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我自己之二:新起点

写给我自己之二:新起点

作者:毛兴国


我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那个特别的年月,中小学时代恰逢十年文革时期,高中毕业回乡,经历了火热生活,人生历练,恢复大中专考试的第二年,考入银南吴忠师范学校,是人生的新起点、加油站。两年师范学习生活紧张而又快乐,老师的严格要求辛勤付出,同学们有机会再回到校园,要把失去时间夺回来,像久旱的禾苗遇春风雨露,如饥似渴的学习,学校、班级开展的各种文体教育活动,具有鲜明的师范教育特色。两年的师范生活,我们学到了知识、得到了锻炼、陶冶了情操,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1980年8月毕业参加工作,我被分配到恩和曹桥完小任教,学校安排我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经过一学期锻炼,学校又让我担任高年级语文教研组长。工作一年多后,也就是1981年10月,我说服了校长的再三挽留,积极报名,通过了笔试、口试,到中宁中学参加我县教育局举办的第二期中学英语教师强化培训班。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在英语培训班开课的第一天,沃卫国老师给我们上第一节英语课:沃老师走上讲台,先用母语做了简短的开场白后一一点名,同学、师生相互认识。沃老师微笑着面向全班同学,用十分流利的英语组织教学。我第一次听老师当面说英语,既兴奋又好奇。当点到我的名字时,沃老师用英语说:“Mao xingguo,pleas stand up!”听到老师点到我的名,我起立向老师、同学点头致意,沃老师又用英语说“Sit dang,pleas”,他见我没反应,又说了第二遍:“Sit dang ,pleas”我仍然傻乎乎地站着。同桌和后面的同学按我、拉我才坐下,引来全班同学的目光和一些同学的笑声。

在英语学习班第一节课上我就出了洋相,我心里真不是个滋味。那天沃老师连上四节英语课,讲英语日常用语,我听不懂,也不会说,只初步学会了26个英文字母的发音和书写。

“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

那天晚上我彻夜难眠:“退学,无异于当逃兵,既不甘心,也丢不起这个人”,“迎难而上,只要肯登攀”我暗下决心。

记得在吴忠师范上学时,和我住同宿舍的张存灵同学听英语广播讲座自学英语。他每天早晨六点半,其他同学还在熟睡时,他就起床带着耳机听英语广播讲座。晚上十点以后,下了晚自习,快要熄灯了,英语广播讲座又开始播讲了,他常常趴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或点着蜡烛坚持学习了两年。他的刻苦精神深深感动了我。在那时,我就萌生了学习英语的念头,有继续深造的梦想。毕业后在曹桥小学工作时,我买了收音机,试听了一段时间,但由于以前从未学过英语,一点基础都没有,讲座已经到了中级阶段,比听天书还难。现在机会终于来了,绝不能放弃!

1977年恢复高考,80年高考增加了英语考试科目,但不计入总分,教育部宣布从1983年开始,英语成为高考、中考的必考科目,百分之百计入总分,英语之热在中国又燃烧了起来。而我县英语师资十分匮乏,仅有沃卫国,刘自明,张文龙,陆建勋等屈指可数的几位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另外就是把年近花甲教俄语的老教师推上讲台改教英语,以解燃眉之急。尽管如此,英语课也只能在高中毕业班开设,初级中学只有城镇中学部分班级开设。当年的城镇中学学生爆满。因此,解决英语教师短缺问题是事关我县教育事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当年的县教育局局长祁生华,副局长杜通,不愧是我县广大人民群众想念称颂的人民教育家。我县教育局从80年开始,在全区各市县率先举办了两期短期英语教师强化培训班,解决了我县英语教师严重短缺的大问题。我是第二期学员,参加培训的学员,都是经过自愿报名,学校、乡教委推荐,再通过笔试、口试录取的。参加笔试答卷,我凭运气“瞎猫碰上了死耗子”,四十分的选择题得了八分,口试要求不高,主要看应试者有无听力障碍、口吃现象。我毕竟受过两年正规的师范教育,有一年多教学经历,还听过同学读英语,听过英语广播讲座,再加上个人的迫切请求,乡教委推荐,也就通过了。

