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谁是金融领域「高端存储」的王者?

未来十年,谁是金融领域「高端存储」的王者?


导读:高端存储市场风起云涌几十年,近年来,在面对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应用的快速发展,高端存储由于其对核心业务场景提供高性能、高可靠保障的品质,依然占据着高价值数据场景的“高地”。《高端存储过时了 ?》里说到,称得上“高端”二字的存储厂商意味着要担负起保障用户核心系统可靠的责任,也是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技术标尺。无论企业如何转型,只要核心业务场景在,高端存储在存储市场的地位就可谓岿然不动。


2020年的疫情成为各行业重塑、乃至颠覆自身的转折点。“不要浪费每一次机会”的信念下酝酿着从线下到线上的加速转型升级。在高端存储最主要应用的金融领域,存储转型成为其开拓发展的刚需。两者相伴相生、互相成就,随着金融科技上升发展,高端存储悄然布了大局促其变革。从Bank1.0到Bank4.0蓝图演进恰恰展示了高端存储之于金融行业的价值和启发意义。


高端存储诞生以前,银行的雏形“传奇”


近代最早的银行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从1472年一直延续到1980年这段时期现在被称为Bank1.0时代。直至今日还能看到当时银行的古老建筑和标志,有些仍作为网点投入使用。可见在过去百年间银行的模型并未发生重大改变。


未来十年,谁是金融领域「高端存储」的王者?


如今银行已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金融机构,然而在诞生之初,是经历了从货币兑换、保管、收付、结算、房贷等业务,到工业革命时期企业家创造性地将货币保管业务转为储蓄的转变,才逐步发展为现在意义上成熟的商业银行。


时代滚滚向前,谁结束了银行的“中场休息”?


伴随商品货币经济在全球发展,Bank1.0时代在百年变迁中不断拓宽业务体系。万事俱备,只欠计算机这阵“东风”的出现,将平稳发展的银行业务拉入高效的快车道。


最初的银行IT信息系统是手工方式。上世纪50、60年代,技术更多地是手工会计作业的辅助工具,但这时银行后台的电算化已释放出信息技术和金融业首次“联姻”的信号。高度依赖手工作业的银行体系无法支撑庞大的资金流动,计算机是突破人力瓶颈的绝佳出路。最早利用计算机处理业务的是美国银行,大量员工耗费数小时的工作在采用ERMA支票结算处理后效率大幅提升。


未来十年,谁是金融领域「高端存储」的王者?


50年代正是奠定高端存储市场雏形的关键时期。IBM是当之无愧的引领者,在推出轰动世界的硬盘不久后又推出大型机垄断市场。1979年,中国银行采用IBM 3032大型机,成为国内金融史上首次用计算机处理后台业务的机构。后在IBM助力下建立联机处理系统后走在行业前列。中国银行也是国内首家实现电子化处理的金融机构,成了信息化和数据大集中建设的“样板工程”。


70年代,银行从“后台电子化”开始“前台电子化”,电子资金转账系统诞生,交易、结算从按“天”计算变成实时性。80、90年代,电子商务浪潮来袭,自助银行、ATM机、网上银行接连崛起。信息技术不单是提高业务处理效率,还对传统银行内部业务流程改造、继而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人们首次实现不用去银行网点即能享受服务:Bank2.0时代到来了。


迈入Bank3.0,这个以智能手机为主要标志的时代,实现了在移动中随时随地享受便捷的服务。银行愈发感受到只有真正理解自身服务的行业,才能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和痛点。短短几十年的发展经历了从Bank1.0到Bank3.0,商业环境的复杂和多元化、业务高度信息化,产生了越来越多高价值数据,数据已经成为金融行业的核心生产要素,决定着一家企业的生死。


未来十年,谁是金融领域「高端存储」的王者?


十一期间,东京证券交易所因存储故障导致业务大面积瘫痪,交易不得不暂停一天。即便身为全球第三大证券交易所,有着丰富的IT建设经验和强大的基础设施,面临故障时仍不免手足无措。


未来十年,谁是金融领域「高端存储」的王者?


