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活着的千年古城,在街道深处,感受那历史的烟火气

大禹治水之后,天下分九州,其中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其中青州"东北据海、西南据岱","海岱青州"。"盖因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青州作为山东中部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全国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作为古时山东境内的政治文化、军事、经济中心,长达1400年之久。从西汉元丰五年到清朝年代,从青州刺史部到青州府,青州这座古城,历经变迁。青州城的历史时光,也可以说是一部山东的历史兴衰。

青州古城,你不得不知道的

现在的青州古城,主干道偶园街两侧的风景大多都是原址复建。古城南起凤凰山路,北至南阳河,东到云门山路,西达衡王府路,整个面积达十平方公里。

从南向北,依次有偶园历史文化街区跟南阳河观光带、北关古街,除此之外,还有东关圩子城的昭德古街。

这是一座活着的千年古城,在街道深处,感受那历史的烟火气

此外,青州市是山东省回族人口比较多的地区之一,历史上也是山东中东部伊斯兰教的活动中心,古城内部保存有完整的古碑石刻一二十处,主要集中在东关真教寺等诸多庙宇之内。可以说青州古城的历史,相当一部分是关于民族大融合的文化碰撞与交流。

走在古城,穿过一座座牌坊,感受点滴历史人文

青州古城内部,排放众多,据相关统计不下二三十座,这也之一见得当时青州城的繁荣景象。作为青州十里古街核心街区的偶园街,是历史最悠久一座古街道,保守估计不会晚于隋唐时期。

这是一座活着的千年古城,在街道深处,感受那历史的烟火气

偶园街道上,矗立着青州古城具有代表性的七座牌坊,除了海岱都会坊的牌坊外,其他牌坊都是按照原来的模样复建。虽然不像其他古镇古城一样是遗留的历史建筑,但是从这一座座复建的牌坊,我们也可以窥得当时的历史人文风貌。

从南门的阜财门进入后,不远处就是海岱都会坊的牌坊,这也是古城修复后的第一座牌坊(据相关文献记录,古城于2011年进行表决通过了《关于青州古城保护修复建设的报告》,对古城内的民生、民居充分考量,结合古院落跟古遗址打造成成了如今的古城模样)。

关于海岱都会坊名称的由来,是由于古时青州的位置位于海岱之间(北渤海,西泰山),被誉为三齐重镇,海岱都会。这座牌坊,如今也是青州古城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引得众游客在此观光打卡。

从这座牌坊开始往北的几座牌坊,都是按照原来模样复建,牌坊的建立,也大多是旌表很多历史人文名记。尚书里坊这座牌坊,是为了旌表明嘉靖兵部尚书石茂华而建。以表彰其为了安置灾民劳累过度,最终吐血而卒的卓越功勋。

这座牌坊,是为了旌表冯氏家族而原址复建。冯氏家族,是古时青州的名门望族,被称作是"北海世家"。冯氏始祖冯裕,曾任甘肃平凉知府,经过一系列的官迁之后,重归故里,定居青州城内的冯宅。在冯宅居住期间与他人结成"海岱诗社",成为了当地诗文活动的一大盛事。

大学士坊,是为了旌表官至谨身殿大学士(内阁首辅)翟銮而立。牌坊顶额书"御旨"二字,坊名"大学士。

"翟銮,弘治十八年举进士,改庶吉士。正德初年,授编修。嘉靖继位,升为礼部右侍郎。六年(1527年),升为内阁大学士,以吏部左侍郎入值文渊阁,皇帝亲赐"清谨学士",以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二十一年,銮为首辅。时已加少保、武英殿大学士,进少傅兼谨身殿大学士。二十六年,卒于家,谥号文懿。

柱国坊,为旌表大学时刘珝而立。刘珝,明宪宗称其为东刘先生,历官编修、吏部左侍郎,擢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后加太子太保,进谨身殿大学士,位居阁老,并赐印嘉猷赞珝。

这座牌坊,是为了旌表陈经而立。陈经,官至户部尚书、礼部尚书跟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当年立此牌坊时,因为陈经任礼部尚书,即大宗伯。故而坊额中有大宗伯三字。