我们英语培训班开设英语、汉语语法、体育三门课程。给我们两期培训班上英语课的老师都是中宁中学的沃卫国(后来当了中宁中学校长),班主任是赵贵春老师。沃卫国老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学员和蔼可亲。他不仅每天要给我们培训班上三四节英语课,还任中宁中学高三毕业班的英语课。他的敬业精神,师表风范影响着我们;面向全体学员循循善诱,课堂上师生互动、学员互动、生动活泼,每节课都是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对我们进行英语教育培训。

我们那两期培训班使用的教材是北京外国语学院使用的精读《英语》课本,我们学完了上下两册。这两册课本所讲的英语语音、语法知识全面,课文内容所涉及的知识面广,信息量、词汇量大,目标要求起点高。沃老师在教学中,听说读写全面训练,不仅给我们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培养技能,还给我们上英语教学法示范课。

老师教得认真,我们学的踏实。

每天一大早,晚上十点多钟,在我们培训班的教室里,在操场上,在宿舍里、在校园的路灯下,都可以听到学员们朗朗的读书声,看到学员们背单词、背课文的身影。

在我参加英语培训班的那年寒假,虽然仅有十天假期,但我每天都是手不离书本。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每逢寒暑假,县教育局都要组织全县的英语教师进行大半个假期的业务培训,我们都毫无怨言,积极参加。

我们这两期英语培训班学员,尽管只经过了短短八九个月的突击强化培训,但培训结束后,学员走向工作岗位,个个都是所在学校独当一面的英语教学骨干力量,全县英语师资主力军,撑起了我县英语教学的一片天。

我县教育局未雨绸缪,在全区各市县率先一步,抓英语师资培训,解决了英语教师短缺的问题,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宁教育事业的辉煌走了一步好棋。用后任教育局局长张树生的话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我们中宁县的英语教师很少有受过英语本科教育的,靠的就是培训班的学员,但我县的英语教学质量和高考、中考录取率在全区名列前茅。张树生局长的这番话,是对前任教育局班子的领导决策,对沃卫国老师、赵贵春老师的辛勤培育和对我们那两期学员的治学精神、教育教学能力、敬业精神的肯定。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每逢寒暑假,县教育局都要组织全县的英语教师进行大半个假期的业务培训,我们都毫无怨言,积极参加。

那两期培训班学员后来都陆续考入宁夏大学教育学院进修,或参加全国英语自学考试,取得英语教育专科或本科学历。赵军宁、邱小英、徐进几名学员在宁夏教育学院进修取得专科学历回本校工作几年后,又到上海外国语学院进修本科。后来,赵军宁被上海师大附中聘用,后任校长,邱小英也应聘到上海任教,徐进回宁后,先是被银川一中聘任,后调入自治区教科所工作。赵生祥能力出众,多年担任吴忠高级中学校长。在全区举办的英语课堂教学比赛中,我们培训班学员张顺银、宋自茂分别荣获一二等奖。康咸梅、张顺银脱颖而出,成为我县的名牌英语老师,后担任书记、校长。王一兵、冯伟元、郑红先是在鸣沙中学、石空中学和城镇中学任教,后调入中宁一中任教,多次受到区、市、县表彰奖励,成为我县、中卫市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的骨干教师、名牌教师。

想当年,我们在培训班同窗苦读的学员朋友,满天星赶往所在学校,组织带领学生晨读,每天要上四五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教室里,晚上回到家还要备课,给学生整理编写练习题、测试卷,用铁笔在垫着钢板的蜡纸上一笔一画,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把整理编写出的试题、试卷刻写出来,第二天到校后再一页一页推印出来,为上课、测试做好准备。因为当年学生和老师手中只有一本《英语》课本教科书,在乡村初级中学会英语的也只有英语老师自己。

现如今,当年为我县英语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学员朋友,大都已经年逾花甲退休了。回忆往事,我们感到欣慰,无愧于那个年代。

(谨以此文献给沃卫国老师赵贵春老师和当年参加中宁中学两期英语培训班的学员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中宁   培训班   口试   我县   英语课   英语   全区   教育局   学员   新起点   讲座   当年   同学   老师   中学   学校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