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我的家乡是黄陂。以水墨印象表达我对家乡眷恋的初衷,不是想放大过去的艰辛和困苦,而是想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不忘自己是个黄陂人,不忘父辈们吃过的苦,受过的累,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负韶华。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油棒画自画像:《不忘初心》 尺寸:三尺条幅 创作时间:2018年11月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人生恍若走马灯》 尺寸:三尺条幅 创作时间:2020年11月11日。印象当中,晚上捞鱼摸虾、捕蛇捉蛙者常配置此物。而现在看来,它更多被人们摆在案头、墙壁以作怀旧装饰。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28式凤凰牌》 尺寸:三尺条幅 创作时间:2020年11月12日。凤凰牌、飞鸽牌28寸老式自行车,80、90年代居家的大件财产,是衡量一个家庭条件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接亲嫁娶“三转一响”必备的信物,否则“谈都不谈”。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上海牌》 尺寸:四尺斗方 创作时间:2016年。“三转一响”,缝纫机首当其列,上海牌缝纫机更是家喻户晓。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手工雕花洗面架》 尺寸:三尺条幅 创作时间:2020年11月12日。在没有盥洗室的年代,脸盆架也是家中的一样精美陈设,它的结构与鼓架类似,上端设计有巾架,其上布满精美的木雕。木架与一只刷得空前干净的洗脸盆一起,成为那个时代完成洁面盥洗的标配。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手工雕花洗面架》 尺寸:四尺斗方 创作时间:2016年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14英寸莺歌》 尺寸:三尺条幅 创作时间:2020年11月12日。买电视绝对是湾里的一件大事。上世纪80年代,能买得起电视,那在邻居眼里就是“风光无限”了。武汉电视机厂生产的“莺歌”牌电视机,是几代人心中难以磨灭的童年记忆,虽然它已退出历史的舞台,但依然留下了那个年代对于电视机最美好的回忆。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补坛子》 尺寸:四尺斗方 创作时间:2020年11月16日。补缸、补坛子,这个老行当已逐渐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90年代,就很少见过再有人补缸,后来更是没听说过缸破了还能补。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粪车》 尺寸:三尺条幅 创作时间:2020年11月16日。小时候听大人喊这个为“粪车”,此物件用途甚为广泛,居家必备,拉粪、推物,可谓田间小道神器,无论多窄的路,都能灵活运载。当然,这个考验的是推车人的腰腿背部肌肉力量,搞不好“歪了腿”、“泼了粪”。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牛额头》 尺寸:三尺条幅 创作时间:2020年11月16日。耕牛不上个“额头”,想驯下来不是件容易的事。带上“牛额头”,拉上牛鼻圈,在后头甩上个几鞭子,“撇”、“捺”、“弯弯转”、“挖哒”才能做到收放自如。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风斗》 尺寸:三尺条幅 创作时间:2020年11月16日。随着“嘎吱嘎吱”有节奏的摇摆声,饱谷从大斗流出来,晒干抢进粮仓,秕谷从二斗流出来,用作食料喂猪养鸡,从风口涌出的杂草则铲进猪圈闭肥。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风斗》 尺寸:四尺斗方 创作时间:2016年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农耕》 尺寸:三尺横幅 创作时间:2020年11月16日。种田“望天收”,看天气,碰运气。每天晚上七点半的天气预报是必看的,不过天气预报总有不准的时候,有时播的是晴天,午后却突然狂风大作,黑云翻卷,有的人冒着雨继续抢,没人计较衣服淋湿了,满身是泥水,没人想过会不会感冒……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不栽五一秧》 尺寸:三尺条幅 创作时间:2016年。家乡有句俗话:“不栽五一秧。”意思是早稻秧要在五一前插下去,不然稻谷生长的季节短了,会影响收成。一场春雨后,水田里灌满了水。