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家里最孝顺的子女往往是父母不喜欢的那一个?

这种现象真的很普遍,十个指头总有长短,难得一般齐的,一方面,大小先后有不同,一方面父母真的喜好偏心不公,也有各人立场,看问题角度不同而形成的,造成的原因必是多样的,不是单一的。

爱哭的孩孑有糖吃,老实的孩子多吃亏,孝顺实干的往往不会说,会说的多不会干。人都有好捧不爱被责的特点,上了年岁的人就更突出,实话实说常不受喜欢,付出越多越不讨好,曲意逢迎,谎话连遍,会哄会骗的却是得宠爱,孝顺的爱管事儿,更易被评说不讨好,不做事的,只会哄哄蒙的却得褒奖。老人形成了固定思维,总有细婆煮饭㶶㶶香的偏心,不喜爱的那个怎么做都是不讨好的,喜欢偏心的那个做得多不好,也是好的。父母不公,过分偏心溺爱是主要的一大原因,儿女自私,各打小九九也是一大因。儿女多的,父母往往偏爱溺小的,对大的却严要,结果就出现两极端,大的怎么孝顺多做,也不落好,小的被偏爱溺爱娇惯了,根本不知孝不去孝也不今被责备,如此的事,在千千万万家庭中,实在太多了,我见过不少

确实如此,俗话说“慈母多败儿”,父母往往喜欢那个孩子,就会便会有偏有向,比如分苹果的实际有大有小,大的往往留给自己喜欢的子女,小的留给不喜欢的;并且在同时犯错的时候我多会选择性的偏向自己喜欢的那个孩子,而不喜欢的那个孩子更多的时候只是选择接受,因为这个孩子没有选择,不过大多数孩子在小时候对于这中偏向是没有概念的,只是知道父母也同样给自己买衣服、分好吃的,心里同样存在感激。

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子女在提出要求的时候,父母会有不同的反应,喜欢的子女提出要求大部分都会得到满足,而不喜欢的子女提出要求很大部分不会得到满足,大部分得到满足的子女就会以为理所应当,心安理得的接受;而大部分得不到满足的子女在少数的几次满足之后会感恩戴德,格外珍惜,也能够记得很清楚。

虽然血浓于水,但有时真的有区别,在这些子女长大后,孝顺不孝顺多事处于内心的反应,恩情记得深的子女更为深刻,而散漫的子女相比之下更为平庸一些,不过这些都是反生在家里孩子很对的情况下,现在家里顶多有两个孩子,也就不会存在比较,所以,现在也就没有出现孝顺不孝顺。

为什么家里最孝顺的子女往往是父母不喜欢的那一个?


六个指头有长短,就是孩子都孝顺,也会有优劣之分的。

但是,对于父母来说,对于孩子的评价,往往适得其反,谁最孝顺谁落的不是就最多呢?这是因为:

一是最孝顺的孩子没事有事总是往父母家里去看看,也不在乎老人说些什么。所以老人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总是发泄到他的身上,显的不孝顺一样。而不孝顺的孩子平时就不怎么登门,如果你嘟囔他一会,说不定十天半月的不离你了你还敢说他们不沾弦吗。

二是老人家里有活,谁孝顺谁帮忙。干的好了应该的,干的不好说你不好好干,落下话把子让父母数落。不孝顺的有活也不干,也就没有了干好干不好的事儿,所以反倒落不下不事,显得倒是好孩子了。

三是孝顺孩子没事跟父母拉拉家常,逗父母开心,但有时候会适得其反,言差语错的惹到了老人,反而会嫌你贫嘴。不孝顺的孩子很少找老人唠嗑,偶尔有一次也是净找好听的说,不惹老人着急。所以反而得到老人的赞誉。

四是孝顺孩子不敢跟父母吵闹,怕惹老人生气,所以会逆来顺受。父母知道说他没事,就会说长道短,埋怨批评。不孝顺的孩子不等老人说道,就已经急不可耐了。那敢有半点怨言,因为怕人家就不敢说人家,就显得他们好了。

其实老人也知道谁好谁坏,只是孝顺的孩子能受气,才可以骨头里挑出刺来。而对那些不太孝顺的孩子,就是敢怒不敢言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言差语错   子女   家里   父母   适得其反   偏心   溺爱   指头   不公   长短   儿女   不好   老人   孩子   喜欢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