金融业对数据安全的三大诉求——数据不丢失,数据不泄露,数据完整性,转化为对高端存储技术的高标准严要求。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对电子数据备份,一些国外企业将少量主要数据物理副本放置另一个相对安全地点;70、80年代,高端存储日趋成熟,在视数据为生命的金融行业率先得到广泛使用。2000年前后“业务连续性”取代了单纯的灾难恢复。它不再只局限于传统的IT系统,而是涵盖了人为操作失误、网络故障、流程中断在内的业务。911事件后,全球用户更是升级了灾备重视程度。现在一些高端存储产品已实现八个控制器坏七个依旧运行,把数据中心存储可靠性提升到新维度;完整的灾备架构设计和解决方案如“两地三中心”将成为刚需。


从传统加速迈向Bank4.0新纪元:既是适者生存,又是“初心回归”


更多元开放的时代,如日中天的互联网环境成了所有人觊觎的战场。电商社交等新兴行业纷纷抢夺用户的注意力。这些新起之秀对客户的把握和生态更及时,能够迅速推出匹配客户的金融产品。


面对怀雄心壮志而来的竞争对手,Bank4.0时代要求银行回归到对自身本质的重新审视,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将智能服务嵌入人们生活中。“没有银行,银行却无处不在”是我们经历了传统,到智慧、数字银行,再到未来银行的创新诉求:我们需要的不再是银行本身,而是它提供的完整的服务。


Bank4.0“未来银行”的应用系统不断互联网化,秒杀、交易银行等新的应用形态层出不穷,交易系统必须面对突发和不确定性的高并发,这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要求提出了更高要求。但这并不是让银行适应技术,而是银行如何通过技术来更好地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服务,与客户建立真正的数字化互动能力。


毕竟行业需要新的刺激点才更能激发出变革创新,抓紧时代核心。Bank4.0时代,高端存储的“存在感”和渗透力越来越强,前端越智能化,后端就越“存储化”。


未来十年,谁是金融领域「高端存储」的王者?


嗅到商机的存储厂商,以更广阔的视角匹配业务场景提出的新诉求:介质从HDD到SDD,网络协议从SAS到NVMe,IP网络替换专用网络,管理都在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最先进、最可靠的技术总是毫无例外地被率先应用到高端存储上。这成为它的核心竞争力——凭借无可替代的技术实力和技术先进性在白热化商业竞争环境里找到“安身立命”之本。但始终不变的是凭借高可靠、高性能、高安全的特性保障客户核心系统稳定可靠原则,成为金融行业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坚实后盾。在企业级用户心中,对高端存储的信任是任何设备都无法取代的。


创新无止境,Bank4.0时代不是商业银行的最终归宿


正当所有人都为一脚踏进Bank4.0时代、完成数字化华丽转型而自喜,以为就是商业银行的创新极限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一支点撬动了银行的“神经”,重重地给现实一击。


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的破坏……“用电大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高耗能以及7*24*365不间断服务……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堪重负的环境压力,技术普惠价值的使命敦促绿色化行动势在必行。


最早《巴黎协定》里就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指示,欧洲各国也将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复苏计划的全面考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牵头,中国工商银行、花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等30家银行组织制定了《负责任银行原则》,并由联合国于2019年正式发布,全球130家银行踊跃参入。我国也明确要求提出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指导方针,建设绿色节能数据中心是未来的必然选择。


时代的利剑已出鞘,只待高端存储接好招,将银行业推向又一高潮。


对银行的数据中心来说,数据存储牵一发而动全身。上一代存储容量小、可扩展性差,传统架构已无法支持大数据时代的业务创新。作为近年来极具变革的技术,全闪存阵列迅速取代了以往基于机械硬盘的存储设备,成为核心业务的支撑平台。比如EMC、HDS、华为,通过技术上的持续创新突破,不断更新迭代闪存系列产品以更好地推动全闪数据中心建设。闪存介质的快速发展、NVMe技术的出现及控制器在线横向扩容等技术的使用使得单台高端全闪存储的性能和容量极大提升,可用容量达到了PB级别,基本可以满足一定规模数据中心5年左右的使用量。相同容量下,闪存硬盘介质本身能耗是传统机械硬盘的1/10,而全闪存带来机柜空间的缩减,更是使数据中心空调/风冷/能源等的消耗都大幅降低。全场景闪存化,构建全闪数据中心正成为各个数据中心当下转型的关键要求,高端存储的全面闪存化必然是其中的先锋者、排头兵。


高端存储,未来可期


纵观全球市场,中国金融市场还是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但过去一直都是以DELL EMC、Hitachi、IBM这些厂商主导的优势地盘。这一局面被华为改变了。华为高端存储技术的提升,让这个来自中国的品牌得到业界认可和充分的实践验证,足够满足数据中心建设的各项指标需求。


银行业本质上也是科技行业,在它不断拥抱更加开放多元的路上,金融的发展向高端存储抛出了“橄榄枝”,高端存储终将保障其核心系统稳定可靠作为永恒追求和原则,成就了自身蓬勃可期的黄金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商业银行   华为   金融   闪存   数据中心   王者   未来十年   核心   年代   传统   领域   业务   银行   时代   数据   行业   系统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