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奖感言:扔帽子,庙塌了——划个圈圈诅咒你

在关于莫言的撕扯中,会必然出现这些个问题:你有什么资格评价莫言?你是什么好人么,有什么资格对莫言道德绑架?

莫言获奖感言结尾,讲的最后三个故事,也是这意思:要允许有人不哭,你们未必懂我,若坚持向我扔石头的话,划个圈圈诅咒你!

罪人没有审判罪人的权力的缘起

主要说说这最后的故事吧:

莫言《讲故事的人》:请允许我讲最后一个故事,这是许多年前我爷爷讲给我听过的: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

故事中这个道理,坏人没有审判坏人的权力,(龙如同老鼠一般吱吱叫)。这道理也不是莫言的爷爷独自发明的。莫言说,自己不是基督徒,但他的母亲是基督徒。应该对他多少也有些影响的,他或许知道圣经这个类似的故事。约翰福音8:

文士和法利赛人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人来,叫她站在当中。

就对耶稣说:“夫子,这妇人是正行淫之时被拿的。

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你说该把她怎么样呢?”

他们说这话,乃试探耶稣,要得着告他的把柄。耶稣却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

他们还是不住地问他,耶稣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于是又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

他们听见这话,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地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稣一人,还有那妇人仍然站在当中。

耶稣就直起腰来,对她说:“妇人,那些人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

她说:“主啊,没有。”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说说这里面的门道。神至高无上、无所不能、是最大的爱,有审判权。普通人都是有罪的(亚当夏娃也是有罪的,不知为何义人挪亚一家为何无罪,得以洪水中蒙救。)无权审判有罪之人。因为你害怕,你会同样因罪受罚。所以就大家都散了,你好我好大家好,我恶我恶大家恶,谁也不用说谁。(莫言说,人都是半人半鬼,形同此理。与原罪论,一脉相承)

谁有权惩罚犯罪

(我对宗教信仰者是尊重的,只是讲下我个人认知的道理。比如《罪与罚》里的浓厚的宗教氛围,我没有不适感。)


莫言获奖感言:扔帽子,庙塌了——划个圈圈诅咒你

只有上帝才有处罚权?上帝是无罪的?——不,上帝也有罪,上帝造万物,造了善,也造了恶。

第一次,是把亚当夏娃赶出伊甸园(恶从哪里来的?善恶树是上帝种的证明就够了。)再说了,是夏娃不听话,为什么祸及亚当?第二次,洪水灭世,很不理解。这世界没有比这个更大的灾难了。神爱世人,你怎么看?(我们是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第三次,圣灵感孕耶稣,以儿子来替世人赎罪。竟然还可以这样?——上帝造了恶,同为罪人竟然宣称只有自己有权定罪。神特权么?耶稣画大饼,以自己的血赎世人的罪。被伤害的人怎么办?你要宽容呀,再恐吓一声,别忘了,你也有罪。这样,耶稣破了文士的圈套,以宽容来代替摩西十诫的惩治,耶稣巧妙得借用人性之私,使自己的构想得以维持下去,以神权夺回了王的权。

替人赎罪这事不怎么靠谱,《倚天屠龙记》也有。空见大师愿意为徒弟成昆(圆真)赎罪,承受谢逊13记七伤拳而死,高僧!事情并未了,张翠山夫妇又为谢逊而死,侠义之士!但事情仍然未了。最近徽州宴老板替老板娘道歉,不真诚,也是这个道理。

捐门槛,赎罪券,以钱消罪,你懂的。

冤有头,债有主,替人赎罪这事不靠谱,罪总得有人来罚。

宗教势力借这个道理,代上帝审判,政教合一。但这并没有给欧洲带来光明,而是进入黑暗的中世纪,比坏的第一阶段。

耶稣伟大的,他用自己的血,赎世人的罪。但不管你罪大罪小,信耶稣就得永生。神会宽恕你的。这就有意思了,借神性压制人性。

资产阶级以人性自由,冲破宗教的枷锁,人类文明进了一大步。也由此进入强盗纪元,比坏的第二阶段。就是说,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发扬人性中善的社会性一面,纵容人基于动物性的生存发展,一路狂奔时,(我们是天人合一),没有丢掉“罪人没有审判罪人的权力“这个法宝,因为这能遮掩他们膨胀的人性自由所带来的恶,奉行强盗逻辑。

强盗逻辑是逃避了惩罚

耶稣不仅原谅那个行淫的妇人。陪他一起钉上十字架的强盗,因说句,“主,我愿意跟随你。”信耶稣就得了永生。(子不语,怪力乱神。和天堂对应的是小康大同)。所以你做一辈子坏事,不可怕,临死时,信耶稣都能得永生。这就叫强盗逻辑。


莫言获奖感言:扔帽子,庙塌了——划个圈圈诅咒你

但强盗也正因此,可以胡来了,没有最坏,只有更坏,造孽亚非拉。当坏人有什么可怕的吗?佛教也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说法。比耶稣的好点,也是消极作用很大。

侵略者一手捧着圣经欺骗良善者,另一手用枪炮掠夺世界,面对他们的恶行,你会原谅他们七十个七次?宽容罪恶就是罪恶,为虎作伥,超度坏人上西天,分开了罪与罚,就是假仁义,假慈悲。难道是因为强盗能出得起香火钱么?

