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碳达峰、碳中和是时代进步的表现,每个国家和企业都不应落后,这是我们必须追求的目标。碳达峰、碳中和不应仅仅聚焦在能源问题上,应该充分认识到这是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还包括增长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碳达峰、碳中和正在推动着经济发展方式由资源依赖转向技术依赖,是科技创新的竞赛,要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包括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等等。

“双碳”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从碳达峰的角度来看,我国从“十一五”开始加强能源“双控”,“十二五”加强对于二氧化碳强度的控制,成功遏制了这种不可持续发展的势头,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消费增量都出现了大幅下降,“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已经降至1%-2%。要想实现碳达峰,一定要管住增量,同时要搞清楚怎样用好增量。

  需要新一代的电力系统

  太阳能、风能发电在德国占据了40%的比例,在丹麦占据60%,我国目前是百分之十几,需要每年保持一两个百分点的进步,在进步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现在我们的非化石能源占比是15%,2050年提升到70%,到2060年碳中和的时候提高到80%左右。我们还掌握了一部分的森林碳汇、碳封存、碳捕捉技术,可以解决20%左右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

  现实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即使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也是十分值得的。另一个方面是必须要脚踏实地做好工作。中国是化石能源消耗大国,化石能源占85%左右,煤炭占比接近60%,在转型过程中,所有非化石能源领域的人员应该考虑和体会到化石能源退出面临的困境。同时,化石能源在支持非化石能源发展时也要有一种博大的胸怀,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非化石能源面临着蓬勃发展的机遇,化石能源也承担着支撑能源安全的使命,需要有序退出的政策设计和技术设计,这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碳达峰、碳中和有利于我国的发展转型,也代表着人类转型的大方向,我国应在这条道路上行稳致远。

  向一个远景目标不断迈进

  远景目标可以定得比较高,各方共同朝着这个目标不断迈进。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要不断调整政策。中国是2060年实现碳中和,美国、欧盟、日本都是2050年实现碳中和,不要被具体的年份束缚住,每个国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都需要考虑自身的特殊情况。我们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有大概三十年的时间,但不要忘记这是时代的进步,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落在时代的后面。

  在机制和系统的设计,以及技术研发方面,都应充分考虑到时代的变化,不要停留在过去,而是要着眼未来。要有一个宏观的目标和系统设计,事实上,目前我国也在开始着手制定相应政策。比如,中央正在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意见,着手电力法的修改、能源法的制定,正在从根本上制定一套以非化石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的法律政策框架。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实现各方面政策的调整。(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请见社会科学报纸质版及官方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丹麦   风能   增量   远景   化石   社会科学   经济发展   能源   目标   过程   方式   政策   我国   国家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