太保坊,为了旌表邢玠而立。邢玠,字搢伯,一字式如,号昆田。是明朝后期的名将,官任御史、巡抚等。因战功卓著,以功累加至少保兼太子太保。其"树声海外,殆鲜其俦矣"。

北门里坊,是偶园街至范公亭路的最后一个牌坊,从这个牌坊继续往北,就是北门大街。

这是一座活着的千年古城,在街道深处,感受那历史的烟火气

北门大街,是青州十里古街的重要街道之一,也是古南阳城的重要南北街道之一。大街的雏形,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余年历史,全长五百余米,由五道条石铺就而成,南高北低。

这是一座活着的千年古城,在街道深处,感受那历史的烟火气

北门大街两侧,府第、衙署遗址众多,店铺云集。往北走到头,就是始建于宋朝的青州万年桥。青州万年桥,横跨了青州的母亲河——南阳河。

南阳河掠影

南阳河,为弥河的一条支流,同时也是青州的母亲河。如今的南阳河,南岸是青州古城,北岸是宋城景区。

这是一座活着的千年古城,在街道深处,感受那历史的烟火气

从青州古城的北门大街出口往北走,就会看到横跨南阳河的一座七孔石桥。这座桥就是上文提到过的青州万年桥,始建于公元1032年。最初的时候,是一座木结构虹桥,明代的时候改建石桥并且多次增修。桥上的护栏雕刻有宝瓶、石狮各十六对,另外桥头上有四只大的石狮。

这是一座活着的千年古城,在街道深处,感受那历史的烟火气

南阳河两岸的风光,适合慢慢的观赏,沿着岸边一边散步,一边感受南阳河的沿岸风光。北面新建的宋城景区,以古玩商铺为多数;南岸的青州古城,可以感受古青州的民俗风光;碧绿颜色的南阳河,每每周末跟法定节假日的时候,会有音乐喷泉表演,喷泉音乐的时间是4~9月份的晚上七点半到八点,10月份跟11月份的晚上七点到七点半。

除此之外,周边还有范公亭公园、偕园、南阳湖等景观可供观赏。

青州古城,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故事

青州城的东门,在明代的时候叫做海岱门,清代的时候叫做海晏门,是从内地前往胶东半岛的必经之路。东门必经的一段路,叫做东门大街,东门大街隔开了两条路,叫做南营街跟北营街。

这是一座活着的千年古城,在街道深处,感受那历史的烟火气

心思缜密,善于观察的朋友们,走在青州古城的街道上,可以随处都能看到用阿拉伯文字书写的门牌,包括十里街区的昭德古街区也是一样。

关于这些,还要从元代开始说起。元代青州所在益都属于北方重镇,许多色目人携眷前来做官,于是这里就有最早的穆斯林居民。到了明朝之后,朱元璋安排了众多回民迁到内陆,这其中有不少人迁往青州,包括如今赵氏跟杨氏回民的先祖咸阳王跟延安王的众多子孙家眷。到了明清两代后,青州的回民发展兴旺,青州城的东大门也越来越热闹。

昭德古街,是一个民俗特色浓郁的回民聚居区。从明朝开始到现在,基本都保持着原有的历史格局,道路两旁的老店铺、地上的青砖小瓦跟古老的木质板门,还能够依稀的感觉到当时商贾云集、游人如织的繁华画面。

这是一座活着的千年古城,在街道深处,感受那历史的烟火气

不过如今,昭德古街体现更多还是满满的生活气。原来商贾繁茂的景色已经不见,取之而来的是寂静的古老街道跟略显破败的路边的民屋。

在昭德古街的中段,有一座真教寺,始建于1302年,是当时的全国三大真教寺之一,如今也是青州伊斯兰教最大、最古老的寺院。

一座活着的古城,感受那历史的烟火气

青州古城,可以说是一座活着的古城。虽然很多人对复建仿明清建筑群不以为然,但是如果细品古城内部的街区小道,感受那一抹烟火气的民生民俗,触摸那古老的门楣跟板门。就不难发现,其实历史就在眼前,这股历史的烟火气,是真实存在着的。

这是一座活着的千年古城,在街道深处,感受那历史的烟火气


这里,是狗哥嗅途,致力于旅行干货分享的狗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青州   牌坊   古城   东门   明朝   南阳   都会   大学士   历史   回民   太保   尚书   北门   街区   烟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