地瓜玉米糊涂

本来打算搁笔,可是今天早上看到一个视频农家早餐,粥竟然是地瓜玉米糊涂(音hu tu),hu tu二字具体怎么写也不知道,但是就是那么发音。至于这个名称的由来也搞不清楚,只是从小吃到大。尤其是经济贫困的年代,山地没法种稻子,而小米产量低也无法填饱大家大口人家的肚子,而粗粮地瓜和玉米产量高,尤其是玉米一年两季的植物,冬春两季是冬小麦而夏秋两季则种玉米。没有谁能比庄稼人更熟悉土地和庄稼的脾气性情,因地制宜,本着填饱肚子的要求最基本原则,粮食生产要求最大化。在没有大米和小米的年月里,普通农家煮粥最常用的就是玉米和地瓜,秋冬的地瓜玉米面糊涂,春夏的玉米糊涂和地瓜干糊涂。

地瓜玉米糊涂

网络配图,侵权必删,这里面貌似没有地瓜啊!有地才甜。

记忆中秋天收完玉米和地瓜后,玉米晒干磨面,地瓜挑选品相好的留着整个冬天吃,差的晒地瓜干。在那些数九严寒冬日,没有空调,没有暖气甚至于连煤球炉子都是一种奢侈不舍得烧,取暖靠的就是那口锅和那个暖炕。每每早上天不亮母亲便摸索着从热乎乎的被窝爬起来煮早饭。农家饭简单就是煮一锅玉米面地瓜糊涂再炒一个猪肉白菜炖粉条,主食就是煎饼。

糊涂做法很简单,挑选没有疤痕、黑点、腐烂的地瓜,用菜刀一刀一刀削掉地瓜外层红皮,露出淡黄色的地瓜瓤,又甜又脆,忍不住咬一口可以当水果吃。去皮的地瓜洗净,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倒入八人大锅加水点火,开煮。烧火的同时取两勺金黄色的自己地里种植收获且磨的玉米面,搅匀,边烧边搅,以防焦掉。开锅后锅底木头慢慢烧着,小火慢炖,腾出手去炒猪肉白菜炖粉条。大锅土灶,就是今天我们开车几十上百里地去吃的那种农家菜。

地瓜玉米糊涂

弟弟新挖的地瓜,发张照片给我,我只能看看

孩子们起床后,我跟姐姐的责任就是照顾弟弟妹妹,打扫卫生,整理炕上的铺盖,一切整理完毕。父亲会把那张小木桌端上火炕,孩子们围坐在在一周等待母亲端上一大搪瓷盆地瓜玉米糊涂,热气蒸腾,金灿灿的地瓜玉米糊涂。小馋猫们似乎不知道冷是什么,眼里只有那盆冒着热气的糊涂,舔着舌头想象着到底有多么甜。父亲依旧是不紧不慢的用勺搅着,糊涂粘在勺子上粘粘的稠稠的,提勺拉着长长的挂,似乎是那么的依依不舍。看着那沾满金黄色玉米糊糊的勺子,还冒着丝丝缕缕的雾气,晨光透过木床铃的洒在雾气上,父亲的脸逐渐模糊又清晰,不苟言笑的脸上,眉眼在轻轻的的展动。

“小四,碗拿来!”小女儿永远是父亲的心头肉,调皮的小妹,朝我们做着鬼脸。

母亲则忙着盛菜,端煎饼,有时候还会上一碗辣菜疙瘩丝儿。

地瓜玉米糊涂

网络视频截图


白瓷碗里泛着油的金黄糊涂,撒上几根老酱泡的辣菜丝儿,那才是这顿饭的精髓,母亲的最爱,我也喜欢。端碗“滋儿”喝一口,慢慢品一下那是软、糯、滑、香、甜… …

在这个冷风起的深秋,好想来一碗母亲煮的地瓜玉米糊涂,嘴里泛着还是那种味道,唇齿留香,可惜母亲千里在之外,喊一声“娘,您做糊涂了吗?”

前几天老乡回老家特地给我带了老家新收玉米磨的玉米面,黄黄的,看着就像,还带了地瓜,可是,骨折的我无法下床。其实,是不想去煮,记得老爸说的“煤气和高压锅煮的不好吃”,城市快节奏的厨房哪里会有柴火,更不可能有死火慢炖,所以永远煮不出大锅土灶的味道,那是老妈的味道。

又是喝地瓜玉米糊涂的季节,引出我的馋虫不算,还引起我那浓浓的乡愁,又是一年半没回去了。母亲的白发该又多了吧?父亲的血压不知道控制的这么样了,小侄子又长高很多了吧.....

.算了,我还是爬下床驾着双拐去煮糊涂吧,姑且解一下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地瓜   土灶   玉米   糊涂   玉米面   粉条   大锅   煎饼   勺子   小米   金黄色   雾气   味道   父亲   母亲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