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川藏骑行随记,摄影家的天堂

《寻道之旅》全程骑行318国道游记第一季第57天
行程:23号新都桥修整,24号由新都桥往雅江相克宗
菜鸟骑士:洛桑德吉

第一次川藏骑行随记,摄影家的天堂

这是第一次骑行川藏新都桥至雅江的草稿随记,更精彩的将从下一篇开始,下一篇将会整合两次川藏骑行游记,以及两条318(老路新路)的精彩整合,敬请期待!

广大无边的世界,深藏太多的奥秘。像西藏歌王谢旦歌中唱出的那样,既有古老神秘,也有祷告吉祥。我非歌王,却想让它成为骑行途中的一片希望。打动我的不仅是他的歌喉和气场,更有歌曲中蕴藏着的浑厚藏族文化,一种雪域藏家奥义的触发。

想象着沐浴天空的纯净,心情也会变得豁然开朗,铁心铁意,依靠一人、一车和背负沉重的行囊,继续踏上征途,我迫切想去探寻她……

新都桥—“摄影家的天堂”,然而只是听说过她。新都桥就是梦想中的天堂,可天堂又有谁去过?因为向往,所以要去到这个地方,人生行程中的一个点,要么义无反顾,要么回头是岸,浪费时间的闭目遐想换来的或许是一念之差。

那是一个没有摄影技巧的人也能拍出意境悠远、如梦如幻画面的地方!那个地方一直让我魂牵梦萦,我想我没有理由拒绝她。

我全然不顾大汗淋漓的下场,听着橡胶与地面的摩擦,一路马不停蹄目视前方,行车记录提醒我,离新都桥镇还有四公里之长。

蹬不出去地球,我却能蹬到拉萨,小小的四公里当然也不在话下。

昨天的雨,今天的汗,把我滋润得彻彻底底。衣服湿了,鞋子湿了,黏黏的像粘在一起的麦芽糖,这是行车路上经常遇到的极不情愿的尴尬。庆幸的是,心还没湿,尘世中我的斗志和方向还在,也就不需要烘干。

因为前方有太多的未知,只有走过才知道,此时我脑海里浮现过太多的东西、太多的来不及,那些时不我与时不我待的冲动,这都来自“天堂”对我的吸引。

我想到了《阿拉姜色》中男主人公和儿子相继追随,为了延续逝去的爱人俄玛去拉萨朝圣的愿望,他们看到了不远处的布达拉宫,却想等几天再出发,等一个吉祥的日子,干干净净的走进拉萨。我也需要洗漱一下肮脏的身体,梳理一下自己的内心,短暂的休整只为了明天更有力的爆发,也是为了干干净净的活着,攥紧拳头安慰自己吧。

说住下就住下。简单的擦拭,从头到脚。拧了拧湿漉漉的衣裳,尽管它不容易干爽;整理好厚重的行囊,只恨它苦了我的座驾。身处异地,心却故乡;夜深人静,想你的时候只能问月亮,可惜云遮住了月亮……再华丽的辞藻伴着神神秘秘的出场也无法形容思念那如泣如诉的神伤。这一夜,感受着微风的凉爽和淡淡的芬芳,我进入了梦乡……

向新都桥出发。

一觉醒来,对付了几口干粮,迫不及待向新都桥进发。天,灰蒙蒙的,又阴又沉。天边似乎离我越来越近,伸手可以触碰到云朵的清凉。偶尔有车从身旁呼啸而过,发动机的轰鸣之音似乎与冷冷清清的氛围很是不搭。美有好多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也是其中的一样。

眼前赫然出现的独具魅力色彩的藏族民居,就像一道闪光,给了我强大视觉冲击的力量,我想去住进它,哪怕吃顿饭喝杯茶,哪怕是短短的一宿之长。据说藏民根据富裕的程度设计房屋色彩鲜艳度和用材标准,精致秀丽、丰富多样。藏民喜爱装饰,善于装饰,富有特色的建筑形象都源自他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一生朝拜的精神信仰。每个人都应该有信仰,我也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该多可怕!

暗,还是那个暗。天气阴霾得夸张,闷得透不过气,我擦了一把汗,仿佛又冒了出来,一路上有汗水的陪伴,也有我的一份期待。虽然乌云密布,但也阻挡不住小山的秀气与不张扬,昏天暗地终究会闪亮,美好蓬勃的明天总会登场。我试着看看脚下,再遥望远方,层次分明的一幅画,只是艺术表达形式的异样,只要你接受它,享受它,它就是你心灵的鸡汤。

小桥流水——少了人家。新都桥没有大山,也就没有大山深处的人家。这里海拔将近4000米,山上植被稀少,基本都是草皮。一座不太起眼的古桥,系在溪水柔软的腰间,溪水流淌,像岁月的长河流入我的心上。我很想知道这座桥的故事,就像每个人都有故事。它的几度沧桑让我浮想联翩,山上的风景、桥上的爱情、人间的离合,道不完的天地悠悠和日月轮回。

新都桥镇,我仰慕已久的地方。隔水而望,徜徉在天地之间,没有书中所写的色彩绚丽、风景如画,镜头捕捉下眼前的宠儿,我并没有艰难责备天气的失望。我错过了云南的黄金线,错过了北欧的童话世界,不想再错过新都桥的这个季节。闭上双眼,用鼻子、耳朵、舌头去近距离感受它,清香、静谧、丝滑。我满足了,因为这是我真真切切得到的,而那些触不可及的——我不能想,人不能没有满足感。

