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 校 的 日 子

住 校 的 日 子


杜学忠/文


长途“行军”

周日下午,我早早着手,准备住校用的东西:整理书包是必须的;拾掇做饭用的劈柴,找绳子捆绑起来;装好馍馍,再盛一碗小米,没有小米就盛一两碗面粉,要么带些熟面或者炒面;拣几个洋芋洗净后提前晾在袋子上,还有那个盐瓶和咸菜瓶;小铁锅家里一直没有给我买来,曾经爷爷喝茶时盛水的那只铁壶也能当锅用,我已经看好了。

呀,这些东西攒在一块儿也不少的,杂七杂八,合起来少说也有一二十斤。有几样得捆起来背上,像书包最好挂在胸前,手里还得空下来拿书本。估摸这架势一定像要长途行军似的,“行装”绑扎备好停当时,看看时间也差不多,因为太阳已经过河。父母亲常叮嘱,凡事赶早不赶晚,从家到学校的路程,虽然没有去县城那么远也差得不多,而且一路不是上山就是下坡,要么过河。东西捆绑在一起,还得反复试着背一背,要让它稳固结实,因为走十里多的路程呢。

背着东西一路上走走歇歇,歇歇走走,起码花了两个钟头才到学校。这爬山涉水地,真像是长途“行军”啊!


晚 自 习

上梁中学给来自我们陈靳和凤岭的学生提供了住宿,因为我们离学校最远。我一直念及这件事,是学校对我们外公社(那时候管“乡”叫“公社”)学生的照顾,早我上初中开始和后来一直都是这样。住校生相对别人,时间上是从容的,我们完全有宽裕的时间自己去支配。住下来后,下午放学那会儿,我的心里就明显觉着轻轻松松的了,而齐岔、新化等村子的学生还得继续跑那么远,往返路途真辛苦。目送着一股股路队离开校园后,我们住校生也最后才能解散回宿舍,似乎每个人都会来到各自的铺盖卷旁,打开箱子拿出干粮来慢慢地吃。早一学期那阵子学校还供着热开水来着,如果现在仍有开水边喝边吃,那感觉还是蛮享受的。吃也吃完了缓也缓好了,然后收拾书本和油灯又得准备着去教室上晚自习。

晚自习的铃儿尚未响起,陆陆续续已经有人来到那间新的教室里。教室容纳的初一到高二的好几个年级的学生,最多时不下30个,一度时期,马场湾村子的学生也来上晚自习。我们住校生其实只占一部分,主要是上梁村里的,其中有几个高二学生。对于上晚自习,我总是有一种莫名的兴奋:那种来自肠胃的、从早到晚时时刻刻的饥饿呀,一整天的疲劳呀,一到这个时候统统会神奇地消失,替而代之的是平日有着不同走路姿势的、不同个子的、不同嗓门的一张张面孔,在冬天北风夜晚,同样猫着腰、被冻得瑟瑟发抖。

我说不清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我也不知道别人是否同样这么想;如果一定要我给这种怪异想法找原因的话,那就得追根到我是住校生;谁让我有闲暇功夫来胡思乱想。

索性不管这么多,我要抓紧找些题向他求教,这话说来也蛮有意思的。他叫李来余,是高二顶厉害的学生(拿今天的时髦话就叫“学霸”),家住在学校附近上梁队里。因老师们课上夸课下夸,就连全校集会校长也时常提起他,原本不大的上梁中学,一来二去自然家喻户晓了。我当时住着校,晚自习上碰了几面,感觉他很机灵。我很快凑了几个道,鼓着勇气上人家桌子前求教,这是我从上了初中后跟自己所崇拜的偶像的最近距离接触。他讲题时没用几下子就演在本子上,说来数理倒不是太难,我完全可以回座位自个再琢磨,但我还是不想着走开,开始翻翻人家的书本呀,动动人家的文具呀,临了还没话找话地搭讪几句,心里想,人家知识就是多,在那流利的话语外不知还藏有多少,尖子就是尖子,模样也耐看。明里是去问题,其实是想套近乎。后来我才知道当时的这种心理大概叫做“爱屋及乌”。

