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苍穹,“中国天眼”的前世今生

2021年4月13日,和往常一样,李大艳站在酒店大厅迎接入住的客人。她所在的中国天眼迎宾馆,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距离“中国天眼”——世界上口径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15公里。在李大艳看来,这几年,克度人走在大街上,精神头都不一样了。“外星人如果打电话来,我们会最先听到。”

敢问苍穹,“中国天眼”的前世今生

敢问苍穹,“中国天眼”的前世今生

从贵州省会贵阳市向南出发,驱车两个小时,穿行过层峦叠嶂、蜿蜒回旋的盘山公路,抵达克度镇李大艳所在的“中国天文小镇”。在贵州南部山区,有许多由青山环绕而成的洼地或天坑,当地人称之为“凼”(音dang四声)。从1994年开始,中国科学院遥感所历时13年,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简写“FAST”)选址跋山涉水勘察。通过遥感和实地考察反复筛选,最终在克度镇金科村找到了一个“地球上最美的眼窝”——“大窝凼”。建造FAST望远镜的打岱河天坑,深534米,南北走向长度1800米,东西直径1700米,底部面积80万平方米,据资料考证为目前发现的世界最大口径天坑。

敢问苍穹,“中国天眼”的前世今生

“中国天眼”有多大?科学家们也转换着话语方式:它的总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8个“鸟巢”体育场。如想灌满这口“大锅”,要全世界75亿人每人往里倒4瓶(每瓶500毫升)水。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也曾说:“做过计算,如果像个大锅一样,里边放上炒米饭,够全世界每人4碗”。更有理科大神认真进行了计算验证:“按一碗饭容量180ml,世界人口75亿来计算,那么4x1.8x10^-4x7.5x10^9÷(3.14x250x250)=27.5m……嗯,差不多是这样的。”

敢问苍穹,“中国天眼”的前世今生

之所以取名为FAST,含义若用一个字表达就是“快”,蕴含着“追赶”“跨越”“领先”之义。当然我们不能“以貌取锅”,毕竟这口巨型锅有着“中国天眼”的美誉。“FAST”在中国乃至国际上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它比德国的Bonn100米望远镜灵敏度高10倍,比美国最先进的雷达望远镜综合性高10倍,通过它我们可以观测到宇宙边缘。它能够接收到137 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 甚至“你在月球上打电话,这里能听得清清楚楚”。

敢问苍穹,“中国天眼”的前世今生

宇宙的奥秘,吸引人类不断探索。回溯原初宇宙前景,正是为了更了解宇宙未来的走向,从而帮助人类找到更美好的未来。拿脉冲星来说,其密度,每立方厘米相当于1万艘万吨巨轮的质量压缩起来。那是一个地球上无法想象的、类似科幻小说《三体》里“水滴”的世界。从脉冲星中遴选出脉冲信号稳定的毫秒脉冲星,将来有望应用于星际导航。而探寻“地外文明”,搜寻星际通信信号,一直是个具有无穷诱惑力的科学目标。

敢问苍穹,“中国天眼”的前世今生

而想要更多地了解未知宇宙,就要有更深邃的“眼睛”,更灵敏的“耳朵”。25米与350米,这是此前中国与美国拥有射电望远镜口径的差距,口径大小直接决定眼力所及。1993年,不甘落后的中国科学家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在祖国的土地上建造一个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从1994年启动选址,到2011年动工,再到2016年竣工,建设者们用了22年时间,建成了“中国天眼”,这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被给予厚望的“中国天眼”不负所托,在调试阶段就系统发现新脉冲星,截至目前,共发现300多颗脉冲星,成为国际瞩目的宇宙观测“利器”。

敢问苍穹,“中国天眼”的前世今生

“中国天眼”向世界贡献了大科学工程的中国经验和创新实践: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的索网结构;4450个反射单元构成的反射面;6根钢索控制的30吨馈源舱;500米的尺度上测量角度精确到8角秒……FAST从底部到顶部的垂直高度为138米,刚好是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鸟巢”垂直高度的2倍。

敢问苍穹,“中国天眼”的前世今生

“中国天眼”建设之精巧,还体现在选址上。大窝凼距离平塘县城约85公里,是喀斯特地貌所特有的一大片漏斗天坑群。周围三座山峰呈三足鼎立之势,每座距离都在500米左右,中间的洼地正好形成一个天然的锅架,又大又圆,刚好可以稳稳当当地盛下FAST这口大锅。之所以选址“大窝凼”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地貌最接近FAST的造型,工程开挖量最小;二是这里的喀斯特地质可以保障雨水向地下渗透,不会在表面淤积而损坏和腐蚀望远镜;三是射电望远镜需要一处“静土”,“大窝凼”附近5千米半径之内没有一个乡镇,周围高山环绕,能有效屏障周围的人为电磁波干扰,无线电环境理想。如果需要人工打造这样的“窝”形结构,则可能至少需要额外花费数十亿人民币。

敢问苍穹,“中国天眼”的前世今生

为保证“中国天眼”顺利建设,2007年平塘启动“中国天眼”台址移民搬迁工作,大窝凼12户人家63口人让地,举家搬迁到克度镇政府所在地——红塘街上,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在大窝凼生活了68年的杨朝礼老人做梦也没想过,能寻找“宇宙生命”的神秘望远镜,有一天会在这里“安家落户”。之后,为确保“中国天眼”的正常运行,“中国天眼”5公里核心区被划定为电磁波宁静区,涉及的克度镇和塘边镇共计1794户8097名民众搬离故土。

敢问苍穹,“中国天眼”的前世今生

从天文小镇到FAST基地有一段约半个小时车程的山路,基地的四周荒无人烟,手机信号被严格屏蔽。而从基地步行至FAST望远镜区域,大概需要15分钟时间,由于担心我们携带电子设备可能会干扰FAST对来自宇宙微弱信号的接收,进入时,我们被告知不许携带任何有通讯功能的电子设备,即使只有拍照功能的数码相机也不行。“中国天眼”是国家项目,所以天眼观景台不对游客收取门票,收费点是每人50元的景区摆渡车费与天文体验馆的50元门票费。平塘县规定“天眼”景区每天游客的最大容量是2000人,这是因为当地的最大接待量就是这么多。据了解,未来FAST运行中心也会考虑在没有科学观测任务的维护期间,逐步向公众开放,提供参观和科普教育。

敢问苍穹,“中国天眼”的前世今生

“中国天眼”的科学目标一共有7个,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就是推动中国基础科学的发展,正如开头说到的那样,天文学的发展对于基础科学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第二类是绘制星际地图,甚至是寻找外星文明。2021年3月31日起,“中国天眼”向全世界天文学家征集观测申请,这份盛情邀约意味着,作为国之重器的“中国天眼”,正式面向世界打开合作共享的大门。一轮朝阳蓬勃而出,照耀着万山丛中的“中国天眼”,望向浩瀚苍穹的最深处。

敢问苍穹,“中国天眼”的前世今生

敢问苍穹,“中国天眼”的前世今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天眼   中国   平塘县   射电望远镜   中国科学院   平塘   大锅   脉冲   口径   苍穹   望远镜   灵敏   前世   宇宙   信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