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星空

万凯讲故事


夏日夜晚,仰望深蓝色天空,只见繁星闪烁,美丽耀人,使人遐想无限。

在重庆煤矿整体关闭时,我走进了我曾经参与筹建的重庆能源集团陈列室,走进了重庆煤矿发展的历史天空,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明星”璀璨,光彩夺目。

陈列室有一个单元取名为“群星璀璨”,收集陈列了建国以来重庆煤矿发展史上涌现的先进人物。他们中有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走上新中国煤炭建设岗位的老红军,有为新中国煤炭事业发展呕心沥血从煤炭企业管理者走上共和国省部级岗位的领导,有出席过全国共产党、人大、政协、工会、共青团代表大会的先进代表,有英姿飒爽的省部级以上的劳动模范,还有从矿工走上文学艺术殿堂的省部级以上的文学艺术协会的会员等。是他们的经历,他们的使命,他们的精神境界,折射出具有历史穿透力的光芒,最生动地展示了重庆煤炭事业的发展历程,诠释和传承着为新中国能源事业发展的奉献精神。

他们中的许多人就是一个历史的缩影,就是一部传奇,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阅读他们的史料,凝视他们的老照片,使我感慨激动,甚至热泪盈眶,我想,这应该是一座精神的宝库,开启这座尘封已久的宝库,让人们走进火红的历史年代,重新述说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精神世界,心灵会是一种净化,精神会为之升华。

在他们当中,许多人已经逝去,在已经逝去的人中,《南桐矿务局志》记载的梁定基和《永荣矿务局志》记载的陈问渠两人是因公殉职的,他们的事迹让我为之动容。

梁定基,1955年到煤矿,在长达二十年时间里作为一个普通技术人员从事矿井通风和瓦斯预防工作。他在日记里写到:“多年来,我一直搞瓦斯工作,随着矿井开采深度加深,煤与瓦斯突出破坏性增大,瓦斯越来越成为生产上的一只拦路虎。眼看着阶级兄弟被瓦斯吞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搞瓦斯工作的技术人员是问心有愧的。我决心为治理瓦斯努力攀登,勇于实践。”

为了这份沉甸甸的工作责任感,无论矿井何时发生瓦斯突出,他一得知,总是尽快赶到,收集一手资料。他一共记录了550次瓦斯突出情况,内容包括51000多个数据和1000多张图纸,连同他每年记录的一本工作日记,总计达100多万字。并撰写了一批关于治理瓦斯的论著,为全国同类矿井治理瓦斯所广泛借鉴应用。

为了达到治理瓦斯的目的,他还在日记中还写到:“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不少工人同志在与瓦斯的斗争中献出了生命,难道自己一点风险都不敢承担吗?就是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就在梁定基被任命为这个矿务局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仅四个月,就在一次瓦斯突出事故中为掌握一手资料奔赴矿井险区,不幸在井下窒息身亡,践行了自己为了治理瓦斯,不惜“以身殉职”的诺言。

陈问渠,是一个1953年到煤矿工作的年轻人。1954年4月29日,井下发生了瓦斯爆炸,震耳的爆炸声和滚滚黑烟从斜井冲出。正在井口学习室参加学习的陈问渠立刻冲向井下抢险,他连续救出两名受伤职工后,在第四次冲入井下时,终因毒气太浓,中毒牺牲,年仅23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陈问渠舍身抢险的英勇壮举源于新中国诞生后党的教育培养,是新中国新青年的英雄形象。陈问渠怀着建设新中国的理想参加煤矿掘进工作,那时掘进用铁锤、钢钎打眼,陈问渠就专挑这些重活干,参加工作第一年他就加入了共青团,第二年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并被党组织列为“建党积极分子”。陈问渠牺牲后,全矿职工十分悲痛,为了缅怀陈问渠和他一起遇难的矿工,人们在当地广顺镇元兴村建立了一座纪念碑,让陈问渠舍己救人的光荣事迹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我参加筹建陈列室时,50多年光阴已飘落。我们没有找到陈问渠的一张照片,只有在档案里看到这些简单的记载。当寻找到那座纪念碑时,一座学校已把碑两面的空间占用,纪念碑被挤在两面围墙的角落,好不容易拍摄了碑的一个侧面。这时学校里传来孩子们郎朗的读书声,我想,这些读书声可以告慰陈问渠和他的工友们,因为陈问渠为之献身的新中国已经富强起来,孩子们在幸福地生活着,但那些孩子们知道这座纪念碑的传奇故事吗?

“明星”们的身影已渐行渐远,但他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当永远激励、鞭策着后辈来者,为能源事业的发展,为祖国的富强创造着更大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共青团   陈列室   历史   省部级   井下   矿井   矿务局   瓦斯   重庆   纪念碑   新中国   煤炭   煤矿   星空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