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有座名楼,可与宫殿媲美,曾与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齐名

诗仙李白有诗云:“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读过之后给人十分丰富的联想:星空之下,百丈高楼屹立山巅,站在楼上仿佛与天近在咫尺,星空伸手可探。可人世间哪里会有这样的高楼呢?不过是诗人的夸张描写罢了。但也并非诗人凭空想象,他确实是在见到了一座百尺高楼后有感而发,而他见到的这座高楼便是位于四川省绵阳市的越王楼。

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区的绵阳,古称“涪城、绵州”,它北倚剑门天险,南接成都平原,从西汉高祖设涪县始,历来为郡、州治所。公元656年唐高宗显庆元年,唐太宗第八子、唐高宗兄长越王李贞出任绵州刺史,担负坐镇大西南、防御吐蕃东侵的重任。据说李贞很有才能,在任职期间,政绩斐然,促进了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确保了蜀道通畅和唐王朝大后方的安定,保得一方平安。为了广招天下人才,李贞还亲自督工修建了越王楼。

蜀中有座名楼,可与宫殿媲美,曾与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齐名

越王楼坐落在绵阳城北涪江之滨的龟山之上,它始建于公元656年——661年间,据说当时的越王楼楼高百尺、规模宏大、富丽堂皇,一切均按王制打造,可与首都长安城内的宫殿媲美,是古时绵州城内最耀眼的建筑,并与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齐名并称为唐代四大名楼。

蜀中有座名楼,可与宫殿媲美,曾与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齐名

越王楼也因此吸引了天下文人雅士纷至沓来,他们登临越王楼,并在此留下了多达154篇诗文名句。其中不乏历代大诗人的题咏,如李白的《夜宿山寺》、杜甫的《越王楼歌》、陆游的《登越王楼》、李商隐的《霜月》等,几乎涵盖了唐代及以后历代的著名诗坛泰斗,也不乏历代画界名家描绘越王楼的精美画卷,于是它成为天下诗文收录最丰富的名楼。

蜀中有座名楼,可与宫殿媲美,曾与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齐名

经考证,越王楼中收录的名人诗画数量已远超黄鹤楼、滕王阁和岳阳楼。历史上的越王楼无论是从规模建制和其文化内涵来说都在黄鹤楼、滕王阁和岳阳楼这些名楼之上,所以它又被列为唐代四大名楼之首,曾声名远大,红极一时。

蜀中有座名楼,可与宫殿媲美,曾与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齐名

可惜越王楼在唐朝以后历代皆有损毁和重建,明代时彻底损毁只剩越王台。

清代诗人王世祯《渡涪江》中有写道:“涪江江水抱山流,不见唐家帝子楼”。清代李调元《绵州越王台故垒》中也有诗云:“生为磊落人,复游磊落州。不见越王台,但见清江流。唯有江边月,曾照城上楼”。从诗中可以看出清代时越王楼并未重建,越王台也不复存在。

如今我们行走在绵阳城区的涪江之畔,便可看见这座高临江高耸的越王楼,只不过它是21世纪在原址上重建的仿古建筑。

蜀中有座名楼,可与宫殿媲美,曾与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齐名

重建后的越王楼高达99米,共有15层,其高度和体量在目前国内的单体仿古建筑中首屈一指。此楼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并将亭、台、楼、阁、廊、殿、塔等建筑造型集于一身,底层为台,顶部为塔,中间则为楼、阁、亭均匀分布,内有殿堂,外有走廊,其造型别具一格,极具观赏性。

蜀中有座名楼,可与宫殿媲美,曾与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齐名

越王楼内部则是以展览馆的形式对游客开放,每层楼的功能分区不同,基本以越王楼的前世今生、唐文化、越王楼诗词汇、老绵州历史为主题,是展示、弘扬绵阳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即使它只是重建的仿古建筑,但它1350余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诗词文化是不可否定的。

蜀中有座名楼,可与宫殿媲美,曾与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齐名

时过境迁,或许是因为重建,或许是偏居西南蜀地的原因,如今的越王楼盛名不再,曾经同为唐代四大名楼的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现已是著名的“江南三大名楼”,而越王楼似乎被人们遗忘。虽然我们不知道它最初辉煌时的模样,但如今重建的越王楼卓越非凡的风姿,仍然是绵阳城内一道亮丽的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岳阳楼   黄鹤楼   吐蕃   庆元   成都平原   绵阳   诗文   城内   李白   唐代   清代   宫殿   高楼   历代   诗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