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海追星”—张飙先生诗书颂中国科学家精神(第14期21年8月)

“科海追星”—张飙先生诗书颂中国科学家精神(第14期21年8月)

“科海追星”——张飙先生诗书颂中国科学家精神!(总第14期2021年8月)

“科海追星”—张飙先生诗书颂中国科学家精神(第14期21年8月)

(张飙先生近照)

张飙:“天地英雄气概,古今家国情怀”——“两弹一星元勋背后的故事!”

张飙:”从原子弹到中子弹,我们一代科学家,做了外国五代科学家的事情”

张飙先生简介: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

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驻会副主席、分党组书记;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科技日报总编辑、中国艺术报社长。高级记者。

曾举办《甲午120年祭》、《致敬两弹一星元勋,致敬科学家》等8次个人主题书法展。

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首届郭沫若文学奖”。获“首届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六次获中国新闻奖。

现有社会职务: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中日友好协会理事等。

“科海追星”—张飙先生诗书颂中国科学家精神(第14期21年8月)

张飙先生“具有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和中国书法艺术功底!”

致敬缅怀气象学家陶诗言院士

“科海追星”—张飙先生诗书颂中国科学家精神(第14期21年8月)

致敬缅怀气象学家陶诗言院士⊙《科海追星》之一百七十七

◎大气环流探秘,长空动变寻规。水旱袭途精准报,巨险挺身承最危,风云万象追。监测卫星视广,天图程序察微。热血魂融荒漠绿,挚爱思随两弹飞,心虹漫宇辉。(《破阵子》——张飙)

◎今天是陶诗言院士(1919年8月1日-2012年12月17日)的诞辰纪念日。他是中国近代天气预报理论和方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中国现代天气预报业务的建立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为“两弹”试验提供了准确的气象保障,多次到试验基地工作,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和二等功各一次。

◎1954年长江特大洪水时,如荆江分洪可保护武汉,但农田和人民财产会遭受重大损失;如不分洪而长江决堤,后果不堪设想。此时天气预报至关重要而风险极大。关键时刻陶诗言作出科学判定:“洪水即将终止,长江水位不会再涨了!”预报准确,暴雨停止,未分洪而武汉脱险,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国务院向陶诗言发布了嘉奖令。

◎陶诗言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研究利用卫星云图分析预报台风的移动、强度变化以及灾害性天气出现的分析预报方法,提出了一个分析预报程序,已在中国台风预报中普遍使用。

(二)致敬缅怀考古学家宿白教授

“科海追星”—张飙先生诗书颂中国科学家精神(第14期21年8月)

“科海追星”—张飙先生诗书颂中国科学家精神(第14期21年8月)

◎考古溯源跋万野。石窟揭秘乾坤。藏传佛院释谜深。器珍寻最老,立论必出新。通晓中西融各代。一生学术求真。高足四海沐甘霖。名垂华夏史,永远教书人。(《临江仙》—张飙)

◎今天是宿白教授(1922年8月3日--2018年2月1日)的诞辰纪念日。他是中国佛教考古和新中国考古教育的开创者,历史考古学的集大成者,在宗教考古、建筑考古、印刷考古和版本学等领域的造诣为学界所公认,著有《白沙宋墓》《藏传佛教寺院考古》《中国石窟寺研究》等著作,2016年获得首届中国考古学会终身成就奖。他是北京大学考古学科主要创办人,新中国文物考古工作者皆受教于他,被誉为文物考古界“永远的老师”。

◎《藏传佛教寺院考古》所涉及的佛教考古以前没人做过。宿白根据两次入藏对藏地佛教寺院的考察,第一次提出西藏寺院五期六段的考古分期,并阐明了各时期演变的社会意义。他1959年在西藏的调查记录附有大量草图和照片,成为改革开放后重建和修复这批著名佛迹的珍贵资料。

(三)敬祝庄巧生院士105岁生日快乐

“科海追星”—张飙先生诗书颂中国科学家精神(第14期21年8月)

