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强势来袭,欲分汽车产业一杯羹,网友:野心真大

造车风口上,互联网大厂蜂拥而入,2021年的第一季度里,已经有三家互联网企业赶上造车的风口。从消费者角度看,随着科技进步,“智能化” “网联化”等互联网发展理念正不断刺激新时代汽车消费者的好奇心和购买欲,与此同时也推动了汽车市场开展多种尝试和探索。

互联网巨头强势来袭,欲分汽车产业一杯羹,网友:野心真大

造车下半场开始了

随着更多新玩家的进入,造车下半场才真的开始。

近期,百度公司宣布,将在3年后的2024年实现量产。几天前,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正式对外宣布“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助力小米造车。一时间新老玩家又再一次齐聚“跨界造车”的大阵营中。

雷军表示,小米汽车的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雷军说:“说实话我更关心我们能不能做一款感动人心的好产品,最大的困难跟10年前一样,我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这其实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特别难的一件事情。”

互联网巨头强势来袭,欲分汽车产业一杯羹,网友:野心真大

近几年,跨界造车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热潮,从现如今的小米,加上之前的富士康、百度以及恒大汽车,汽车行业似乎成为了企业跨界的首选。2020年年底,时任长城汽车产品数字化中心执行官的李鹏用这样一句话形容了新一轮汽车竞赛:“智能汽车决赛的帷幕才刚刚拉开,大潮将至,我们应该躬身入局。”

另外,对于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入局汽车产业,有网友担心会因此完全改变我们的传统车厂的理念。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市场研究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新入局的互联网企业并不是传统车厂的颠覆者,两者其实能够找到共同的利益点协同发展,这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

我认为这个观点是积极的,因为不管哪个行业,只有协同发展,才能实现共赢。

“造车后浪”强势来袭

第一轮入场造车的蔚来、小鹏、理想,已经为巨头们铺好了路。后入场造车,虽然失去了先发优势,但必定会少走很多探索的路。

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互联网巨头,量产都是一道难以跨越,但必须跨越的坎。

将时间线提前,早期共同起跑的造车新势力,有些实现了量产交付,冲刺盈利,如新势力一方以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都通过自身努力探索出整车制造能力,已经把想象变成了现实,量产车已经上路,而且销量在逐步增长。

2021年国内造车新势力3月销量,理想汽车交付量4900台台,同比增长238.60%,蔚来新车交付量了7257台,同期增长了373.40%,连续8个月创单月交付数新高;小鹏总交付量5102台,同比增长384%,再创佳绩,而随着品牌效应的逐渐积累,市场的份额将进一步增加;有些则停留在PPT阶段,如始终未交付量产的拜腾、博郡已经被迫出局。再往前推,特斯拉曾计划在2017年底每周量产5000辆Model 3,这一目标也被一度搁置,直到2020年年初才实现。

互联网巨头强势来袭,欲分汽车产业一杯羹,网友:野心真大

造车很热,但距离量产还很远。目前来看,代工是更多新入局大厂的选择。百度已经和吉利达成合作,滴滴也被猜测将采取代工模式。

从过往来看,造车品牌从项目的立项到产品落地,至少需要3年时间。这也意味着,刚开始入局的百度、小米、滴滴,2023年才是他们的决战时刻。

有着强大的资金做后盾,伴随着质疑声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巨头,天生具有比传统企业更强的抗压和容错能力。

现阶段的意义,你争我斗并不是主要矛盾,反而是需要提升增量市场,然后才是争夺存量市场的时候。2023年,造车“后浪”,请先把车造车出来再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后浪   巨头   特斯拉   风口   代工   量产   小米   下半场   野心   汽车产业   强势   新势力   传统   理想   网友   汽车   市场   产品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