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丙安 雄姿犹存

红色旅游之二


参观白公馆、渣滓洞后,我们返回市区,入住重庆市吉吉域酒店休息。

第二天早餐后,我们一行从重庆出发,驱车前往贵州丙安古镇参观游览。


红色丙安 雄姿犹存

这次红色之旅,我们虽然都是来自同一个单位一一衡阳市人大常委会,但退休后,大家很难凑到在一起,出来旅游更是不易。所以,我们在乘车赶往丙安的路上,大家都高高兴兴很是开心,一路歌声,一路欢笑,嘻嘻哈哈,说东道西,笑声不断,使我晕车的感觉减轻了不少。


红色丙安 雄姿犹存

经过4个小时的巅簸,我们透过车窗看到了赤水河畔两岸的美丽风景。尽管熟知红军四渡赤水的经典战役,但没来之前,我对丙安却是全然陌生的。

记得初识丙安,还是30年前,我在部队学习“四渡赤水”战史时,在军用地图上知道的。1935年1月25日,红一军团奉命攻打赤水县城,为中央红军准备从泸州、宜宾之间北渡长江,与四方面军会合扫平道路。红一军团打下丙安后,把军团指挥部和红二师师部设于丙安古镇,并展开了著名的丙安、复兴场、黄陂洞之战,保证红军顺利“一渡赤水”,至此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


红色丙安 雄姿犹存

我们到达丙安后,汽车停在赤水河畔的一家饭店前。下车后,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雄伟的铁索桥。横跨在赤水河上,醒目的“长征”二字在铁索桥支架上显得庄严肃穆,熠熠生辉,挢的两侧红旗飘扬,在青山绿水中鲜艳夺目,让人的思绪不由飞到了红军长征时的峥嵘岁月。


红色丙安 雄姿犹存

看似柔软实则刚强的铁索桥,与桥下的江水形成鲜明的对比。江水无情,桥有情。一根根厚实的木板,撑起了连接对岸的桥梁,让两岸互通实现了畅通无阻。

据导游介绍,铁索桥是后来建设的。当年,红军一渡赤水时,这里并没有桥。改革开放后,为了方便旅游,才在当时红一军团红二师“一渡赤水”的渡口上架起了一座铁索桥。


红色丙安 雄姿犹存

桥头竖立着一块石碑:“丙安红军渡口”六个鲜红的大字,在阳光照耀下格外醒目。当年红军长征时,第一方面军红二师就是在这里北渡赤水,从此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

我抚摸着在冰冷的石碑,仰望着路边红军战士那栩栩如生、炯炯有神的塑像,84年前的风云从眼前惊过。山风阵阵,像红军奋勇杀敌的呐喊;河水滔滔,似战鼓在山间轰鸣。“丙安红军渡口”,这六个大字和塑像,在我脑海里幻化成先烈的身影,闪着耀眼的光辉。

我们走进一家餐馆,一顿饱饭,大家精神更加饱满,更加来劲,跟着导游开始了丙安古镇的红色之游。

我国古镇众多,我也到过许多古镇游览,而丙安古镇别具特色,是最具原始风情的红色景区。

丙安古镇位于贵州省赤水市的赤水河胖。古镇现存的古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建在依山傍水的断崖上,距河滩10米高。河谷畔崖壁上,布着许多古老的吊脚楼、悬空楼、虚脚楼、无底楼、独柱高脚楼,参差不齐,错错落落,历经百年风霜,仍然稳如磐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红色丙安 雄姿犹存

自古以来,丙安古镇为川盐入黔的著名驿站。明清以后,这里逐渐成为赤水河上航运最繁荣的水路码头。过去,水路上经过的商人都要在这里住宿歇脚,也是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古镇上的饭店、客栈、茶馆,比比皆是,具有“千年军商古城堡”之美称,亦是1935年1月红军四渡赤水时,红一军团和军团红二师的驻地,现为国家批准的红包旅游经典景点之一。

