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 奶 的 烧 饼

奶 奶 的 烧 饼

刘朝龙/文

斗转星移,人来人去,时间是个永恒的命题,四十多年在浩瀚的宇宙中还不如过眼流星,但对人的一生而言却漫长充满着烙印,有着很多令人怀念,难忘,铭记在心的东西。

三十多年来未曾提笔写点什么了,但每每拜读到老师、学长、同学们写出深情感人的佳作时内心却蠢蠢欲动。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今年已五十有余的我,回首往昔,感慨颇多,写点什么,思索再三,初中三年还是奶奶的烧饼记忆最深。恍如昨天刚刚吃过一般,那是我一生中吃过最美的食物。

提起奶奶的烧饼,离不开说起奶奶那坚韧,刚强,乐观的性格,虽然她离世已二十余年。奶奶绝对是四十年前中国式农村女人的缩影。奶奶是封建社会中裹着脚布的女人,但是干活似乎没受到一点影响。奶奶说,爷爷在外面打长工,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所以家里里里外外都是她一个人扛着,照顾孩子,种地,喂牛,收割,做饭,烧炕。这些磨炼出奶奶健硕的体魄,七十多岁推麦子,九十多岁还在烧炕,在沟渠打扫树叶。

从记事起,就和奶奶睡在一个炕上,我上初中时奶奶已七十有余,那时奶奶已不在农村合作社干活了,但家里八,九、十来口人的吃喝拉撒都是奶奶在操心。

四十多年前,那是一个食不果腹,异常艰难的岁月。吃饭顿顿不断已经是很好的家庭,晚上能吃上一顿洋芋疙瘩面,就是上等家庭,对我们家来说,一月有几次晚上吃洋芋疙瘩面已是万幸,因为那时我们家干活的就是父母亲。剩下的是孩子,老人,当然粮食就分得特别少。晚上吃面时,奶奶揪出一小块面,边做饭边在锅台里烧饼。

奶奶烧出的小饼黄而不焦,香脆可口,那可是我第二天最美的早餐了,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奢望。不敢大口大口吃,生怕漏到外面,一小口一小口得慢慢咬,另一只小手还得在下面接着漏出的小碎渣。心里美美的,好香呀!觉得自己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当然有烧饼吃的日子不多,那时候就两种饭,一种是洋芋疙瘩面,一种就是面糊糊了,奶奶做面糊糊时,就盛出一小碗,早餐当我睡的迷迷糊糊时,她推醒我,叫着“热好了,快吃吧”。当然了有时这种早餐面糊糊是吃不上的。

我家离学校约二十几里路,还要翻三个小山头,一路上没有村庄。那时我们村子里都没有钟表,早餐是看北斗星判断时间,学长喊一声,得赶紧起来背书包跑,一定一定要跟上,一个人是根本不敢走的,有时到学校老师说才三点多,所以有时候都吃不上面糊糊,我就踏上了去学校的路了,剩下的就是奶奶的感叹和惋惜,可对我来说,赶上学长们才是最重要的。

记得有一次去学校,老师说初三年级今天去李家山上(李正明村子)拾洋芋,到了后就开始拾洋芋,没顾上吃奶奶的烧饼,直到中午,村子每家领几个同学去家里吃饭,我去人家生活还不错,洋芋疙瘩面里面有油,上面漂着金黄黄的油花花,看着就香,我吃了三碗,肚子也饱饱的,把奶奶的烧饼就带回家了,回家很高兴的告诉奶奶,今天的烧饼没吃,奶奶说放着明早吃,今晚不做面了,做玉米糊,奶奶就忙去了,看着奶奶忙碌的背影,我心里一下子涌起了一浪一浪说不清的心酸,第一次感到奶奶的不易。

时光飞逝,三年初中生活,转眼已去,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吃过奶奶的烧饼,但是那个味道一辈子也忘不了。现在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静下来慢慢咀嚼,初中三年正是中国翻天覆地大变革时代,也是我们这代人扬帆起航的码头,我们是这个时代品尝过酸甜苦辣的幸运儿,三年的初中生活当然还有很多值得铭记的,文辞粗浅,博一笑尔!


(作者刘朝龙,原上梁中学初中第十级学生。宁夏农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养牛专业户。现居银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香脆   小口   锅台   洋芋   烧饼   学长   村子   疙瘩   糊糊   早餐   奶奶   家里   晚上   初中   学校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