藏民居住的地方,它没有颜值担当,却是风格制霸,轻松美出。初入藏家,真正找到了家的感觉,在藏家找到“家”,真是开心得一塌糊涂。男主人叫降巴生根,一位温柔敦厚的藏民,他的藏腔味很浓,也会讲国语,可能这就是我眼中真实的西藏,加上我对西藏的神往,我对他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一顿地道十足的美味佳肴和体贴入微的悉心问候温暖了我的整个心房。真是“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美味藏家餐,看了就要吃,吃着不想停,尝过忘不了,三重境界的回味。八样菜肴,基本偏四川口味,第一次体验藏族的饮食习惯,和我老家非常接近,这点我比较中意。我们和藏族叔叔阿姨边吃边聊,谈到了我们的家乡,谈到了骑行路上的日常……有说有笑也有两眼泪汪汪,我习惯称降巴生根为“兄弟”,天下一家,大同思想嘛。他问我们累不累,身体累是可以看出来的,我想说心不累,最好的回答就是问问自己的内心。

24号,我想在此多呆一天,我不是牧民,却很想去骑马,这是梦寐以求的乐趣,我不想驾驭它,只想让它带着我去到我想去的地方,就像川藏线上陪伴我的座驾——相依相随我离不开它。我还想远眺贡嘎雪山,感受朦胧的雪山之美,雄伟壮阔、万里银白,但天气不够晴朗,能见度不佳,再加上时间紧迫,只能向雅江进发。别了,新都桥,留下我美妙回忆的旮旯。而除了回忆,我什么也没带上……

乌云密布那是雨前的征兆,一点不假。穿过5000多米长的高尔寺隧道,“嗖”的一阵风,我哆嗦了一下,周围完全变了样,乌云弥漫了整个角落,耳边响起了滴滴答答,这时的雨点不是很大,拍在身上,头发湿了,衣服湿了,我没有刻意去遮挡,就当骑行路上的一个凉水澡吧。云和雨是自然界的现象,自然界的物质都是运动变化的,我们同样要尊重它。

去往雅江的路,是川藏线上著名的险途,山谷间的立体交叉桥蜿蜒曲折,如巨龙盘旋。车在上面走,人往低处看,太壮美了,美得舍不得呼吸,美得整颗心快要爆炸。我是一个习惯了惊险刺激的人,我也是一个善于身处险境捕捉美的人,身在此山中,我认识了它本来的面目——原来如此。

一路下坡路很长,雨也越下越大,雨点连成一线,铺天盖地倾泻而下。总觉得夏雨持续时间不长,也就一阵一阵哗哗啦啦,我们找了个能临时避雨的地方,地方不大,正好能容纳我俩,忙碌了好一阵子的身体,正好可以舒缓一下。雨一直下,没有停歇,我们只能顶风冒雨继续前行。坚持了昨日,坚持了现在,经过大雨洗礼后的心情确实很棒,抬起头我期望能看到雨后新鲜的阳光。

40公里的“过山车”让我心花怒放,这种滋味真的好爽。到达雅江时,我们全身湿透,“落汤鸡”的称呼非我莫属,两手冻得通红,又冷又麻,行者路上的艰苦只能靠自己扛,因为身边没有可以依靠的肩膀。而我们今天的终点定在相克宗村,离那里还有十多公里的上坡路程。有目标那就意味着有希望,前路再多坎坷我也愿意去闯荡。

到达相克宗村,我们住进了藏家大阿三家中,他家独特的藏族文化气息比降巴生根兄弟家还浓重,屋内蓝、白、红、金黄、绿五种地方色彩朝气蓬勃,一种颜色代表一种故事,这是任何其他地方领略不到的。藏家灶台炉火烧得正旺,那是有朋自远方来,起锅烧油放葱姜蒜,热情耿直,真诚以待。这样的人你不能欺骗和伤害他们!

晚上,美丽纯朴的藏族姑娘在为我们添柴做饭,我们蹲在灶前烘干湿漉漉的衣和鞋。想想白天在雨里不顾一切的冲刺,在大雨中一路摸爬滚打,几乎拼尽了全力,身体逐渐虚脱,趁着意识还清楚,我要抓紧每一分钟向前冲。而现在,能傍在这样温馨的藏家灶台前,抛弃内心不安的彷徨,在静谧黑夜里愉快的谈话,我体会到了藏民纯粹的友情和深切的关心。怀着好奇的心,我学了几句藏语,虽然不太标准化,因为我愿意学,所以藏族兄弟愿意教。这样的场景真的很难得,也许以后,以后的以后都很少有……

雅江鱼、番茄炒蛋、凉拌牛肉……一桌丰盛的晚餐让人垂涎欲滴,最值得分享的是这盆原汁原味的泡菜鱼,肉质细嫩、独具山野之风味。品尝一口,又肥又鲜,嘴里吃得喷火,心里辣得过瘾。此次骑行西藏,能吃到众河之源的江鲜鱼,实属三生有幸。我们肆无忌惮地吃鱼,而藏民却很少,一是饮食习惯,二是宗教信仰,更有感恩怀德的原因。再次感谢一路上的藏族兄弟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

一个跨境民族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魅力,又能将地域文化做到极大的包容性,同时保持着她的纯净、圣洁和安宁。一个能够净化别人心灵的地方首先是喜欢净化自己心灵的地方。这也是我想她、爱她,对她如痴如醉的原因。

耳边再次响起《藏歌》的旋律,那样的熟悉。骑行路上,有风,有雨,有未知的艰险,有数不尽的劳累……我愿踏快车,雨中追,停车共你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雅江   藏族   拉萨   川藏   天堂   灶台   藏民   歌王   乌云密布   月亮   西藏   摄影家   色彩   身体   兄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