去丙安古镇,有两个入口,大部分游客从铁索桥经西侧的太平门进入古镇,而李导游却带着我们走纤夫栈道小路,经双龙桥,从东城门东华门进入古镇。

我们跟着导游沿着赤水河畔的小路,漫游在古纤夫栈道上,当年纤夫拉船时留下的“石墩子、”“牛鼻子”比比皆是,石板路也尽显沧桑,可想当年纤夫工作之辛苦,生活之艰难。


红色丙安 雄姿犹存

古纤夫栈道前方河流狭窄处有一座石桥,名曰“双龙桥”。据“双龙桥”碑记载:双龙桥原名“双龙八墩桥”,亦叫“九孔十八块桥”,桥面由9组18块长条石架建。最初建于明代,几经毁建,于清代乾隆年间重修并保存下来,在未通路以前,一直是官道。桥长32.1米,宽1.66米,是当时赤水最早最大的一座石桥。据导游说,当年林彪曾在双龙桥踱步,思考渡江战事。

站在双龙桥头,此桥并不显眼,也没什么特点,可是走近观看,却大有文章。桥中间有一雌一雄两条石龙桥墩,昂首注视着赤水河口,龙头高出桥面约1米左右,因石龙与桥墩浑然一体而得名。


红色丙安 雄姿犹存

双龙桥碑文介绍:人若向龙头耳朵吹气,竟然会发出龙吟般的声响,方圆一里内能闻其声音,后因十年“文革”的破坏,龙耳发声的奇特现象随之消失。

由于我生性胆小,见到无任何围栏,仅3尺宽的桥面下波涛翻滚,不寒而栗,心惊胆颤。我小心翼翼地跨过双龙桥,走在通往东华门的小路上。我抬头眺望古镇,发现这里的建筑,都是吊脚楼风格,悬空楼、虚脚楼、无底楼、独柱高脚楼,高高低低,大大小小,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别有风韵。

红色丙安 雄姿犹存

这些吊脚楼,不仅把岁月浸染的古城装上得风姿绰约,而且,房屋都建在悬崖山上,显得更加险峻。楼房不仅楼层高,地势也高。我真担心住在上面的老人,尤其是小孩,一不小心掉下来,必死无疑。然而,担心归担心,上千年的历史告诉我,完全不用担心它的安全性。我问一位路边的老大爷,他告诉我:这些看上去由一根或几根木柱子支撑起来的吊脚楼,从古至今,从来没有发生过倒塌事故。说明古代人聪明智慧的深不可测,这也算是建筑史上的奇迹了。

走过一段小路,古镇的东城门——东华门就在坡道的尽头。还未入城门,便可见当地的建筑还保有明清时代的古风。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城门里的世界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红色丙安 雄姿犹存

进入城门,果真是一派古风迎接了我们。镇上的建筑大部建于明清时期,石板路、高门栏、古门板、吊脚楼。这里的一砖一瓦,都留有过去那个时代的特有韵味,每一处都是古迹的再现。

青瓦朱门、褪色灯茏?石板街道,虽然有些古旧,有些沧桑,那人那物,自有一股古雅怡然之风。参差不齐,错落无序的吊脚楼、杂乱凌落中,尽量保存着原生态之美,不见现代的宾馆酒吧,仅有几家小小旅馆和毫无修饰的小饭馆、小吃店,绝无车马喧嚣,也无市井推销扰耳,零商业气息,古韵依存。


红色丙安 雄姿犹存

三丈见宽的街道两旁,各种商铺随处可见。店铺里粗犷的竹手工艺品,多种多样。竹蓝子、竹背篓、竹杯子、竹筷子、竹玩具;还有各种菌菇、拐杖和木制玩具等。在油纸伞店铺里,只见工匠从容地忙碌着手中的活计,四周的墙上悬挂着已经制作好的油纸伞供展示和销售。


红色丙安 雄姿犹存

走在这条古老的街上,正碰上一群头戴八角帽、身穿红军服的中学生,让我仿佛又见到了当年红军的身影。我立刻举起手机拍照,以作纪念。


红色丙安 雄姿犹存

脚踩着这条古镇惟一长约400米的石板街,看着街边油漆色彩的木板墙和阳光从两边屋檐间泻下,这里的旧街、旧屋、旧瓦、旧墙,无不透着岁月的沧桑。我们漫步到古街中间的转弯处,红一军团和军团红2师陈列馆就在此,这里是游客的必经之地。陈列馆是一栋二层木制小楼,生漆大门,门上挂着两块牌子:一块红一军团驻址;一块军团红二师驻址。


红色丙安 雄姿犹存

其实,指挥部设在丙安,暗藏玄机。因为古镇背靠高山,北临湍急赤水河,东西两端是东华门和太平两大寨门,地势险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最佳驻地。


