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了解的市委政研室




我所了解的市委政研室

我离开市委政研室已经整整20年了,但总还有一些体制外的人问:“市委政研室究竟是干什么?”

前两天在与战友相聚聊天时,一位分别几十年的退役回乡老战友,听说我在市委政研究工作过,便问我:“市委政研室究竟是干嘛的?”

在我的记忆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人问这样的问题了。

是啊!不在政研室工作,或者不在体制内工作的人,对政研室地位、作用和职责的认识,绝对是不清楚的。


我所了解的市委政研室

我在市委政研室工作过10年。去之前,我对这项工作也是一无所知,和现在许多普通人的认识一样,觉得好像是一群临近退休干部养老的一个地方,想起来就下去调研一下,没事的时候,就在办公室喝喝茶,看看报纸。可是,到政研室工作这10年,几乎让我的认识和观念被全部颠覆了……


我所了解的市委政研室

市委政研室是党委的一个工作部门。用时髦的话说,就是党委的“智囊团”、“参谋部”。县级及以上党委都设有政研室。县委政研室属于正科级;市委政研室属于正处级;省委政研室属于正厅级;中央政研室属于正部级。

然而,无论是中央政研室,还是地方各级党委政研室,都只是一个内部办事机构,没有对外行政职能,与外界接触、联系、交往不多。所以,人们对政研室不认识,不熟悉,不明所以,实属正常。

市委政研室和办公室均为正处级单位,其职能类似,都是调查研究,起草重要文件和领导讲话,为党委决策提供服务和参考。


我所了解的市委政研室

不过市委办公室主要拘泥于日常事务,起草的文件和讲话,都是日常文件,譬如一些例行会议的讲话和通知、工作安排等,主要是围绕日常工作开展。

而市委政研室则是起草重大政策性、长远性、纲领性的文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其工作人员具有幕僚性质,重点是出主意,参与决策,与日常安排工作相去甚远。

市委政研室的基本职责是:负责全市发展战略、总体规划、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负责对全市经济建设、宏观调控、产业结构、产业政策,包括工业、农业和科技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负责对全市财政、金融、贸易等第三产业的调查研究工作;承担市委政治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负责全市性调查研究的组织、协调工作,完成全市综合性课题的调研任务;参与市委重要文件、报告、讲话和市委领导理论文章的写作;承办市委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我所了解的市委政研室

因此,市委政研室的政治地位很高。自从诞生以来,市委政研室和办公室,就是党委的左膀右臂。

政研室不像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等,只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而政研室更多的是统揽全局的综合性工作,是市委重要的工作部门,发挥着“智囊团”、“参谋部”的作用。因此,政研室必须是“高参”,站得高、看得远,观全局,围绕党委中心工作来开展工作。如果不是这样,就达不到党委的要求,就出不了高水平的建议,就不能有效地进入高层的决策视野。


我所了解的市委政研室

其次,政策是重点。政策,不仅是具体的制度和办法,也不是束之高阁无法操作的调研成果。“政策”,既要讲“政”,又要讲“策”。“政”是为政之道,要懂政治、讲政治。只有懂得政治,才能讲政治。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具备政治能力和政治水平,是政研室一切工作的基础。“策”是施政之策,要有对策建议,能为市委决策提供全面、深入、科学的分析研究,真正起到“探明情况”、“打好前站”的作用。研究政策,必须既搞清楚问题、又摸清楚情况,既要有分析,又要有对策,才能真正做到政策不走偏,发挥作用。


我所了解的市委政研室

第三,调研是基础。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政策研究,如果连调查都没做,哪来的研究?因此,扎扎实实搞调查,静下心来做研究,是政研室的基础工作。所以,政研室既要走出去调研,也要请进来调研;既要有实地调研,也要有案头调研;既要有综合调研,也要有专题调研;既要有蹲点调研、跟踪调研,也要有座谈调研。调研调研,既要调,又要研。不能只有调查,没有研究,那样政研室就没有存在价值。因此,政策研究室既要有科学调查,又要有深入研究,更需要提出观点建议,才能构成完整链条,真正成为党委决策的左右手。

