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为何能成世界之最?南仁东为何被称为国之脊梁

说到天体,我们都会想到什么?是我国的嫦娥工程还是身处火星的探测车?其实这些科研成果都绕不开一个东西,那就是天文望远镜,可以说天文望远镜才是人类开始探索天文奥秘的重要组成部分。

47年之前,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远在美国,名为阿雷西博。47年之后,问起来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在中国!名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又称FAST。

中国天眼为何能成世界之最?南仁东为何被称为国之脊梁

中国天眼之父以及FAST

穷尽一个科学家后半辈子建造的望远镜究竟有多厉害?为什么被称之为世界之最?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观摩下这世界上最大的天眼FAST究竟有何等神奇之处。

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美国的阿雷西博可谓是叱咤风云。它为美国探索宇宙的奥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我国当时所用的望远镜的直径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305米的直径让很多国家想要赶超也非常无力。

这个天文望远镜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建造成功,而为了庆祝其诞生,美国通过阿雷西博向着宇宙中的M13星团,发射出去了一个神秘的代码。这些代码为数千个二进制数字组成,所包含的信息是人类DNA的形成、人类的起源以及人类的外形等等。

中国天眼为何能成世界之最?南仁东为何被称为国之脊梁

美国已经倒塌的阿雷西博

美国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检测在地球之外的地方存在有无外星生物。而美国还未等到外星智慧生物的回话,自己家的阿雷西博轰然倒塌,而我国的FAST在悉心的照料下仍旧在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提起我国的FAST,那一定是绕不开一位巨匠伟人,他就是我国的伟大的科学家,国之脊梁南仁东。

在我国尚未拥有FAST之前,在天文领域中难有建设。其原因无非就是因为我国的望远镜实在是太落后了。随着时代的不断更迭,科技也在不断的革新,伴随着科技的革新,地球上各种干扰磁场也是越来越显著。

中国天眼为何能成世界之最?南仁东为何被称为国之脊梁

小型天文望远镜

而我国在当时仅仅凭借一个直径为30米的望远镜,根本无法对星体传回的信号做出非常精确的判断。在当时,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望远镜计划从来都不会带着我国的天文学家参与。

尽管我国科学家如何的呕心沥血,也是难以在这方面上有非常明显的成就。而美国凭借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两次地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没办法,天文望远镜对于天文学来说太过重要了。

当时的南仁东院士看到了我国望远镜上的困境,马不停蹄地从日本辞去了高薪教授的工作,并决心为我国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望远镜。而这个望远镜的口径为500米,比之美国的足足大了一圈还要多。毫无疑问的世界第一。

中国天眼为何能成世界之最?南仁东为何被称为国之脊梁

南仁东先生

这个望远镜从1993年提出计划,到1994年开始选址,2011年开始建造。一直到了2016年才正式完工。从提出计划一直到建造完成,一共经历了23年的时间。

直径达到500米,全部的面积加起来有三个足球场这么大。而且重达4000吨以上的体重可以让所有的基座汗颜。尤其是,为了保证其精准性,必须安排它在无电磁干扰的环境中去。

我们的南仁东院士,拖着49岁的高龄,跑了整整11年的光景。从深山到树林,最终才确定在贵州的一处天坑处寻找到了最理想的位置。在这里,洪水无法威胁到它的存在,地下的暗河完全能够充当排水的渠道。

中国天眼为何能成世界之最?南仁东为何被称为国之脊梁

中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天坑

即使是找到了合适的地点,资金的问题又成为了一大难以逾越的鸿沟。为此,南仁东院士甚至不惜拿着自己的研究成果,拍全世界的马屁,以此来申请投资。

终于,这个项目落地了。2011年开始建造,在这一年中,67年龄的南仁东院士仍旧迈着坚定的步伐指挥着天眼工程的建造。而时代的伟人终将落幕。

2016年,项目建设完成,9月正式开始启动。天文界的新星正式放飞。而2017年,距离这颗新星放飞一周年还有十天,我们的南仁东教授正式告别了我们。

中国天眼为何能成世界之最?南仁东为何被称为国之脊梁

FAST全景

也许他并不是告别了我们。他是化作了太空中的冉冉新星,照耀着我们,照耀着他最关心的天眼建设。人类会不断仰望星空,他也一直都在看着我们。当你看着星空的时候,星空也在看着你。

南仁东院士穷尽后半生的时间,建造了一个迄今为止最大的望远镜,这样究竟值不值得呢?值得!非常值得!截止到今年五月份,FAST已经发现了超过370颗的脉冲星,为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写下了坚定的一笔。