敬祝庄巧生院士105岁生日快乐⊙《科海追星》之一百七十九

◎小麦攻关育种,科学广洒恩泽。选本配株优品质,抗旱抵寒耐瘠薄。穗摇万顷波。足遍神州沃野,功盈百姓饭桌。库满粮足国力盛,茶寿年华谱壮歌。炎黄挚爱灼。(《破阵子》—张飙)

◎今天是庄巧生院士(1916年8月5日出生)的105岁生日。他是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主持“六五”和“七五”全国小麦育种攻关,先后育成20多个冬小麦良种,增产显著。仅“北京8号”、“北京10号”和“丰抗号”系列品种即为国家增产小麦约45亿公斤。为中国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卓著贡献。他是国内较早倡导使用三交和复合杂交的少数育种学家之一,参加主编关于小麦等农作物的专著,为发展中国小麦生产与育种事业和繁荣作物科学作出重要贡献。

◎庄巧生说:我心里想做、该做、能做而没有做或做好的事情实在很多、很多,但岁数不饶人,心有余而力不足,你知道吗?我每天最想去的地方就是麦田!我想念麦田!

◎庄巧生说:中国人有自己的粮食吃饭才安全。

◎敬祝庄院士105岁生日快乐,福寿康宁!

(四)致敬光纤专家黄宏嘉院士

“科海追星”—张飙先生诗书颂中国科学家精神(第14期21年8月)

致敬光纤专家黄宏嘉院士⊙《科海追星》之一百八十

◎创建超摸拓耦合,详揭异态不规则。气灶“高科”惊世界,飞越,光纤铸技领先河。网路一丝通百万,璀璨,畅联五域驭微波。智慧尽融华夏爱,豪迈,发明只给我的国!(《定风波》—张飙)

◎今天是黄宏嘉院士(1924年8月5日生)的97岁生日。他是电子学家、微波专家、光纤专家,中国单模光纤技术的开拓者。他发展了耦合波理论,创立了“超模式”概念。他最早研制出了中国的单模光纤,为中国微波技术及光纤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种单模光纤的纤蕊大小只有头发丝的十分之一,可同时传送上百万路电话。

◎美国某公司向黄宏嘉提出专利合作,承诺给予几亿美金的专利使用费,黄宏嘉断然拒绝说:“我是中国人,我的发明是给祖国用的!”为防止美把其用于国防,他在美申请了专利保护。

◎当年震惊国内外的国产单模光纤问世,第一根光纤是黄宏嘉在家里的煤气灶上拉制出来的,一时传为“科坛逸闻”。

◎黄宏嘉说:“只要家乡的父老乡亲有需要,我会不遗余力地提供帮助,我愿意同大家一起把家乡建设得更美!”

◎祝黄院士生日快乐,福寿康宁!

(五)致敬缅怀晶体物理学家闵乃本院士

“科海追星”—张飙先生诗书颂中国科学家精神(第14期21年8月)

“科海追星”—张飙先生诗书颂中国科学家精神(第14期21年8月)

致敬缅怀晶体物理学家闵乃本院士⊙《科海追星》之一百八十一

◎介电晶格匹配,耦合极化超能。一论创新宏业立,微米生发万丈情。硅莹热血腾。团队精诚凝聚,大德育教心灵。“远线投资”培后俊,共觅苦中至乐盈,星辉华夏明。(《破阵子》—张飙)

◎今天是闵乃本院士(1935年8月9日~2018年9月16日)的诞辰纪念日。他提出了“介电体超晶格”的概念,建立了“多重准位相匹配理论”;发现了微波与超晶格振动强烈耦合所引起的极化激元新机制;他的有关理论成为经典晶体生长理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的发展之一,极大地推动了微结构功能晶体的发展及其应用,丰富了凝聚态物理学、非线性光学等学科的内涵。2013年,国际编号199953号小行星被命名为“闵乃本星”。