所以,政研室不是随随便便一个公务员就能胜任的工作,它要求有很强的理论功底、文学素养、知识积累和卓越的归纳能力、总结能力和写作能力。


我所了解的市委政研室

政研室除了调查研究外,大多数是给市委主要领导写材料。可以说,政研室是市里最高水平的写作班子。在许多人眼里,写材料是一件非常风光的差事。写材料的人也常常被称之为“秀才”、“笔杆子”,被人们高看一眼。可是谁都明白,写材料又是公认的苦差事。尤其是受一切“向钱看”思想的影响,没有人愿意真正意义的 “爬格子”,去接受写材料之苦。作为局内人,我对写材料之苦有很深的体会。

写材料之苦,首先是表现在十分劳心费神上。写材料是一项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材料要写得好,有文字功底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有思想。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需要在平时多调研、常积累、勤思考。所以写材料人的大脑,一天到晚都没有闲着的时候。每当任务下达,犹如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心上,走路的时候在想,吃饭的时候在想,甚至连上厕所、睡觉的时候也在想。深更半夜突然有了灵感,再困再累也得爬起来记在纸上,生怕一觉醒来忘记了。


我所了解的市委政研室

写材料之苦,其次是表现在许多情况下,需要憋材料。每天憋在屋里,收集各种材料,等着领导安排写作任务。任务一来,科室负责人开始拟提纲,大家分部分进行写作,然后由负责人把文稿统一起来修改,最后打印、校对、装订,交稿。这是基本流程,每天周而复始。如果材料不顺利,通不过,还要推倒重来。所以有时候,辛苦最多是你,挨骂最多也是你。

因为,毕竟写材料的人,对所有材料不可能样样精通。有些材料,你过去不熟悉,肚里没货,领导却突然让你写,那也得写。很多情况下,很多人写材料也都得这么做。任务来了,四处翻文件、找资料、想观点、找例子。有时枯坐半天,绞尽脑汁,难写一字,急得抓耳挠腮、扯头发。但不管怎么样,你得想方设法完成任务,而且,写出的东西,还不能应付差事,糊弄领导的事,绝对干不得。

写材料之苦,还表现在经常加班加点上。凡写材料都有时间要求,多数都是临时交办的急活。往下班前,接到书记写讲话稿的任务,翌日上班时交稿。于是,只好通宵达旦的加夜班了。先是组织大家找的找资料,拟的拟提纲,然后,进行分工,各写一段,最后,由负责人统稿修改。一边修改、一边打印、一边校对。等稿子打印、校对、装订完毕,天也亮了。交稿后,洗把冷水脸,又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我所了解的市委政研室

我总觉得,写材料横竖是个苦,就得拿出精气神,干出样子来。在我看来,写材料就像打仗,要有亮剑精神。要求早上8点交稿,就得在8点前拿下高地。政研室的同志就是和平时期的李云龙,天天在攻阵地、天天在拼刺刀,就是靠这股劲顶着我们,让我们迎着困难往前冲。

记得刚到市委研究室不久,研究室王主任要我独自给市委书记写讲话稿,要求三天内拿出稿子来。我用了两天的时间,加班加点查阅资料、收集情况,列出详细提纲,然后用了一天一晚连续奋战,写出了6000字的初稿,再用半天时间修改打印,堤前一天交稿。

还有一次,省委王茂林书记来衡阳视察,为期3天的视察,我全程随同作记录。王书记一路看,一路讲,我一路听,一路记。视察一结束,我连夜整理出1 0 0 0 0多字的讲话稿,在王书记上午8点离开衡阳前,按时交稿。


我所了解的市委政研室

在外人看起来,政研室直接为市委和市委主要领导服务,在市委领导身边工作,既光彩,又有地位。其实则不然,政研室除了 “耍笔杆子”、“爬格子”外,没有任何地位和实际权力,而且还相当的清贫辛苦。

但究竟苦到什么程度,只有在这里工作过的人才感受得到。我在政研室工作了10年,对其中的“酸甜苦辣”,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我体会,政研室的苦是从里到外透心的苦。概括起来有五种苦:

一是辛苦。政研室的工作量很大,节奏很快,而且要求很高。我说一组数字:我们市委政研室只有16个行政编制,除去打字员、资料员、司机外,真正写材料的,又能写材料的不到10个人。政研室每年要撰写各种文稿300多篇,每篇文章要经过几次、十几次,甚至推倒重来。全部加起来每年的文字量超过1000万。平均每人每年要写30篇文章、100多万字,每个工作日要写3000多字。写3000字的材料,至少要查阅4万字的资料,至少要思考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而且材料的内容包罗万象,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碰到陌生领域的材料,至少要拿出半天时间来学习,这么大的工作量不加班根本干不完。


我所了解的市委政研室

所以,加班是政研室的家常便饭,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在政研室有“两个几乎”:几乎没有按时下班的时候,几乎没有休满节假日的时候。一年365天,有350天在写材料。我有位同事由于连续加班困得实在撑不住了,领导口述材料的时候,他竟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那情景看着让人心疼。

在市委大楼里看到灰头土脸的人,基本都是政研室的同志。一夜熬下来的人,脸都是青的,眼圈都是黑的,像得了一场病似的。很多时候,来不及补觉,洗把脸又投进新的工作。几年下来体质明显下降。我是军人出身,体质比较好,累趴下的时候不多。


我所了解的市委政研室

二是清苦。政研室是个清水衙门,工作的最大特点是清苦。政研室作为市委的重要部门,是个衙门,而且是个大衙门。说是衙门,但它又没有财权、物权和人权,除了阳光工资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灰色收入,且工作并不轻松。这两个结合在一块,就更不容易了。况且,要做好政研室工作,还得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看材料,不断地研究问题,跟上形势的发展需要。就好像杂技队员,天天都得练功,一天不练就不行,真的很苦。做政研工作,时时精神绷得很紧,也很害怕:一怕跟不上形势;二怕跟不上领导;三怕材料领导不满意。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领导也是人,他有他的思想和风格,有时候不是我们水平不行,而是领导思想经常在改变。人们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其实搞文字也是这样,材料在不断地改,总有不满意的地方,永远都是这样。

政研室不仅工作清苦,而且,生活上也很清贫。在机关中,政研室的待遇是最低的。尤其是“分灶吃饭”和财政经费包干后,“灶”里“饭”多的单位,可以多“吃”,“灶”里“饭”少的单位,就只能少“吃”。政研室“灶”里的“饭”少,也就只能少“吃”了。所以,政研究不仅工资低,而且也没有任何福利,很多同志生活很清贫。90年代初,我刚从部队转业到政研室,手头比较宽裕。我有位同事,因家里老人逝世,没有钱下葬,我知道后,主动送去了1000元,才帮助他解决了燃眉之急。


我所了解的市委政研室

三是孤苦。干我们这行,没有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精神,整天心浮气躁,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面对纷繁的时代和精彩的世界,要保持宁静的心态很难。晚上加班的时候,大楼里一片漆黑,只有我们的办公室亮着灯;节假日加班的时候,大楼里一片寂静,只有我们坐在办公室里。有时候站在窗前,看着万家灯火,看着满天星斗,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市委门口有一家面馆,有时加班到半夜饿了,我们就去吃碗面条。老板总以为我们是打扑克牌的。我的一个同事说了一句很精彩的话:“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同样是经常半夜回家,人家是吃喝玩乐到半夜,我们是加班干活到半夜。吃喝玩乐的比我们拼命干活的待遇还好,挣钱还多。”

四是身苦。明代文学家谢肇淛在《五杂俎》中写道:“思虑之害人,甚于酒色。富贵之家,多以酒色伤生,贤智之士,多以思虑损寿”。由于政研室工作是一种较强的脑力劳动,且昼夜伏案,坐在办公室敲键盘、爬格子、吹空调,已成为工作的常态。加上熬夜,生活无规律,很容易疾病缠身,患有各种办公室职业病。如:眼睛疲劳。政研室干部写材料,长时间伏案工作,电脑显示屏与办公室的光线亮度差别较大,会对眼睛产生强烈辐射,对眼睛造成伤害。很多干部由于长时间写作,或面对电脑,常常会感到眼睛刺痛。所以,政研室干部患近视、戴眼镜的很多。