而在建设FAST的过程中,不仅攻克了多个技术难题,而且还实现了多个技术突破,更是有着多个技术创新以及科技创新。而与其说它是望远镜,不如说它更像是一口锅更为合适。


中国天眼为何能成世界之最?南仁东为何被称为国之脊梁

脉冲星

其直径超过500米,反射面板更是超过4450个,一万多根钢索充斥表面,相当于30个足球场这么大。这么大的面积,与其说是像眼睛,倒不如说是像耳朵来得更为贴切。

而在其中,最为先进的地方就是它的接受面是软的,这也就代表着,它能够通过电脑来实现控制。它将捕捉来自远在宇宙星体中最细微的声音,通过发现声音来发现宇宙中各种神秘怪异的天体。

它的镜面由4000多块小反射面组成,而每一个小反射面的背后都附带有钢索的存在。可不要小看这些钢索的存在,它们可以自由拉伸反射面用来追踪移动的天体。

中国天眼为何能成世界之最?南仁东为何被称为国之脊梁

FAST剖面示意图

这样的钢索重达1300吨,但是却能够拉动重达2400吨的反射单元。并且可以非常精确的使得这数千个单元组成一个长达300米的抛物面。

不单单如此,作为天眼来说,必须要有瞳孔。而FAST的瞳孔就是馈源舱,可不要小看这个馈源仓,单单这个馈源仓的重量就达到了30吨。

而这个馈源仓更是可以在140米的高空中肆意地移动,而且其误差只有几毫米。单单就机敏性来说,比起美国的阿雷西博望远镜更是能够超出2.5倍以上。其综合能力更是超出美国的望远镜的十倍以上。

对于我国在宇宙中的探索,它起到了无法磨灭的作用。甚至于宇宙边缘的信号,它也能够捕捉到。即使是这样,仍旧躲避不了人民对于它的质疑。

中国天眼为何能成世界之最?南仁东为何被称为国之脊梁

神秘莫测的宇宙空间

在南仁东院士呕心沥血的研究之下,换来的却是质疑。无论是建造经费还是对于宇宙中是否存在另一种智慧生命体,它们都保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

而建造这样一个设备,仅仅只花费了11亿人民币,而打造国内的一档选修节目所耗费的也有5亿到6亿人民币了。凭什么又为什么来质疑这样伟大的科研成果呢?

关于有无外星智慧生命体暂且不做论述,难道这样的设备仅仅是为了发现外星人而存在的吗?可以定论的绝对不是。观测天文能够带来什么?无穷无尽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我们探索宇宙深空的奥妙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天眼为何能成世界之最?南仁东为何被称为国之脊梁

最简单的例子,天问一号,没有庞大的数据理论支撑,它凭什么能够在探索火星,凭一张嘴吗?包括我们浩大的嫦娥工程,也是由于科研人员呕心沥血的奋斗才能够成功地送入太空中。

人类在地球,通过卫星的定位能够找到家的方向,而处在太空中的宇航员如何能够找到家的方向呢?难不成在太空中使用GPS吗?很明显这是无稽之谈。

中国天眼为何能成世界之最?南仁东为何被称为国之脊梁

FAST发现脉冲星

这个时间中,规律的脉冲星就是人类最好的导航工具。它能够指引宇航员找到家的方向,而这些脉冲星就是我们的天眼发现的。就算无法发现规律的脉冲星,那么我们的天眼本身就相当于一个信号非常强劲的雷达。

我们人类的肉眼是无法穿透云层看到宇宙的神秘。而恰恰是因为有了天眼的存在,我们才能够窥探神秘的宇宙一角。人不能够一辈子低头,总是要抬头向上看。

一个国家不作前瞻远瞩,那么等待的只有落后挨打。我们现在最应该崇拜的人并不是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明星,而是为了国家伟大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他们才是我们人生最好的导师!

中国天眼为何能成世界之最?南仁东为何被称为国之脊梁

南仁东先生

对于南仁东来讲,他不是院士。但是在我心中他就是院士,所以我通篇用的都是院士作为称呼。他已经到达了退休年龄,但是他仍旧不肯退休,一直要等到天眼建成才肯善罢甘休。

如果做不成天眼,对于他来讲,那应该是比死更加难以让人接受的事情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天眼   馈源   射电望远镜   新星   钢索   天文望远镜   脊梁   美国   脉冲   望远镜   中国   直径   反射   宇宙   人类   发现   我国   世界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