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大佬们都是销售起家,销售秘笈献给准备入行的学生。

商界大佬们都是销售起家,销售秘笈献给准备入行的学生。

销售干了多年,也做了几年销冠。

对于销售招数,爱过、恨过,现在:真香。

不论是销售新人,还是销售老油条,只要业绩差,都会拼命去找速成的办法。

寻寻觅觅中,我走了很多弯路。

最开始,我很迷信招数

从网上、书上搜罗各种「鬼斧神工」「出奇制胜」的招数,看得我热血澎湃醍醐灌顶

然后鼓起勇气,一脚踏空,鼻青脸肿。发现这XXX,真的不是一回事!

客户根本不按书本中的套路出牌!

于是,我开始佛系了。

觉得销售就是「爱客户」「真诚相待」「勤奋

于是自问:

我待人真诚吗?真诚

我关心客户的感受吗?关心

我勤奋吗?不懒

我业绩差吗?差!

What?!

那些业绩牛逼的人,看起来也是很普普通通的啊?长得还不如我?

4年酱油瓶打完,我终于搞懂了,销售最厉害的招数就是:时机。

商界大佬们都是销售起家,销售秘笈献给准备入行的学生。

最厉害的招数,就是能帮你达成现阶段目标的招数。

销售,其实就分为三阶段:客户群、成交率、客单量。

任何销售,最开始最重要的就是做:客户群的积累

你连最基本的客户都没有,到处寻找销售技巧,无非是空中楼阁,摔你不死。

当你有一定的销售能力之后,就要注意客单量,对大单的重点跟进,到了这一步,才能说,你做销售:刚刚开始赚钱了

其实,大部分的人都倒在了:成交率

你跑了很多客户,成交几乎没有。联系客户,各种推辞,拜访客户,各种敷衍。

在这个时期,本质问题是:人情基础差

客户都不知道你的名字,不信任你,凭什么买单?

一个不认识的人跟你推销,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如果换做是你的亲哥、亲姐跟你介绍产品呢?

当你跟客户是朋友关系了,你的产品好卖了吗?

做人情,我常用两大招数:周末短信和小礼物

1.周末短信

每周五,我会给重要客户发一条周末短信。

你以为这就完了?

注意是短信不是微信不是微信

你会问:微信多方便啊?(还不要钱)

你想过客户一天接收多少条微信吗?多了你一条,值钱吗?

而短信不同,现在除了银行扣款短信,基本没有。

这是差异化

你以为这就完了?

周五发短信,是迎合客户周末放松的心情。但是周五客户还在上班,发早了,影响客户上班,发晚了,客户在回家路上。

我一般4:30左右发,客户放松下来了,一般也有空余时间看短信。

你以为这就完了?

确定了短信形式和发送时间,我该发些什么内容

傻傻问候?深情告白?励志言语?

我会选择:养生+实事

精编养生知识,根据节气、天气发送。比如,24节气的养生要领,夏天的防蚊技巧,冬天防冻防寒信息。如果客户出差,一条目的地的天气信息送上,客户经常熬夜,一条养肝知识送上,客户经常用电脑,一条护眼信息送上。

你以为这就完了?

确定了短信形式、发送时间和发送内容,如何让客户接受?

一开始就上养肝信息、护眼信息,有点急功近利之嫌。

心理学有一招:登门槛

让客户先接受小的、容易接受的,再来大的。(不要想歪!!)

先发送:

XX总好,预祝周末愉快。小X拜上

坚持1个半月左右,再开始完整版。

你以为这就完了?

没完,接下来的,就是你的行动了。

当你跟客户发了半年、一年的短信,客户还能不记得你?见面还是冷冰冰?我的很多客户,收到我的周末短信,已经超过两年,你觉得他们见到我,是不是老朋友的感觉了?

2.小礼物

很多人不好意思送礼,也不会送礼。

但是,用送礼来升级客情关系,是真的快!

送礼,要根据客户年龄、职业、喜好来送。

你以为这就完了?

你怎么得到客户信息?平时和客户聊天,你要不经意的聊到客户的直系亲属、工作学习经历等情况,聊完之后马上做记录。

普通情况容易问到,家庭情况涉及到个人隐私,一般不好询问。我会这么做:

王总,我刚刚结婚,准备要小孩了,但是我听人说,一般上半年怀上的,容易是女孩,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一般抛出这个话题,客户都会笑起来,然后我趁机询问他小孩的性别、年龄,还可聊到家庭的其他成员,屡试不爽。

如果要总结,就是:相关话题,先抛出自己的经历,再引导客户。

你以为这就完了?