红色丙安 雄姿犹存

据介绍,红一军团奉令攻打赤水县城,军团长林彪率部攻下丙安后,红一军团指挥部和红二师便在此驻扎。陈列馆曾经是红一军团和红2师的指挥部,林彪就住在这里。陈列馆里,还保存有当年林彪睡过的床铺,红军渡过的小木船,和当地老百姓为红军编制的草鞋等。一件件文物和一张张图片,都在向人们述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


红色丙安 雄姿犹存

这个陈列馆,是2010年11月10日正式开馆,也是全国惟一纪念红一军团为主题的陈列馆。馆名为贾若瑜将军题写,于2008年10月经国家和贵州省有关部门批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原貌修缮的。

陈列馆展览为二层,展示内容分为“挥师黔西北”、“鏖战赤水”、“四渡赤水”和“红色丙安”四个部分,包括重要战斗、红一军团将士榜、革命回忆录、敌我军事档案、重要革命遗址,全面展示了红军长征在赤水艰苦卓绝的征战过程,和红一军团在丙安留下的历史永恒记忆。


红色丙安 雄姿犹存

1934年11月底,红军突破了国民党重兵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员折损过半。12月中旬,红军一举攻克了黎平,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会议,会议采纳了毛主席的正确主张,不走湘西,挥师黔西北。从此,中国革命出现了一丝曙光。红一军团奉命开路,攻剑河、克镇远、打余庆,突破乌江,一路势如破竹,于1935年1月初攻占了遵义城。


红色丙安 雄姿犹存

遵义会议后,为摆脱国民党准备围歼红军于川黔边境地区的企图,决定北渡长江,到川西建立革命根据地。红一军团奉命先行,在赤水的大地上前突后挡,左冲右闯,与国民党川军展开了殊死鏖战,红一军团指战员热血洒满土城、复兴、黄陂洞,丙安就是这场战役的指挥中心。


红色丙安 雄姿犹存

1935年1月29日,红一军团和九军团及军委二、三梯队组成右路纵队,在林彪的指挥下,从元厚渡过赤水河,向四川古蔺、叙永地区开进。在四渡赤水战役中,红一军团将士们灵活机动、英勇善战。突破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取得了转移的决定性胜利,谱写出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


红色丙安 雄姿犹存

丙安古镇,自古以来为川盐入黔的著名驿站和商品集散地,被誉为“明清建筑与历史的活化石”,具有“千年军商古城堡”之美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地之一。

红一军团陈列馆,很好地保护了过去的建筑结构,而内部空间又大胆引入现代元素,布展井然有序,宽敞明亮。漫步于展馆内,重温红一军团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使我肃然起敬,收获颇丰。

从陈列馆出来,我心里一直在想:为什么在四渡赤水战役过了75年后,政府才在丙安建陈列馆呢?细思倒也恍然大悟,也许是因为当时红一军团的军团长是林彪,所以,这段历史才被尘封了那么久。还历史本来面目,给后代留下真实的史料,这个要求不高,可往往历史很难做到。

在陈列馆门前的街边,我发现小板凳上,一直坐着一位身穿老式民族服饰的老大妈,一声不响地把焦距定格在远方。她在想什么呢?她可曾经历过那场战役?她可曾目睹过红军的英姿?还是在思念、等待和期盼某个红军战士的归来?!


红色丙安 雄姿犹存

不知不觉间,我们走出了古镇西端的太平门,便到了红军长征时一渡赤水渡口上的铁索桥。走在摇摇晃晃的铁索吊桥上,脚下的赤水河涛声依旧,面对莽莽群山,我不禁思绪万千:古镇曾经繁华而因战火趋于沉静,直到开发红色旅游之后,才逐渐开始声名远播,依然雄姿犹存,随着国内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丙安古镇一定会绽放出新的光彩!


红色丙安 雄姿犹存

离开丙安时,我再一次把留念的目光投向这个偏远的古镇,虽然看不到陈列馆街边坐着的老大妈,看不到古镇街上的红灯笼,可红军战士的身影,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红色丙安 雄姿犹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赤水   指挥部   铁索桥   纤夫   桥面   陈列馆   雄姿   渡口   明清   红军   古镇   战役   军团   导游   当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