每个晚自习上,我都享受着和谐融洽的跨年级同学关系,沐浴在如此浓厚的学习氛围中,不见白天班里的那种歧视和奚落,真是一段很愉快的日子。

自从有了跟“明星”的几次互动后,我白天课上听讲的脑袋抬高了很多,自信心嗖嗖嗖往上升腾。每个晚自习上,我都能借茬儿讨教几道题,两小时的时间总是兴奋愉快,不知不觉会过去。随后那段我在学习上的进步,让老师开始发现我注视我;这种发现和注视反过来及时助长了我这个原本胆怯的懦汉的自信,给了我通过促进学习改变困境的机会。这一心理的变化,让我那几近崩溃的难再读下去的信念危困又逐渐得到转机,它就好比早春温暖的到来,那曾被寒冬折煞的幼芽儿又开始复苏过来,尝试着冒出了尖儿。我可能再不会像之前那狼狈的样子,怕那几个讨厌鬼的纠缠,怕上课铃声响起;也再不会因为故意迟到而躲在教室外边的树林里熬到中午,可心已经放飞在返回家的路上;即便在学校也不再是勉强听完早上的课程就想着马上能逃开,琢磨着如何夹着书包从校园围墙低处的那个豁口逃出去。因为逃学后早早回家也是万万不能的,无法给父母交代,伤不起父母忙碌的背影、期盼的眼神。

我庆幸能与高年级学生同坐在一间教室里。这是平日班里那几个在学习的气势上即将对我构成碾压者所不可能有的机会,说来还是走上晚自习这条路让我迎来了难得的进步向好的晨曦。

我喜欢上晚自习了。正好可以用自钉的本子不管是抄课堂笔记还是做练习题,很奢侈。

我的几个手工线钉本子,一本比一本要厚,是上初中之前在家里早就备好了的,原准备着要当做正式作业用的,曾经也是为了能让它再漂亮就特地都包上了封皮儿,是用没褶皱过的牛皮纸很细心很工整地弄的。结果开学后班里为了整齐用了统一购买的,因而被闲置下来了。看到他班的人也用自钉的本子抄笔记做练习题,我的心里似乎踏实了一些。原来老担心我的那本子装订粗糙模样丑陋得拿不出手,每次更换本子前总会纠结着拿出来会被谁看到笑话,可正式本子一直用了购买的了。

本来粗纸本写起字做起图来一点儿都不好用,页面常因那秸秆呀虫洞呀或者干脆是缺块儿部分弄得不能下笔;动辄草梗阻住笔头要么戳破纸张,抑或笔尖得跳过大洞去,那洞还不仅仅是占一两行字的位置大小。感觉很是不爽。

其实家里不缺那粗纸,有两三种颜色。说来还是爷爷忌日和周年忌日烧纸时,庄子里人来祭奠时带的。烧纸时用去了一部分,攒下不少。平时用白纸很稀缺,正如庄稼人平日吃不上白面,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勉强吃上一顿一样。四五年级里学习用纸全靠了它,粗纸本千不好万不好,但毕竟用起来阔绰许多;印刷本子漂亮是漂亮可贵啊,供销社里拿三个鸡蛋才能换一本来。

冬季的天黑得早,上晚自习课是一道别样的风景,我也好奇那每个人手里的一盏盏自制的灯。

昏黄的油灯,照着一张张认真的面庞。那些高年级的,交流着探讨着,相互不吝赐教。他们桌前厚重的课本,他们学习起来发奋的劲头儿,给人一种大敌当前的紧张气氛,因为面临着要高考。如果不是缺了油,还有谁能顾得上自己的油灯呢?

瞧瞧那盏盏油灯的样子,高矮胖瘦形形色色。有用墨水瓶做成的,有用补胎橡胶水罐做的,还有的是用了家里吃完药剩的药瓶。灯芯管是用铝皮手工卷成,也有干脆卸下家里架子车内胎的气管,来一个现成品。桌面上散布的灯盏,光影摇曳;灯芯火苗油烟袅袅飘起,一一缕缕婆娑陆离,抬头看去,浮在教室的半空。两个小时里灯烟便重重笼罩整间教室。要知道那灯烟到底有多厉害,摸摸脸、掏掏鼻孔就知道了。

下自习铃声过后,夹上或背上书手捧油灯,一边走一边说,脚步匆匆。没过几分钟,校园里渐趋安静。不久功夫从天到地,整个校园宛如被无边的黑色布幔包裹起来,严严实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住校生   上梁   灯芯   油灯   晚自习   本子   班里   书本   书包   教室   家里   东西   时间   学校   学生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