当我们收集了客户的信息,我们就要筛查信息,做送礼的突破口

一般可以从客户的职业习惯、喜好、直系亲属入手。

你以为这就完了?

送礼切记也要:登门槛

第一次送礼,动作一定要轻,礼物一定要小,让客户容易接受。

常规的,女性客户从吃的入手,零食、水果;男性客户从烟入手

你以为这就完了?

这篇文章中间部分,有我的两个送礼实战案例,有兴趣的可以点击。

为什么大部分销售人员只能温饱,他们和顶尖销售的区别在哪里?​

商界大佬们都是销售起家,销售秘笈献给准备入行的学生。

最后,销售的任何招数,都是建立在客户的基础上。

在工作的初期,就是积累客户,就是苦干。

有了客户群,才有销售技巧的应用空间,才有巧干。

销售招数,结合时机,就能发挥巨大作用。

今天先分享这么多,有兴趣可以关注公众号【胡说捌道】,我会持续分享销售招数和实战经验!回复关键字【短信】,免费获取24条精编周末短信,拿来就能用!

你以为这就完了?

补充两点:

1.关于短信和小礼物,它们的目的是「打人情基础」,记住是基础

就是让客户从陌生变熟悉。

而从熟悉到信任信任到成交,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销售要系统化的做事,仅仅通过这两招,是不能让你:

每天都从2万平方米的床上醒来,面对两百多个大客户排队签单。

2.很多人谈到了「利益」,我是做项目销售的,这个话题不能深聊。

就举个例子:领导A的母亲突然病危,销售公司老板得知后,联系了省内最好的医院和医生,安排了治疗,并垫付了医药费。最后,你猜这个老板的业务做得怎么样?

但是,没有人情打底,你能做到这一步吗?

你以为这就完了?

商界大佬们都是销售起家,销售秘笈献给准备入行的学生。

应对大客户,你做人做事要拔高一个层次

1.短信依然是很好的选择。

关于大客户,你如果跟他没有紧密的合作,关系很难深入,见面都难。

短信,是保持联系的好方法。

聪明的你注意到没有,我的短信内容有「养生」主题,而大客户一般年纪偏大、工作强度大,本身就是有养生需求的。

但是,你如果周一去拜访客户,周五发短信,客户很可能不记得你了

所以,最好在拜访时「留引子」,拜访完出来,发条感谢短信。(对!就是刷存在感)

2.拜访前要找话题。

你跟大客户搭得上话吗?

大客户拜访,要花心思做准备的。去看客户网站、公众号,搜客户行业新闻,找到「有趣的」「实事的」「跟客户相关的」话题。

3.礼物要升级。

平时水果送切好的西瓜、哈密瓜,大客户就来点车厘子、西梅咯。

平时零食买些常规的,大客户就来点进口的咯。

有时送礼可能有点露骨,大客户就多用心咯。

你以为这就完了?

分享一个案例

那是一个夏天,很热,热得我的心也很捉急。

这个设备公司的总经理,跟他聊些什么呢?先查,查他们公众号,查他们公司,盘他

查了他们公司历程、发展计划、设备用途,突然发现,他前不久去了国外考察过,萌生一个话题「xx设备,国外的是不是比国内的好?」

一个有争议性的话题,他抽了一根烟,开聊了。

我只是听,再用调查到的浅薄知识,提出外行的问题。

拜访结束,出门不久,附上一条短信:

x总好,感谢您今天的接见,您关于xxx的见解,真是让我受益匪浅,认识您这样的贵人,是我的荣幸。顺祝事业顺利,身体健康!xx拜上

注意:不要在落款留公司名称,不要写工作顺利,要写事业顺利。

过了几天,第二次拜访,因为上次看到他抽烟,记住了他抽什么牌子的烟。

这次带了一包,当面拆开,让他抽出一根。我再顺手把整盒放在他桌子上,注意烟盒摆放顺序,盒盖子冲着自己。

于是又开聊,他经常喝酒应酬,肝不好,想吃点护肝的产品,不知道买什么。

于是,下次护肝的养生品送给他。

商界大佬们都是销售起家,销售秘笈献给准备入行的学生。

再补充两点:

1.匹配

短信内容要和你的客户匹配。

如果你的客户才20出头,你发养生短信明显不合适,他甚至对短信都无感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对于没有实权的「对接人」「文员」,尽量也不发,他们对于这种行为不太理解,而且他们不能给你太多实质性帮助,不断发短信,他们有压力。但是可以发展为内线,微信多互动,送点小礼物,关系熟了,就可以打听单位情况、领导喜好、对手行为等等。

2.测试

发短信?有用、没用、瞎扯?