◎冲破阻力回国之之时,闵乃本说:“科学的追求旨在对全人类的奉献,而不是以科学家本人的功利为目的。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毕生最大的追求,就是将自己的知识贡献给祖国和人民。”

◎闵乃本研究的原则是“做好,做到最好”。而生活上要求却是“吃饱穿暖就行了。”至于是吃猪头肉还是吃鱼翅,他觉得没什么区别。

◎闵乃本说,做科学工作是自讨苦吃,但我乐在其中。

(六)致敬缅怀农业昆虫学家邱式邦院士

“科海追星”—张飙先生诗书颂中国科学家精神(第14期21年8月)

致敬缅怀地质学家谷德振院士⊙《科海追星》之一百八十三

◎饵药合围灭万蝗,天敌繁育助农桑。综协治害防为主,生态控调护九疆。

除虫病,捧棉粮,民欣国盛乐和祥。百年奋斗心堪慰:呈技原能安大邦。(《鹧鸪天》——张飙)

◎今天是邱式邦院士(1911年8月10日2010年12月29日)110年诞辰纪念日。他是中国害虫综合防治、生物防治的开拓者之一,我国植物保护工作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创立者。他开创了新中国的治蝗事业,控制了玉米螟的危害,为保障粮食安全、农业生产增效节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他重视用天敌治理害虫,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生物防治研究室、致力于开展害虫天敌保护。2010年获得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授予的“终身成就奖”,是学会成立48年来该奖项的第一位得主。

◎邱式邦说:“防治害虫之道,防胜于治。优良农作习惯之养成,常使农民于不知不觉之中,可防止害虫之猖獗。”

◎邱式邦的自题:“广泛地学习,详尽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清楚地辨析,切实地实现。”

(七)致敬缅怀地质学家谷德振院士

“科海追星”—张飙先生诗书颂中国科学家精神(第14期21年8月)

致敬缅怀地质学家谷德振院士⊙《科海追星》之一百八十三

◎危壑深江飞浪渡,绝峰险嶺穿高速。测遍千山勘万谷,挥汗处,巨坝长桥联袂矗。岩体剖微崖内部,工程地质新碑树。慧铸国基添錦簇,扪心诉:此生无愧中华路。(《渔家傲》——张飙)

◎今天是谷德振院士(1914年8月13日--1982年6月21日)的诞辰纪念日。他是中国工程地质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主持或指导国家水利水电、矿山、铁路、国防、建筑等重大地质工程项目,包括治淮工程、长江大桥、南水北调、三峡工程、成昆(襄渝、湘黔)铁路、金川矿区及各类国防地下工程等一万多项,解决了一系列地质难题。获“南京长江大桥新技术”、“葛洲坝二、三江工程及其水电机组”、“成昆铁路建设”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奖特等奖。他开创了 “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提出“岩体结构控制岩体稳定性”的著名论断,极大推动了中国工程地质的发展,为工程地质学科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谷德振去世前的病重期间写下诗篇:“冬去春来穿梭般,祖国山河逐日暖;跋山涉水汗透衫,抚胸问心聊自安。”

(八)致敬晶体物理学家范海福院士

“科海追星”—张飙先生诗书颂中国科学家精神(第14期21年8月)

致敬晶体物理学家范海福院士⊙《科海追星》之一百八十四

◎万物杂陈纷绪乱,拨繁觅简撷规范。挺进“直接”方法建。驱射线,微观世界高分辨。壮士身残情更恋,慧剖晶体千华炫。探索永无终点站。酬夙愿,炎黄炽爱燃心焰。(《渔家傲》—张飙)

◎今天是范海福院士(1933年8月15日生)的88岁生日。他是晶体物理学家,提出了将晶体结构分析的“直接法”同重原子法相结合的原理,提出解决晶体的超结构及处理各种周相多解问题的一系列方法。他主持开展了“直接法”用于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的试验,获得了国际上迄今最佳的试验结果;主持建立了多维空间中的直接法并首次用于测定高温超导材料的非公度调制结构。他不幸患脊髓血管瘤(最后一截胸椎),手术后下虽半身行动不便,但他那一系列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都出自残疾之后。

◎范海福说“科研的目标本来就不应该是获奖,获奖更不应该成为科研的终点站。”“专业基础好不等于研究能力强,作为一名研究生应该努力做到从理解到应用再到创新的飞跃,只有创新才真正是对科学家的要求。”

◎祝范院士生日快乐,福寿康宁!