所以奉劝那些被强盗卖了还帮着数钱的人,若不小心吃了包裹着毒药的蜜糖,还会感恩戴德侵略者一辈子的。

个体人权 社会人权与公权力

回到莫言的故事。也是这意思,人都是坏的,半人半鬼,坏人无权惩罚坏人。所以坏人可以逍遥自在了。

莫言故事比圣经的多了些隐喻,他的意思是当权者是恶的,他们制定的规则不合理,即便是众人都同意的。比如说贪官污吏和腐朽制度了,罪犯可以因他们的错而不接受管制,理由是你们也不是好东西。偷麦穗有了正义性,骗买菜老人的钱是有意无意间。

其实你看莫言的故事,人是必须要审判权力交出去的,交给公权力。因为你可以自我申辩,但别人也可以,变成泼妇骂街,互不服气。

而莫言又以一个荒唐的规则,公权力制定的扔帽子的荒唐规则为由,来抗衡这个公权力。结果变成莫言自己是正义的化身,如同上帝,审判了中国百年。

以德修己,罪罚相当

真相是什么?罪有大有小,半人半鬼的比例是不一样的,各人的罪各人都要承担,逃避不了的。如此才有公平正义,才有可持续的稳定和谐。

强盗国家总是制造强盗逻辑,都有错,你没脸说我。我更强势,欺负你咋滴?嘿嘿,我经济科技军事比你强,比坏,你还嫩呀!

和谐的社会和世界,必须处理好个体人权与社会人权的关系,达成良性平衡。“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以德修身,约束个人私欲的膨胀。依法治国,罪罚相当。

《讲故事的人》结尾三个故事,什么意思?


莫言故事就是坏人逃避惩罚的理由。所以说,莫言不是揭露恶,不是批判恶,而是鼓吹恶的有理。因饿偷麦穗也是如此,不管社会道德,不管被偷的饿不饿,蔑视秩序,蔑视规则。这是什么节奏?再说一遍,各人承受各人的罪,大罪大惩,小恶小罚。而不是为恶者指责看守者,原谅看守者。

莫言故事借用魔幻手法,套用强盗逻辑,大家都一个熊样,你没资格骂我,小心天打雷劈庙塌了砸死你。画个圈圈诅咒你。

回头来看:

第一个故事: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继而,当你们笑成为表演,要允许我不笑,我要高举批判的大旗。(的确有道理,言论自由是对的。我们应该为莫言先生的特立独行的个性点赞么?不唱赞歌可以,难道就借点否定面,魔化夸张,从而行诬蔑之事?所以,更重要的是你这种特立独行又是表演给谁看,是唱给西方强盗的赞歌么?走捷径的人是聪明人?马无夜草不肥?魔幻的污蔑现实才对?)

第二个故事:我深感内疚犯当年指责长官的错误,那个错误本不存在。你们也不要自以为是的来批评我了。时间会证明我莫言的正确。(的确有道理,重要的是你要正确。)

第三个故事:你们坚持的标准、规则、正义是荒谬的,欢迎你们把我扔出庙,你们在庙里等着被砸死吧!你们才是被诅咒的,我是正义的化身来审判你。(你可以,我也可以呀!你可以批判别人扔石头,我也可以呀!虽然你也把我扔出了庙,但我不诅咒你。)

莫言在获奖感言结尾的三个故事是说,面对扔向自己的石头,莫言在庄严的宣告:你们唱颂歌吧,我就是要批判。你们现在认为我错了,将来你们会后悔的。你们的规则标准制度何其荒谬,你们这些坏人有何资格来审判我,你们等着老天的惩罚吧!


莫言获奖感言:扔帽子,庙塌了——划个圈圈诅咒你

我誓死捍卫你向我扔石头的权力,我可以扔回去吗?不是说要问莫言什么罪,就是思想上的讨论而已。思想文化的问题,思想文化上解决。

你可以哭,我也可以笑呀,我们彼此保留说话的权力。为什么你的子弹可以飞,我的子弹就要哑火?以扔帽子定善恶是荒唐的,否定这世间的道德法律,你是正义的化身,宇宙的尽头?你扔石头可以,别人扔石头就等着庙塌了砸死?

最后一个故事为什么要用比喻?怕下了飞机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公权力   摩西   亚当   耶稣   草帽   罪人   强盗   人权   妇人   感言   圈圈   坏人   帽子   权力   上帝   石头   规则   故事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