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病,也是困扰写材料人的一种常见病。很多政研室干部,由于长期伏案“爬格子”,或在工作中养成了不正确的坐立习惯,长此以往,很容易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

还有长时间低头工作,坐着写材料的人,保持固定姿势不变,极易导致颈部肌肉疲劳,引起颈肩疼痛等症状。久而久之,颈部症状就会进一步恶化,最终发展成为颈椎病。


我所了解的市委政研室

由于眼病、颈椎病等疾病,严重者会影响到胃部难受,产生呕吐。加上平时经常加班加点、熬夜,作息和饮食没有规律,早一餐、晚一餐,饱一餐、饿一餐,导致胃部出现病变,罹患胃炎等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五是心苦。最让我们难过的是,由于长年加班,根本顾上不家,欠了很多的亲情账、感情账。

政研室的同志基本上都是三四十岁、四五十岁的人,在事业上处于爬坡阶段,家庭中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负担都很重。都说养儿防老、嫁汉穿衣,可是很多做儿子、做丈夫、做父亲应尽的责任,我们却没有尽到,或者说没有尽好。家对我们来说就是旅店、洗衣房。平时很少有时间陪家人团聚。

面对种种痛苦,我们也有过怨言,但从来没有怨气;面对繁重的工作,我们压力很大,但从来没有被压倒;面对出色的世界,我们心里也有不平衡,但从来没有失衡过。方永刚讲:“人的工作有三种境界,第一种是强迫的感觉;第二种是讲职业精神;第三种是欢快的工作,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有时候,我也在想,是什么动力让我们这么努力的工作。我不否认,这其中有功利的因素,想通过自己的奋斗,拼来一份前程,也算是对家人有一个交待,对自己有一份安慰,这也是人之常情、人间正道。但是假如仅仅是为当官,那么当上官动力就应该没了。事实上,无论是政研室现在的领导,还是走出去的领导,都始终保持着一种进取精神。所以,为前程而战,只是我们前进的一个动力,但不是最根本的动力。我觉得,根本动力有三个:


我所了解的市委政研室

第一个是:价值的体现,人生的追求。我总觉得,人这一辈子应该做几件对社会有贡献的事,不枉此生。很多人都以为政研室,就是写材料。其实,材料只是一个载体。我们是通过文章来表达思想、研究题目。我们的文章有决策建议,资政谏言、经验总结。我们从事的工作,是谋划、是策划。所以,人们都称政研室是“智囊团”。冯巩有个相声说,一个点子能救活一个厂子。政研室的一个建议,可能会变成市里的一个决策,转化成发展的一项成果,带给群众一份利益。每年确定全市发展大计的市委全会、经济工作会议的报告,都出自政研室。很多事关全局的重大调研也出自政研室。古人云:“文以载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以为,政研室的工作是在探索求新,是在挑战聪明极限。当我们的建议被领导采纳、转化为市委决策的时候,我们感到很欣慰和很自豪,感觉自己活得挺有价值。受得那些苦、遭的那些罪,跟这份成就感相比,都无所谓了。


我所了解的市委政研室

第二个是:环境的影响,榜样的气力。一支军队是有气质的。政研室也是有气质的。这种气质是这个部分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决定的,是每一代人精神品质铸成的。政研室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辛勤耕耘,铸造和树立起了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精神;淡泊宁静、清廉自守的精神;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敢于竞争、奋发进取的精神。这四种精神,就是政研室的气质。她培养着、影响着、激励着每一个在这里工作的同志。我认为,政研室党员先进性的标准应该是:“平时工作能坐下来;服务水平上能看出来;急活难活能干出来;工作生活冲突能豁出来。”我们不是一个天生能吃苦的人,但在这个团队中,感觉有一种气质在推动自己砥砺前行。