辛勤的男劳动力赶着水牛,拖着犁靶,把田犁一次,靶两次,洒下复合肥,男人的吆喝伴随着水牛的喘息,水田被整得平整如镜,再从秧田里把秧苗扯出来用稻草扎成一把把的,用秧担挑到水田边,将一把把秧苗均匀地抛入水田,然后下田,卷裤挽袖,解开捆着的秧苗,就可以插秧了。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打糍粑》 尺寸:四尺斗方 创作时间:2020年11月17日。黄陂糍粑俗称年糕,它既是观赏性极强的食用品,又是反映民间风情的艺术品。被誉为糍粑之乡的黄陂, 村村户户的百姓家都能做出一手漂亮美观的年糕。 每个民俗都有相 应的年糕与之相呼应。黄陂女儿出嫁之后,第一年回娘家拜年,娘家要送上糍粑,这时的糍 粑上或有花卉,或有龙鱼形象,生动壮观。主要是家里有喜事或者是节日期间,黄陂人都要做红糖伴糍粑来招待客人,来表示欢迎和吉祥。春节期间,大家相聚在一起揣糍粑,还可以培养感情,大人、小孩一起和和乐乐,相聚一堂。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捉年猪》 尺寸:四尺斗方 创作时间:2020年11月17日。捉年猪一般在腊月二十六七进行。过去日子生活得苦,一年难得吃几回猪肉。平日喂猪攒粪,喂上个两年才三百来斤,年底猪也肥了,便将猪杀掉,补偿一年付出的劳动,很多情况下也还是卖掉换钱交学费、补贴家计。杀年猪时,充满节前的欢乐。一户杀猪,全村人赶来围观。人们在欢乐的气氛中,围观屠夫吹气、开膛、剥皮、卖弄精神,一边说笑一边操作。赶到兴奋处,随手把猪尾巴、猪尿泡割下来,丢给围观的孩子们玩耍。虽说杀年猪是为自家食用,但一般人家只留半扇猪肉,另半扇则略低于市价,分给杀不起年猪的亲戚邻舍。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贴春联》 尺寸:四尺斗方 创作时间:2020年11月18日。年终岁末,债主清理债务,到各借债人家里讨债,踏进腊月门,讨债逼得更紧,无法还债的借债人便躲,只要躲到大年三十,门上对子一贴,讨债人看见对子扭头便走,借债人可以安稳地过年。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写春联》 尺寸:四尺斗方 创作时间:2020年11月26日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采莲船迈哟哟》 尺寸:四尺斗方 创作时间:2020年11月18日。采莲船是黄陂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舞蹈,一般在重大节日表演。边舞边唱,走街串巷,给人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蚌埠精》 尺寸:四尺斗方 创作时间:2020年11月21日。元宵佳节,早早约上湾里几个小伙伴,步踱个几公里,来到热闹的庙上,还要奢侈的买上一颗甘蔗,几个人一分,边嚼边欣赏渔夫和蚌埠精斗法,笑的人前翻后仰的。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将军狮子》 尺寸:四尺斗方 创作时间:2020年11月21日。黄陂的“僵狮子”民俗文化活动盛名在外。僵狮子”是一种流行于孝感和黄陂一带的舞狮、游狮活动。僵狮子也称“将军狮子”,舞狮者称“将军”或称“马脚”。每到春节舞狮节的时候,整个村子的人都要参加,在外打工的人请假都要回来参加这个活动。舞狮巡游到每家每户时,家家户户都会摆上香案,拿出烟花和爆竹迎狮,期待自己家能够平安吉祥。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舞龙》 尺寸:四尺斗方 创作时间:2020年11月23日。元宵节玩龙灯舞狮子是黄陂的一大民俗。黄陂民间流传着一个说法:“年小月半大,月半大于年”。对黄陂人而言,可以不回乡过年,但必须回乡过节,这个节就是元宵节。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舞龙》 尺寸:四尺斗方 创作时间:2020年11月23日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龙狮之舞》 尺寸:四尺斗方 创作时间:2016年正月十四。正月十三早上,全村老幼一起到祠堂祈福,齐放烟花鞭炮。德高望重的长者用朱砂给龙灯和狮子点睛,开光仪式正式启动。龙灯进行河边取水,随后龙灯队伍前往村土地庙游玩。龙狮到家家户户门口,村民摆香案点蜡烛迎接龙狮进门祈福。正月十四,晚上大龙、小龙、狮子和采莲船绕本村地界进行游玩。正月十五,舞狮子上山抢头香,并说彩句。十里八乡的龙灯队聚集山脚下,先后上山,在山上说彩人为每条龙灯说彩。正月十六,全村一起举行送灯仪式,玩灯结束。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踩高跷》 尺寸:四尺斗方 创作时间:2016年正月十四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晒尿片》 尺寸:四尺斗方 创作时间:2016年。