(九)致敬缅怀石油地质学家孙建初先生

“科海追星”—张飙先生诗书颂中国科学家精神(第14期21年8月)

致敬缅怀石油地质学家孙建初先生⊙《科海追星》之一百八十五

◎慧剑初芒试玉门,神州首井冲天喷。山河遍探油藏处,矿富国强拓万新。织纲要,育后军,奠基工业奉身心。能源今日盈华夏,勿忘当年辟路人。(《鹧鸪天》—张飙)

◎今天是孙建初先生(1897年8月18日-1952年11月10日)的诞辰纪念日。他是中国石油地质和中国石油工业的奠基人,探明并开发了玉门油矿,建成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石油地质人才,写出了《发展中国油矿纲要》,被誉为“中国石油之父”。1952年,不幸在北京因煤气中毒逝世,年仅56岁。

◎新中国成立前夕,孙健初不顾个人安危,组织职工巡逻护厂,将全部勘探仪器和地质资料妥为保护。兰州一解放,就把它们完整地交给了党。彭德怀、贺龙亲自到勘探处,对此倍加赞扬。1951年,孙健初向毛主席汇报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情况及远景。1952年,孙健初主持开办了第一期石油地质干部训练班,这批学员成为中国石油地质界的中坚。

◎1939年,孙健初提出在玉门钻井探油的具体计划,但国民党政府不给调钻机钻探。中共领导人周恩来从陕北解放区调来两台钻机和一批钻井工人帮助他。玉门第一口油井就发生井喷,钻探结果证实了他的论断:玉门是一个具有工业价值的良好油田。

(十)致敬缅怀工程热物理学家史绍熙院士

“科海追星”—张飙先生诗书颂中国科学家精神(第14期21年8月)

致敬缅怀工程热物理学家史绍熙院士⊙《科海追星》之一百八十六

◎复式燃烧解巨题,剖深论透内燃机。激光衍射油喷雾,控变测压创路奇。培后俊,铸宏基,师生共力拓天梯。心催械动发高速,身化春风万野熙。(《鹧鸪天》—张飙)

◎今天是史绍熙院士(1916年8月19日--2000年9月16日)诞辰105周年纪念日。他是内燃机、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内燃机领域的奠基人。他发明了复合式燃烧系统,解决了内燃机缸内流动计算的多年来未解决的理论问题和设计问题,研究开发成功我国第一台转速为3000转/分以上的高速柴油机和第一台两级自由活塞式发动机压气机。在流体力学、燃烧学、缸内流动、燃油雾化、代用燃料、测试技术及产品发展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创建了大学内燃机专业,培育了上千名本科生、50多名硕士生和30多名博士生,为中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

◎史绍熙说:“工业救国是我的宿愿,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我知道该回故乡了。这个选择,我至今认为是对的。”“国家的利益就是我们衡量一切的标准。”

(十一) 致敬缅怀古植物学家徐仁院士

“科海追星”—张飙先生诗书颂中国科学家精神(第14期21年8月)

致敬缅怀古植物学家徐仁院士⊙《科海追星》之一百八十七

◎中晚侏罗对比,三叠孢粉剖深。地理疑难植物解,沧海桑田换境存,睿思透古今。指点寻油找矿,揭谜青藏成因。厚位优薪浑不顾,他域怎如故里亲?炎黄耿耿心。(《破阵子》—张飙)

