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前后的故事之五——“活学活用”


照片前后的故事之五——“活学活用”


杨森林/文/图


1970年春,大哥戴着鸣沙完小时的呢子帽,掩盖着自己先人一步的“大背头”,人模狗样地就读鸣沙中学八排,毫无征兆地混了个排长。先是王秀池当辅导员,后来被新分配来的大学生李树俨代替。

李树俨,宁夏大学当之无愧的“笔杆子”。他平时出口成章,上课口若悬河,善于引经据典,乐于妙语连珠,敢于直指他人错误,标准的青年才俊——第一节语文课是评奖作文。他站在讲台上问道:“谁是王永常?”

一位迟到了的同学在教室门外,怯怯回答:“报告……”

李树俨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拿上你的作文,回到你的座位,朗读你的文章——”

作文是上节课原语文教师布置的改写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

王永常刚刚朗读完,李树俨就评讲说道:“王永常同学的作文好就好在——还原了毛主席词中,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画卷。遗憾的是——他原文写对了‘如火如荼’的‘荼’字,改作文的人却偏偏改错成了‘茶’字——把‘如火如荼’改成了‘如火如茶’的大笑话。”他说着将“荼” “茶”两个字用粉笔写在了黑板上,做了比较。

王永常自此一跃由自卑变为自信的佼佼者,而那位从小学“提拔”上来的语文教师不久被退回到了小学。

李树俨教作文与众不同:“你们就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用文字原原本本地记录在本子上。”他强调:“谁能把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真实地用文字还原到纸上,叫人看后发生联想,就是好作文。有人实在无法记录生活中的情景,就写你爹妈怎么吵架——把你爹妈吵架的话真实地记录下来,就是最真实生动的记叙文—— 谁不相信,谁就试试:鸣沙这个地方的人吵起架来,语言形象、生动、有趣。”’

同学们茅塞顿开,后来出了一大批能写文章的高手,或许与李树俨当年的启蒙开导有关。

那时全国正开展“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活动。大哥听了李树俨讲解作文写作的“秘笈”,在作文上还原了两则“活学活用”场景——


丁家大院里安置了3位复转军人家属,其中一位叫蔡琴,男人在县城税务局工作。她为人善良待人诚恳,从河北老家来到西北独立生活,对拓媒饼、砌炕洞、烧锅灶不太熟悉。大哥学习《为人民服务》中的张思德,帮助她往一推煤末里掺杂些黄土,加水搅拌成一大推相互粘粘的煤堆,再将煤堆一锹一锹铲开挖走,平摊在院子地上,用泥毛子一一摊成两公分厚度,再用板锹裁成方块,待太阳晒干双手能够搬起时,搬起来相互交叉立起。等煤饼子彻底晒干,帮助搬到屋檐底下,一层一层压住垒起来,入炉烧火。


盛夏。小麦割倒刚刚拉走,队上组织人在麦茬地里挖垡子。垡子稍稍泛出白色,可以一块一块立起不碎时,大人们一层接一层错开茬口,将垡子全都立起来透风。开阔的一大片垡子地变成错落有致的掩体“战场”——队上的小哥们组成2支队伍,以立起的垡子墙体做掩体,双方捡起“土坷垃”,瞄准对方,“嗖嗖嗖”扔过去……一场“土坷垃”群殴大战,从傍晚打到夜间。参战的小哥们有的被飞来的“土坷垃”打得鼻青,有的被推到的大垡子压得脚肿。刚刚立起还没有干透的垡垃墙,本来大人们就有意垒成四面透风便于速干的“蜘蛛网”,经小哥们肆无忌惮地一番又一番你推我搡,不是整排倒塌,就是半截被拦腰推到。小哥们乐此不彼,队上却苦不堪言。大哥组织小哥们先到麦场上学习一阵《毛主席语录》里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再相互在场上开展“磙铁环”比赛——“哗哗哗”的铁环在堆着麦摞的场上沿着麦摞空隙磙动,谁没有掌握住铁环走向,被麦摞挡住,谁就被淘汰。谁磙到最后,谁就享受众人“抬举”的隆重待遇——大伙儿两两相对,一对一拉起手来,排成长队,将获胜者从开头的一边先放低双手抖着请上去,接着长队伍同时上下抖动双手,将获胜者从俩人相对的手臂抖过。抖过的俩人再马上松开手,跑到队伍的最前边,赶快接上手,等待获胜者再从俩人手臂间抖过。周而往复,欢歌笑语。