现在都用纸尿裤,那个时候就用自制棉布环保型尿片,倘若冬天没有遇上个好太阳,就只能搭在火炉上烤,接下来整个屋子里就是一股“骚味儿”。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爱的摇篮》 尺寸:四尺斗方 创作时间:2016年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手拉式磨机》 尺寸:四尺斗方 创作时间:2016年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纳凉》 尺寸:四尺斗方 创作时间:2016年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蓑衣犁耙》 尺寸:四尺斗方 创作时间:2016年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露天影院》 尺寸:四尺斗方 创作时间:2016年。记得影讯都是从学校带回湾里的,下午放学,放映师傅在学校发布放映时间、地点。晚饭罢,成群结队,自带小板凳,走上个几公里路就为逮住一部经典的武侠大片。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15天上发条一次老式摆钟》 尺寸:四尺斗方 创作时间:2016年。经典流行款摆钟,整点或者每半小时都会发出响声提醒时间,上一次发条走十五天。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补胎》 尺寸:四尺斗方 创作时间:2016年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弹棉花制被窝》 尺寸:四尺斗方 创作时间:2016年。弹棉花,又称"弹棉絮"、"弹花",是黄陂传统老手艺之一,一弯弹弓、一张磨盘、一个弹花棰和一条牵纱篾。吊弓的构造很简单,弹花时全仗人手用弹花锤击打弓弦,将棉纤维弹松。现如今,从事该行业的手艺人已经屈指可数,能够秉持纯手工艺并发扬光大的,更是凤毛麟角。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甩下书包打撇撇》 尺寸:四尺斗方 创作时间:2016年。“撇撇”是武汉方言,“打撇撇”是一种互动的儿童游戏,小时候,想找到几张像样的撇撇纸盒还真的不容易,游戏总有输赢,没有足够的撇撇还真不敢上场;说别人“撇撇块头”,是指别人很瘦很瘦;通常为了形容拥挤的程度,会说“人被挤的像个撇撇”,非常生动形象!!你想想,人都被挤的像纸片了,这是怎样的一种拥挤程度。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土灶扯疙瘩汤、哧锅巴稀饭》 尺寸:四尺斗方 创作时间:2016年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打铁铺》 尺寸:四尺斗方 创作时间:2020年11月26日。打铁是一种传统的锻造手艺活,虽然原始,但制作的东西却很实用,看似简单,但并不易学,眼看它闹热,又眼看它凋敝。曾经,打铁还是门吃香的手艺活,每个乡镇都有那么几家铁匠铺,天还没亮,就响起叮叮当当的打铁声。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拨浪鼓响,货郎担来呀》 尺寸:四尺斗方 创作时间:2020年11月26日。昔日的乡间,走街串巷经营小百货的商贩被称之为“货郎担儿”,货郎担儿走南闯北,浪迹江湖,最显眼的招牌也是最具标志性的家伙什就是手里拿的那个牛皮拨浪鼓。转悠到一个村子,货郎担儿先找个敞亮的地方把担子一歇,掏出牛皮拨浪鼓,握在手里轻轻一摇,“朴楞楞,朴楞楞……”,富有节奏的拨浪鼓声虽然不大响亮,却足以让大街小巷的农人们都能听见。拨浪鼓的乐声只是前奏,真正的吆喝还在后头呢:“找头发换针哎——”。在乡间,经常光顾货郎担儿的多是大姑娘小媳妇和孩童,村妇们看中的是日用品,孩子们青睐的是吃食。

吴高平,我的家乡是黄陂——老记忆民俗水墨风情画

作品名称:《手摇式米花机》 尺寸:四尺斗方 创作时间:2020年11月26日。一声轰隆的巨响后,便闻到阵阵爆米花的香气,四十年后的今日,再次遇见儿时的场景,再次看到为生计而奔波于城市冷巷中的爆米花老人,是喜是悲,二者兼有,感动,回味,心酸交错、、、爆米花的回忆,承载着对儿时村庄日子的深深留恋。

那些随风逝去的韶光,在宣纸上轻轻的滑过,哪怕是个小小的细节,也足以让我心动不已。

笔墨暂时停歇在这里,我骄傲---我的家乡是黄陂。

作者简介:吴高平,男,1982年出生于武汉黄陂,党员,黄陂职校教师。黄陂区第五届道德模范,黄陂区首届新乡贤候选人,武汉市美协会员,热爱金石书画,擅长大写意荷、菊、梅、老虎以及民俗题材等,篆刻师从戴武先生,国画作品曾入展武汉市第十二届美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采莲船   斗方   风情画   货郎   秧苗   糍粑   龙灯   拨浪鼓   舞狮   水田   条幅   水墨   正月   作品名称   民俗   狮子   尺寸   记忆   时间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