◎今天是徐仁院士(1910年8月22日1992年11月8日)的诞辰纪念日。他是古植物学家、中国孢粉学奠基人,中国化石植物生物学研究的创始人。他推论出中国古、中、新生代含煤岩系和中新生代含石油地层的地理分布规律,解决了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地层时代及对比问题。提出的理论解决了140年来植物地理学领域中悬而未决的问题。他通过化石植物的研究论证了青藏高原隆升的时代、原因和幅度。 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孢粉学实验室,开办了中国第一个孢粉学讲习班,为共和国培养出一批孢粉学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时在印度的徐仁准备回国,受到印度科学界和政界人士(包括印度总理尼赫鲁)的挽留,许诺高薪和重要职务。徐仁义无返顾,携带家眷回国。后来印度曾一再致函给中国科学院,希望徐仁能够重返印度,徐仁均予以辞谢。

(十二) 致敬缅怀梁思礼院士

“科海追星”—张飙先生诗书颂中国科学家精神(第14期21年8月)

致敬缅怀梁思礼院士⊙《科海追星》之一百八十八

◎磨难不移挚爱纯,家传礼义最忠贞。控制精微飞箭迅,稳准,“东风”万里灭敌军。美舞核讹嚣乱诈,谁怕?我研导弹护国民。毁誉贫达浑忘记,壮丽,中华青史著英魂。(《定风波》—张飙)

◎今天是梁思礼院士(1924年8月24日—2016年4月14日)的诞辰纪念日。他是导弹控制专家,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曾领导和参加多种导弹、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制、试验。他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研制中首次采用新技术,为向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导弹试验作出重要贡献。他对航天可靠性工程提出精辟论述,成为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航天CAD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梁思礼回国研制东风导弹,他的同学留在美国,设计了民兵导弹,而梁思礼的工资只有他美国同学的百分之一。对此,梁思礼的回答是:他造的民兵导弹是瞄准中国的,我研制的东风导弹是保卫我们国家的!

◎梁思礼是梁启超的儿子,从小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和爱国教育。回国后曾受种种磨难。他说:“我当初就是要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回家,建设百废待兴的祖国!我以自己是第一代航天人自豪,从来不后悔!对于现在在海外留学的人,我想说,‘是好样的,就要学成回国’。”

(十三)致敬缅怀物理学家钱临照院士

“科海追星”—张飙先生诗书颂中国科学家精神(第14期21年8月)

张飙先生提供)

◎金属究研位错,显微探变单晶。物理开新追现代,科史寻源溯《墨经》。中华古脉承。但为人民做事,尽忠不限年龄。业系国需随即改,心润后学寄赤情:故乡月最明。(《破阵子》--张飙)

◎今天是钱临照院士(1906年8月28日—1999年7月26日)的诞辰纪念日。他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金属晶体范性形变和晶体缺陷研究以及物理学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研究发现了立方晶体滑移面间距随着晶体形变温度与晶体熔点温度之比的增加而加大的规律。在晶体位错理论、应用光学研究、多种仪器研制和推动位错研究的发展、研制高灵敏度拉伸机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一次对《墨经》光学成果作了系统发掘和整理。

◎钱临照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申请书上写道:“我的年龄确实大了些,但还想以有生之年在党的领导下,接受党的教育,能为人民做些事。为人民尽忠是不限年龄的。”

◎钱临照非常关心海外学子,竭尽所能为他们回国工作创造条件。他常给在外学生写信介绍国内情况,鼓励他们学成归来,报效祖国,并在信笺上盖上印章:“月是故乡明”。

(十四)致敬缅怀林学家吴中伦院士⊙《科海追星》之一百九十

◎华疆觅树全方走,壑险峰绝步未休。森林地理奠宏筹。揽五洲,广野敞怀收。睿思碧染千山秀,慧目识推九寨沟。和谐生态挚心求。伟绩留,万绿畅千秋。(《喜春来》—张飙)

