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小洲村理发店招牌:09年俄国进口理发椅,理发费3角涨到15元

广州小洲村,古称“瀛洲”,广州市海珠区华洲街道下辖自然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海珠区东南面,四面环水,形似小岛,村域面积为4.3平方千米 。

广州小洲村理发店招牌:09年俄国进口理发椅,理发费3角涨到15元

小洲村从元朝开村,明初简姓从河南新乡迁到小洲村聚居至今。小洲村保留了完整水乡格局,享有“北有周庄,南有瀛洲”之誉。村内有众多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其中天后宫、玉虚宫、古桥、登灜古码头和岭南水网地带特有的“蚝壳屋”都体现了古时珠江入海口村落因水取材的历史遗证。

广州小洲村理发店招牌:09年俄国进口理发椅,理发费3角涨到15元

传说小洲的龙舟在南汉年间曾被封为“瀛洲飞龙”,因此只有小洲村的龙舟是撑黄底红边的旗帜。小洲村是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也是艺术家钟爱的栖居地,有小洲艺术村之称。大批文艺人士在小洲村聚集,一时兴起“北有798,南有小洲村”的说法

广州小洲村理发店招牌:09年俄国进口理发椅,理发费3角涨到15元

 很多外地游客,到广州旅游,很想去一些原生态古村落去探访一下,今天就介绍这家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村落-小洲村去旅游探访参加。

 海珠区小洲村有间始建于1909年的理发店,今年刚好满“109岁”,理发店只有一个师傅,可店里的理发用具、装饰却都有着深深的历史印记,如1909年从国外买来的古董理发椅、上世纪50年代的“凯歌”收音机、上世纪60年代的煤油灯等等,都非常有特色。

广州小洲村理发店招牌:09年俄国进口理发椅,理发费3角涨到15元

小洲村这间叫“东方理发店”的小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对联,只见联上写着“操世上头等大事理人间万缕千丝”字样,横批则是“从头做起”,非常有趣。

广州小洲村理发店招牌:09年俄国进口理发椅,理发费3角涨到15元

20多平方米的理发店内就一张椅子、一套工具和一位师傅,没有帮手,也没有洗头服务。据师傅陈大亮介绍,理发店开业以来世代相传,他是店里的第四代传人,平时主要给小洲村居民理发,“自从1973年,我17岁那年来到小洲村后,一干就是30多年,我是看着村民们头发逐渐变白的,时光真如白驹过隙啊。”

广州小洲村理发店招牌:09年俄国进口理发椅,理发费3角涨到15元

理发店内最具特色的是一张进口的理发椅子。“那是1909年从当时的俄国买回来的,上面还有俄文和英文,听我师傅讲,当时我师祖花了15块大洋买的,当时可是件奢侈品”。

广州小洲村理发店招牌:09年俄国进口理发椅,理发费3角涨到15元

理发店还有很多布满历史印记的“陈列品”:上世纪50年代的“凯歌”收音机、上世纪60年代的煤油灯、上世纪70年代的“钻石牌”电风扇、上世纪80年代进口的“三洋牌”录音机、上世纪90年代的“日立牌”彩电等等。

广州小洲村理发店招牌:09年俄国进口理发椅,理发费3角涨到15元

理发店内还贴着毛主席画像和“毛主席语录”,而当被问及为何不提供洗头服务时,诙谐的陈师傅指着墙上的语录开玩笑说:“毛主席不是教导我们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吗?我这是在落实毛主席的指示咧!”

广州小洲村理发店招牌:09年俄国进口理发椅,理发费3角涨到15元

陈师傅说,1979年时他替人剪发每个成年人收3角、未成年人收2角,现在每个成年人要收6元、未成年人收5元。而他每月的收入也从1979年的约45元逐渐增加到现在的每月约1500元。

广州小洲村理发店招牌:09年俄国进口理发椅,理发费3角涨到15元

16岁那年,陈大亮就来到小洲村娘妈桥头的理发店做了学徒,刚做学徒时,村民每次剪头发都打趣喊他“剃头仔”,一晃40年过去了,对他的称呼也从“剃头仔”、“大亮”、“陈叔”到现在的“老板”。

广州小洲村理发店招牌:09年俄国进口理发椅,理发费3角涨到15元

陈师傅说:“人家看你剪发手艺好,为人正派,自然就尊重你啦。”陈师傅剪发有自己的一套规矩:“剪男不剪女”,“只剪不洗”,最重要的一条是“看不惯的发型不剪”。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想要陈师傅为其剪最流行的发型,他都会摆手拒绝,“现在年轻人流行只留头顶一点头发,那有什么美感。”在陈师傅看来,剪发要讲究“圆”、“顺”、“通”、“滑”,这也是祖传下来的剪发规矩。

广州小洲村理发店招牌:09年俄国进口理发椅,理发费3角涨到15元

不仅规矩多,陈师傅的一整套剪发设备也是和如今的理发店大不一样。最古老的要算是那张理发椅了,据陈师傅回忆,它已经有108年的历史。而他的“电推剪”、剃刀如今也很难在一般的理发店见到。工具虽简单,但陈师傅手艺好却是远近皆知,周围年纪大的村民剪发基本上都过来这边。

广州小洲村理发店招牌:09年俄国进口理发椅,理发费3角涨到15元

不管哪一位顾客来理发,不用他们多说,陈师傅拿起“滋滋作响”的“电推剪”就工作起来,不到15分钟,剪发、剃须都已完成。时间虽短,但效果丝毫不差。“剪出来的头型一定要精神,尤其是老年人,看起来也阳光一点。”图为理发店店门。

广州小洲村理发店招牌:09年俄国进口理发椅,理发费3角涨到15元

陈师傅和他的“东方理发店”见证着小洲村的变迁:这几年游客增加,小洲村的环境也大不如前,“过去这里周围还都是河涌和田埂,瓦房也常能看到,而现在村里随处可见握手楼,河涌也被污染泛黑。”作为第三代传人的陈师傅还告诉记者,虽然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不过他表示只要干得动就会一直做下去,不能让百年理发店在他这一代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理发店   广州   龙舟   凯歌   俄国   煤油灯   头发   学徒   岭南   水乡   招牌   规矩   师傅   游客   年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