谈论很多,其实容易解决。

你如果内心很排斥,那就不要做,做了也别扭。

如果你能接受,客户也匹配,也不要一上来就大刀阔斧,先做测试

挑选出一部分C类客户,发一段时间后,根据客户反馈再做打算。

发了一段时间,如果客户有提及,就主动询问感受,如果没有,你也可以主动询问:

C总,我平时会关注一些养生的知识,觉得好一点的、实用的内容,会发给我的重要客户,不知道有没有打扰到您?

这样,就从客户角度,来解决了这个问题。

商界大佬们都是销售起家,销售秘笈献给准备入行的学生。

但凡任何行业的初学者都易陷入刻意追求所谓的「招数」中去。

有人跟你讲,说话要自信,但我见过话都说不溜耍还签下百万合同的。因为客户觉得这人做事妥当。

也有人讲,衣着要得体,但我也见过破衣烂衫包揽下大片户外广告牌年入千万的小老板。因为客户觉得这人做事亲力亲为。

追求所谓的招数,多么不靠谱的一件事。妄图用形似的模仿来达到本质的相近。

这是我在本答案表达的第一个观点。

-

提到业务,讲到商务商业,仿佛在知乎这个平台上一笔订单没有七八位数,服务对象不是世界TOP500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一个新人,进入的不是垄断型或寡头型行业,恐怕五六年内,连大客户办公室的门朝哪边开都弄不清楚。

-

我讲一点别处听不来学不到的。

做一个对别人有利用价值的人。

要讲销售里最厉害的招数是什么,恐怕没有什么比得上,让自己成为一个对别人有利用价值的人来得更稳妥。

-

我最不喜欢讲的就是,我有一个朋友我有一个邻居我有一个亲戚如何如何,我回答问题只会讲两种人。

一种是我的家人。另一种,是我的客户。

家中的资源是我的,我可以讲,不是道听途说的知晓皮毛。

客户,我的客户所遇到的问题是我帮助解决的,所以我可以讲。

今天我讲的这个人,是家中长辈的朋友,也是我的客户,同时,教给我不少东西。

-

这个人,是做保险的。

谈到做保险,你们可以想到什么?

好吧,我不在乎你们想到了什么,或者你们接触到的做保险的都是什么的状态。我讲的这个人,是全国的TOP10,华中地区的TOP1。

她做保险,和别人不一样,因为她基本不需要去寻找客户。都是客户主动找上门来找她。因为她坚持一条,成为一个可以被别人利用的人。

要讲她的方式也极其简单,她大多数时间都和一些大医院的医生们混在一起,吃饭请客送礼,偶尔再免费联系帮一个科室做做体检。

她的客户不是医生,所以当她在与人沟通交流时心中明白自己是无求别人的,所以她得体自然。她的客户是病人,是需要定床位的病人,特别是一些生孩子的产妇。

我说到这里,你们应该明白了她的方式吧。

很简单,给别人提供可以利用的地方。

家人常教导我,最可悲的人,是对他人没有利用价值的人。

这位客户,用她的实际行动向我展示了这一点。

-

年轻人,初入职场,一无所有,没钱没资源。

很多人讲,我想被人利用也没被人利用的地方呀。

我这位客户告诉我,不要翻着你的电话本,然后琢磨这个客户可以给你带来多少钱的订单。

你要好好想想,你认识的人里面,谁可以帮到另一个人。

-

我真的见过太多年轻人,凡事只懂索取。

我看了十来遍教父。很浅显的道理,但是没有人真的完全做到了。

感恩,记得回报。这一点可以说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做得到。但这不是关键。

帮助他人后不求回报,这才是教父真正与其他人不同之处。但这一点恰好是百分之九十的人做不到的。

-

大学毕业后,我基本不混设计师的圈子。

同行是冤家,难道你听过同行给饭吃的例子吗?