◎今天是吴中伦院士(1913年8月29日—1995年5月12日)的诞辰纪念日。他是林学家、森林生态学家、森林地理学家,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林业区划、林木引种驯化、把林学理论成功应用于中国林业建设的开拓者之一,在中国森林地理方面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他对我国大型林业综合考察,对松树、杉木、泡桐等重要用材树种的生态习性, 松属分类和地理分布, 杉木商品材基地建设等的研究,以及九寨沟的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第一个对九寨沟进行了全面科学考察,之后他直言上书四川省人民政府,建议当地很好地保护这一奇美的自然景观,禁止随意采伐。

◎吴中伦说:个人兴趣一定要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做学问,做研究,涉及面一定要广,但研究一定要专;做事一定要学会先做人。

“科海追星”—张飙先生诗书颂中国科学家精神(第14期21年8月)


◎华疆觅树全方走,壑险峰绝步未休。森林地理奠宏筹。揽五洲,广野敞怀收。睿思碧染千山秀,慧目识推九寨沟。和谐生态挚心求。伟绩留,万绿畅千秋。(《喜春来》—张飙)

◎今天是吴中伦院士(1913年8月29日—1995年5月12日)的诞辰纪念日。他是林学家、森林生态学家、森林地理学家,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林业区划、林木引种驯化、把林学理论成功应用于中国林业建设的开拓者之一,在中国森林地理方面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他对我国大型林业综合考察,对松树、杉木、泡桐等重要用材树种的生态习性, 松属分类和地理分布, 杉木商品材基地建设等的研究,以及九寨沟的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第一个对九寨沟进行了全面科学考察,之后他直言上书四川省人民政府,建议当地很好地保护这一奇美的自然景观,禁止随意采伐。

◎吴中伦说:个人兴趣一定要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做学问,做研究,涉及面一定要广,但研究一定要专;做事一定要学会先做人。

“诗魂书骨传递旗帜,两弹一星精神永存!”

(十五)致敬缅怀地质学家张文佑院士

“科海追星”—张飙先生诗书颂中国科学家精神(第14期21年8月)

“科海追星”—张飙先生诗书颂中国科学家精神(第14期21年8月)

致敬缅怀地质学家张文佑院士⊙《科海追星》之一百九十一

◎“断裂”识“球”析构造,拼合板块相融。变迁陆海释迷踪。神州千万里,归纳一图中。理论须经实际验,寻油找矿巍功。知博学厚自从容。双足踏地稳,云汉揽天虹。(《临江仙》—张飙)

◎今天是张文佑院士(1909年8月31日—1985年2月11日)的诞辰纪念日。他是地质学家、大地构造学家,断裂体系与断块大地构造学说的奠基者和创始人,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主编了中国第一幅大地构造图(1∶800万),完成了《中国大地构造纲要》。他提出鲁中断裂带以及该断裂带上产有原生金刚石的论断,后确在该带上找到了中国规模最大的原生金刚石矿床。他提出中国东部包括冀中、松辽等大型厚层沉积盆地有生油远景的见解,提出“定凹探边”、“定凹探隆”等勘探建议,为大庆和其他许多油田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文佑的座右铭是:“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攀登”。

(书法作品和译文由张飙先生提供)

“科海追星”—张飙先生诗书颂中国科学家精神(第14期21年8月)

(组稿、报道:风华正茂)


张飙先生提供)

“科海追星”—张飙先生诗书颂中国科学家精神(第14期21年8月)

(组稿、报道:风华正茂)


“科海追星”—张飙先生诗书颂中国科学家精神(第14期21年8月)

(组稿、报道:风华正茂)


“科海追星”—张飙先生诗书颂中国科学家精神(第14期21年8月)

(组稿、报道:风华正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林学   玉门   吴中   中国科学院   地质学家   奠基人   物理学家   诗书   开拓者   诞辰   晶体   院士   光纤   导弹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