我所了解的市委政研室

第三个是:奋斗的心态,战斗的意志。我觉得,做人也好、做事也罢,凭的是一口气,靠的是一股劲。写材料是最能检验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精神状态。是应付着写,还是专心地写?往往透过文章,一眼就能看出来。记得小时候,我们农村有一句谚语,“人糊弄地皮,地皮糊弄肚皮。”意思是说,人不好好种地,地就不好好长庄稼,人就得饿肚子。干工作也是这个道理,糊弄着干,固然少受累,但会失去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最后把自己耽误了。有个同事问 :怎么才能写好材料?我说:写材料文字上具备初中水平就行。但要写好材料,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和阅历储备,有比较强的领悟和分析能力,特别是要有责任心。在我眼里,文字是有生命的、是鲜活的。写公文也像创作文艺作品一样,全身心投入进去,才能出精品。我们很多同志经常会为写一篇材料,吃不下、睡不觉。有的同志晚上睡觉想起一个好建议,马上爬起来记下来。我写一篇文章,写了好几稿,也没写出追赶跨越的气势来,回家怎么也睡不着,半夜两点来灵感了,赶快爬起来重写。

当然,写材料既有苦,更有乐。当我们的调研报告得到领导好评,并进入决策时,心中有说不出的自豪,当我们起草的讲话稿,在会上宣读引起强烈反响时,心中有说不出的快乐,当我们起草的文件下发到基层并对工作有所推动时,心中更有说不出的喜悦。即使是在平时的写作过程中,也常有快乐融于其间。有时写到得意处,有了神来之笔,就会自己问自己,这是谁写的,是我吗?怎么写得这么好!于是,悠然而乐,于无人处,哼起不成调的小曲,兴奋得像一个得到了夸奖的孩子。

政研工作虽然很清苦,但苦中也有很多收获。在政研室工作过的同志,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这里特别锻炼人、磨砺人、提高人,有了这段人生经历,到什么单位、干什么工作都不打憷。从政研室走出去的同志,很多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我初步统计过,建室30多年来,政研室出了3名正厅级,5名副厅级,近10名正处级干部,一个一二十个人的政研室,能培养出这么多领导干部,应该说是一个奇迹,所以,政研室有“人才摇篮”的美誉。


我所了解的市委政研室

在不同的岗位工作,收获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在政研室工作忍受的是清苦,付出的是辛劳,但收获的是知识、是思想、是能力,这些收获可以受用一生。市里成立重点工作组,都愿意抽政研室的人;社联每次评奖,政研室得奖最多;党校培训班,只要有政研干部参加,论文答辩第一名很少旁落。

这说明,政研室的干部太有才了。政研这个行当,为什么这么出人才?因为“政研干部不是领导,但要站在领导角度想问题;不做决策,但要拿出决策的建议。”这种特殊的工作性质和要求,促使我们不停地学习、不停的调研、不停地创新、不停地思索,日积月累,素质和能力自然就提高了,看问题的视野也开阔了。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离决策中心很近,能最直接、最清晰、最快速地听到、学到、领会到市委领导的思想脉络、工作方法、领导艺术。

领导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起来的,是在处理无数次重大问题中锻炼出来的。就像一位将军,他的作战思想、指挥艺术,是身经百战打出来的,这些是在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本教课书上都学不到的,这是我们的偏得,也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我所了解的市委政研室

特别是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这几年里,我们收获特别大,真有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原市委书记颜永胜的思路非常超前,思想非常活跃,提出了建设大衡阳、新衡阳和山岗经济、人才经济,治庸治懒、城市人文精神等很多新理论、新概念、新思维、新措施。在领会和研究这些新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新的进步。

按照颜书记的要求,政研室的功能定位、工作方式、思维方法、文章风格都发生了重大改变,思想和视野更加开阔了。

对我来说,在政研室的十年,是学习的十年,历练的十年,固然很苦、很累,但很充实、也很愉快。

我所了解的市委政研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市委   爬格子   清苦   党委   全市   同志   干部   办公室   思想   领导   政治   精神   建议   材料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