我只混上下游,我可以认识印刷厂,认识做LED的,认识喷绘写真做易拉宝X架的,但是我就是不想和同行打交道。

我有设计单子做完了,直接扔给下游制作方。下游制作方有搞不定的设计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我。

一来二去,路子会宽。

但是那些和同行混在一起的人,十年过去了,要么转行了,要么已经练的了最牛逼的PS技能,却依旧朝九晚五的为别人的创业理想在添砖加瓦。

-

商界大佬们都是销售起家,销售秘笈献给准备入行的学生。

做一个可以被别人利用的人很关键。

张总,你那个APP搞得怎么样?听说遇到了点开发的问题?我刚好认识一个TX出来的团队,我约着出来吃饭,大家聊聊。

这是个简单浅显到我说都不好意思说的道理。在老鸟眼里恐怕还会骂我,这么简单的答案和伎俩你还好意思写出来。

根据多年的经验写了下文希望能够帮助您。

1、赞美式寒暄开场白

商界大佬们都是销售起家,销售秘笈献给准备入行的学生。

作为一个销售,你卖的到底是什么?

商界大佬们都是销售起家,销售秘笈献给准备入行的学生。

XXXXXXX都不是!

你卖的是:

商界大佬们都是销售起家,销售秘笈献给准备入行的学生。

为什么用赞美来作为寒暄开场白?

因为赞美是与人拉近关系的第一步,有助建立好感。

客户喜欢的销售有两种类型:专业型(专业技术过硬,满足客户的求知欲)、感觉型(亲和力十足,让客户感觉信任)

按照性别划分,男生一般偏向专业型,女生偏向感觉型。往往公司业绩最佳的都是女生,特别是在老客户转介绍新客户人脉变现上感觉型销售更吃香。

赞美的目的是塑造亲和力,如何做呢?

你可以参考FORM法则(家庭、事业、休闲、金钱)

这里有一个方法可以锻炼赞美的能力:每天随机挑选一个同事(熟人),说出对方10个优点并说出原因。

2、询问式引导需求

商界大佬们都是销售起家,销售秘笈献给准备入行的学生。

“你有没有觉得在首次面谈过度紧张之后......被动无力、精神无力,好像,斗志力被掏空了......是不是话没说对了呢?想把客户搞定的服服帖帖?学会问问题......他好你也好!”

一场成功的面谈:70%是客户说,30%是你说。个别行业,如互联网行业,一个新产品摸索市场,可能占比各是50%。

为什么要问?

因为有助于引导客户的真实痛点和需求。

有一个诀窍是:以问为结尾。

如何问?你可以参考NEADS法则:①现在用的是什么?(竞争对手)②你满意哪一点?(竞争对手优势)?③不满意哪一点?(竞争对手劣势)④是否为决策人?(合作关键人)⑤解决方案?(现场确定口头解决方案)

3、倒三角式阐述观点

商界大佬们都是销售起家,销售秘笈献给准备入行的学生。

一堂课上,一个学生举手:“报告老师!我昨天晚上吃完饭后又多喝了一瓶酸牛奶,我觉得太冷了,我肚子有点痛,我想去厕所。”

其实,你只用说:“报告老师!我想去厕所,以为昨天喝了冷的酸奶肚子痛”

什么是倒三角式?(如上图所示)

倒三角式的关键是什么?

①开门见山:首次面谈客户,3分钟把“我是谁?我做过什么?我和你合作的目的是什么?”表达清楚

②使用数字:比如,我们总部在深圳,分公司在北京、上海,并且在全国25个城市有36个运营中心......

③分段论述:首先、然后、最后

④专有名词:看客户情况

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应该逻辑清晰表达主次分明,如果你无法让客户明白产品的好处,那是因为你本身对产品是不理解的。

4、讲故事塑造价值

商界大佬们都是销售起家,销售秘笈献给准备入行的学生。

一部小说,可以让我熬到凌晨五点。

一部互联网书籍,可以让我10分钟内呼呼大睡。

讲什么故事?

大客户的案例——塑造公司价值

老客户的案例——塑造产品价值

客户同行竞争对手的案例——刺激客户签单

新客户的案例——刺激客户签单

如何讲好故事?

方法有很多,关键是:找任何人模拟演练,找领导、同事、家人、朋友......练到他们双眼放光为止。

5、默认式合作

商界大佬们都是销售起家,销售秘笈献给准备入行的学生。

当你把价值塑造到物超所值时,客户会情不自禁的掏钱购买。

客户为什么要购买你的产品?

