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子岭村老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此安度晚年

安子岭村顺山就势,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农舍映在一条条山径古道之中,散发着幽深静谧扑朔迷离氛围,感受到层层累聚,底蕴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域乡土气息。

安子岭村老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此安度晚年

从洪武年间始,安子岭村的拓荒人到山里背石头、盖房、铺路,自然想到互助、和弦、同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安子岭村老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此安度晚年

自古以来,土地都是农民们赖以生存的饭碗。农民们要是想生存下去,就得依靠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动。在过去那些生活还比较艰难的日子里面,农民们的生活条件非常的艰辛,要想生存下来就只能兢兢业业的劳动,以前农民种地的条件更加艰难。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慢慢地提高了,而且国家对于农业的发展也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并且在政策上也在不断的支持。

安子岭村老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此安度晚年

村里的农民,不像牧民或商人那样四处游走,而是世世代代守护在土地上,他们像庄稼一样,把根深扎在土里,对乡土充满了感情。

安子岭村老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此安度晚年

自从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农民从2006年开始,不在需要向国家交农业税(公粮)。

安子岭村老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此安度晚年

村里的农民有自己的农舍宅院,又有长期承包的自留地,不交粮,不纳税,自己种自己吃。这里老人过着一种安详的自耕农生活。

安子岭村老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此安度晚年

村里乔老汉,今年70岁,身体硬朗,勤捡持家,当年娶了一位四川姑娘,生了一男一女,现在家庭幸福美满。乔老汉家里种地十几亩,他说:不图高产,只图劳动。 乔老汉的儿女在外打工,在城里安了家,赶上国家好政策,老汉没有愁事,又勤快,原来住在山上,买了同村人的宅基地,石头房石头门,住着舒服,其乐融融。

安子岭村老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此安度晚年

老婆婆今年74岁,去过北京旅游,也住过城里儿女家,总觉得不如家乡好,前几年种地,收玉米用麻袋一扛,走山路一气到家,现在不行了,只能一篮篮拎着回家。

安子岭村老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此安度晚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延续,大多数外出打工的农民在城镇里买了房,享受城里人的生活,村里的长辈有自己的想法,习惯住在祖辈留下的石头房里,不愿意和儿女们在一起。 老婆婆说:“儿女适应城市环境我不适应,我还是喜欢住在这种老房子里。”这种现象在村极为普遍。

安子岭村老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此安度晚年

老婆婆80多岁,老伴儿去世20年,她拉扯三个女儿一个儿,每到冬天,孩子们都把她接到城里一起住,老婆婆不习惯城里生活方式,坚持回到自己老宅住。

安子岭村老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此安度晚年

安子岭村的老人不指望儿女有多孝道,而是积极对待余生,对待死亡非常淡定。 留下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是他们熟悉的空间,他们在村里过着随遇而安,自给自足的生活。老门闩(图文,张艺摄影编辑)

安子岭村老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此安度晚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自耕农   老伴儿   农舍   农业税   老婆婆   老汉   晚年   村里   儿女   城里   艰难   石头   老人   农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