下午自习,李树俨将大哥叫到办公室,指着桌子上的一沓子写好的稿件说:“公社要召开‘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交流大会’,学校选派你参加,我把你作文改了一下,你看看。”

大哥到了公社院内,同生产队积极分子雍秀珍拿着几份材料,老远就朝大哥喊:“司令(当年有部作品中有个“杨司令”)司令——快看你的事迹——”

大哥这才知道: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要求每个生产队、学校、机关各选派一名代表,到公社参加大会。会议规模相当于当年的生产队、大队、公社“三干会”:鸣沙医院有位姓范的抗美援朝老兵,在朝鲜丢掉一条腿,他积极学习毛主席著作,身残志不残,在医院当会计继续干革命;鸣沙粮站一位姓吴的加工员学习毛主席著作,搞出了自动监测粮站大库房储存粮食的温度;二道渠小学民办教师刘文惠(后来成为剧作家)通过食物,对小学生进行“忆苦思甜”对比……他们的事迹连同自己的一起印发成了文字材料。最轰动的演讲当属鸣沙完小3年级小学生张少军——他人小胆子大,演讲不怯场,讲解自己怎么在班上和队上做好事,从头至尾都是小娃娃天真烂漫的口气,引起全场一阵阵欢笑。他机灵可爱,与大哥一见面就形影不离。大哥得知他家在养马4队红柳沟边,距离公社有五六里路程,当晚就拉着他,回到自己距离公社不到2里路程的家里居住,同睡伙房炕上,漫无边际地畅谈着美好的未来。夜间正海阔天空之际,窗外传来清晰的声音:“少军在吗?”

少军一听是父亲抹黑找来的声音,急忙回答:“放心吧,爹——我跟森林哥睡一起呐。”

“那我就回去了……”

“回去吧,爹——这几天我都想在森林哥家住,杨姨妈姨爹对我可好啦!”

张少军连续在大哥家居住多日。大哥父母夸他是个懂事的、谁见谁爱的乖娃娃,怎么都舍不得他离开。

公社积极分子会议结束后,他俩一起被选拔到中宁县城参加全县交流大会。张少军在大会上发言与公社一样,往往引起会场一片赞赏的笑声。

那时开大会在电影院。吃住在招待所。说是一日三餐,可顿顿吃不饱,尤其早餐——每人只有两个一寸长的半截子馒头,一口可以咬完,外加一蓝边小白碗稀饭,里面只有汤不见米。早餐过后,开会不到十点,就饿得前心贴到了后脊梁——肚子咕咕叫唤,里面像有个马勺往外扒东西一般空空如也,眼前时时冒出金星——第一天、第二天最为难捱。第三天或许饿习惯了,还能挨得住。

懂事的小弟只吃一块半截馒头,将另一块给递给大哥:“哥,我吃不完,你帮帮忙。”

大哥明白小弟心意,接过来只掰半块,将一大半再递给小弟——这样,每顿早餐,大哥吃两个半小馒头,小弟吃一个半小馒头。大哥眼前没再冒金星——至于小弟是否冒过金星,大哥不知道。他俩老是手挽着手,开饭时,因小弟个头太低,打饭窗口里的炊事员看不见小弟胸前佩戴的会议代表证。大哥就在身后将小哥抱着举起来,叫打饭的人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小弟后来上了西安交大,先是公务员,后是企业家,再是博士,教授,博导,多学科多领域科学家,一路踏歌走来,一路大放异彩。他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称大哥为哥,一生没有改口。


2021、9、9于银川悦海新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土坷垃   李树   铁环   掩体   生产队   积极分子   场上   如火如荼   司令   俩人   小弟   公社   哥们   大哥   著作   照片   故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