商界大佬们都是销售起家,销售秘笈献给准备入行的学生。

XXXXXXX都不是!

客户买的是:

商界大佬们都是销售起家,销售秘笈献给准备入行的学生。

公司boss要的是什么?对公司的好处职业经理人要的是什么?对个人的好处

6、资源整合式跟进

商界大佬们都是销售起家,销售秘笈献给准备入行的学生。

资源整合的关键是:客户需要什么资源?

你有,你就给他。

你没有,你就开发资源给他。

商界大佬们都是销售起家,销售秘笈献给准备入行的学生。

不同阶段的销售,想听的招数是不一样的。新人想听“人情世故”,老人想听“潜规则”,经理想听“驭人之术”。

一、善用“不公平对抗”

很多人特别喜欢看销售在和十几拨竞争者斗智斗勇、最后出奇制胜的案例。

为什么?有“戏剧冲突”。

如果没有对抗,一个剧情就缺少张力。

但是在实际上:

1、绝大多数项目并非竞争失败,而是在你根本没进入竞争阶段时已经结束了。

2、充分竞争很多时候根本不存在。甚至你连这个信息都没有听说。

而这才是绝大多数销售事件的事实。你的人际招数根本用不上。销售的战斗和博弈,90%根本就不在现场。

——销售要首先要认识到,销售只是终端环节,竞争是整个企业的竞争,把自己想得太重,容易忽视了“借势打力”。

1、行业竞争,首先是技术、品牌的竞争。

2、其次是位置和距离的门槛。距离足以让中共在井冈山和陕北存活。距离代表资源投放难度。华为在列强下能够存活,在3G时代拿到TD烂牌的中国移动为何能够发展,就是因为把握了县域和村级市场,农村包围城市。——多数图文店为什么能活,是因为价格低、质量优吗?不是,仅仅是因为出现在了需求者——设计院的门口。

3、再次是信息的门槛。

4、最后才是现场的人情世故。

——销售可利用的是前两者,而销售可以控制和努力的是“信息”这一层。

中国大多数公司就是靠距离和信息差挣钱的,少数才靠竞争力,以为公司大公司好就能做到项目,那是很主观的,整个社会的信息对称度没想象的那么大,也不要高估各公司搜集情报和销售推进的水平。——要充分利用信息门槛,这道门槛可以替你挡掉很大一部分竞争对手。

一个很笨拙但是是一个事实现象:多数客户选择你,并不是因为你厉害。而是因为“其他人没来,你来了”或者“你先来了脸熟”。这一条占了很大比重。

此前有同志在评论问我,为什么“一个工厂邻近的村民能够接到工厂的订单”,大企业的销售不应该早就过来了吗?为什么要把业务给供应链上并不可靠的村民办的企业?”

——答:这类信息并不像想像的这么易于获取。虽然这几年可以从发改委立项,规划局公示等方面是可以获取信息。

但时间半径比较长,从搜集到可以形成一个可销售项目,可能要一两年时间,这已经超出了绝大多数销售在一个公司的履职时间寿命。

销售有耐心会从项目建设之前的“报建”阶段,就开始搜集信息了吗?

但村民是从来工厂来看地的时候就知道了的。到工厂投产的时候,和工厂的几个经理之间已经一起抽了几百支烟了。

两年的筹备时间已经什么都办好了。工厂投产的时候,他们的加工设备也已经同步办好了。

这时候你们销售才在黄页上、网站上搜到这么一家工厂。

——失败后,很容易理所当然的解释为销售技巧不够好。或者是村里的关系硬,我们没有关系所以做不成。——实质上,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息时差”,从位置上看,又是个“空间位差”。

一个关键词:上医治未病。

可以说销售本质就接近情报学。很多夜袭、偷袭就是利用情报战、信息差而设计——而不是绝对兵力之间的战役。

——非要摆成堂堂正正之师来打的,历史上只有一个宋襄公,而且贻笑天下。

除了信息之外,还要处处设计“不公平对抗”。一个敏锐的销售,可以无限利用品牌、利用时间差、利用信息差、利用对方销售的性格弱点、利用客户的惰性。

《孙子兵法》第五章称为《形》篇,第六章称为《势》篇,“形”篇里写的事情,和我说的这个“营造不公平对抗”有点关系,我白话翻译了一下:

高手,总是在战胜“容易战胜的敌人”。所以没有名将的名声,也没有大的功劳。

因为他好像打的总是必胜之仗,总是立于不败之地。——他做的所有的订单,都是运气最顺、最容易得手的订单一样。

——总像是一百公斤级的选手打六十公斤级的选手,又像是大人打小孩,胜之不武。

而低段位的选手,则激烈竞争、任重道远、忍辱负重,以少胜多、危中取胜、起死回生。

——而高手办业务,总好像是没有什么本事,所有人都以为他是靠关系,靠运气,靠别人的帮助。其状态就像在万丈悬崖决开山涧的积水一样,顺水而下。

附原文——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二)掌握好“弱关系客户”。

强关系和弱关系是一组互联网术语。我们公司借用这组术语,生搬硬套到公司销售上来,分指“关系很深的客户”和“一般关系的客户”。

一个人说,我很有关系,可以和你合作云云。这其实指的是他手里有一些“强关系”。

而我更愿意听“我能够营造、驾驭关系”,这主要指的是普遍性客户关系,也就是弱关系。

——在我眼里,强关系的用途只有一个,降低拒绝度。

拒绝是一个“心志”层面的问题。很多人说到某学校有关系,或者某局有关系,视之为一个资源。

这个资源的主要价值是,门好进一点,有个熟脸,相互引见。最大的功能,就是保护了一个人的内心脆弱。——而我们的绝大多数客户,就是从陌生开始的,生可以变熟,一根冰棍、一片口香糖、一根烟都可以拉进关系。然后,一步步洞悉其需求,了解其信息。最后发现,所谓的“有关系”其实就是发挥了“脸熟”这个层面的功能。

我们认为,一个公司主要发展强客户关系用户,其客户总量必然会非常少。而弱关系客户则基数庞大。即使是强关系客户,也要用弱关系的心态来对待,就是至少在解决方案上要过硬。

强关系客户对情商的依赖特别大,复制性弱。

弱关系客户需要则理解需求,属智商型生意,做一个可以复制一万个。最轻松赚钱的公司里面,全是名校毕业的高智商选手,多数不解风情,情商稍逊风骚。而在小城市,处处是情商高手,每家店每家公司里都坐着一个。

到了马化腾和马云层级,都是最弱关系客户,不需要任何维系,只需要理解共性。

(三)向死而生——去迎接100次折辱,就当练怪升级

我初创业时期见大人物大领导,容易怯场或过于兴奋,我反思了一下,畏惧来源于“害怕被否定”、“害怕被拒绝”,人往往不是懒惰,而是会因为“潜在负面评价”而放弃行动。

创业不能由着我的性子,所以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百人计划。就是见一百个大人物,遭受一百次折辱。这个在情绪管理的回答提到过。

第一次就是一个项目出现失误,合作了几次的客户可能客户关系要断裂。

客户当中的使用者已经把东西带到韩国了,才发现有质量问题,勉强使用,结果丢了人。我到现场,算是第一次见客户的最高领导,他对我大发雷霆,声称失望透顶。——我解释了一通,根本听不进去。——我说,(1)本订单前面的全部毁掉,不作数。(2)全部重做,做到满意为止。(3)做不到你们满意,合同上的钱不收。

出来后,我在手机上记了一下:第一次。

也许是因为“向死而生”。我积累得多了,反而有些期待下一个折辱场景的出现。渐渐发现,现实中的折辱情境,远远不如想像得多。你去了,本以为要被丢大人,结果没怎么丢人。或者还谈笑风生。

这也许就是“向死而生”。和求生的心态是完全不同的。

注:销售是最容易“预设障碍”的一个行当。心中容易预想“拒绝场景”,自己就把自己给否定了。——行为心理学上谈拖延,拖延的原因经常是因为完美主义,完美主义是抗拒“潜在负面评价”的。

我的习惯,在招聘销售的时候。无论谈笑风生,吐属优雅的人,只要是没有做过销售的,我一般不会用。为什么?因为没有受过“被拒绝训练”。

一个电话销售,每天要经历几十上百次拒绝。很多人三个月才能发现自己不适合。这对企业来说,已经是一轮培养成本,花了整个试用期的工资下去了。即便你判断他的价值观非常的上进优异,小企业承受十中选一,成材率还是太低。——大企业喜欢从零培养良好的价值观,用新手是有好处的。我们则没有这个培养成本,只能依此筛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息差   商界   招数   秘笈   门槛   订单   周末   工厂   案例   竞争   价值   客户   关系   短信   时间   学生   科技   公司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