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笔记」宪问十四(15)

「论语笔记」宪问十四(15)

图片来源于网络


注1:本文作者,张永强,退休教师。曾任职于绵阳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本文在此发布,已获原作者授权。

注2:原作者撰写本文,旨在让从来都没有读过《论语》的人都能有一定的理解。

注3:如果可以,点个关注可好?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注释】⑴防:地名,臧武仲的封邑。⑵立后:立臧氏后人为鲁大夫。⑶要:要挟。

【译文】孔子说:“臧武仲凭借着防地要求将自己的儿子立为继承人,虽然有人说他不是要挟国君,但我是不相信的。”

【简评】臧武仲为人聪明,但他似乎聪明得过头了,到处指手画足的,结果得罪了孟孙氏,被迫出逃到邾。邾,初称郳。在文献中称为邾娄,战国后称为邹,估计是读音连读之误,是孟子的故乡。其地在鲁国北边。在当时山东境内的诸多国家中,其势力仅次于齐、鲁。邾国和鲁国既有联系也有矛盾,臧武仲跑到鲁的“敌对国”去“政治避难”,距离又近,便于找机会东山再起,这选择还不错。

后来,臧武仲偷偷地从邾国潜藏回到他的封地防,向鲁国国君提出立自己的儿子为自己的继承人,然后自己离开防地的要求。理由是要守住防地的祖先之灵,便于祭祀:“纥非能害也,知不足也,非敢私情,苟守先祀,无废二勋。”二勋就是臧文仲、臧宣叔。他说他知道自己不能容于鲁国,但立儿子为继承人并不是要危害鲁国,而是要尽孝道。鲁国做为周王室正宗嫡脉,“孝”文化应该是很发达的,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让有些人觉得臧武仲的要求并不过分,不是要挟国君。

后来,鲁国国君答应了他的要求,臧武仲就跑到齐国去了。

在孔子看来,“孝”固然值得称道,可是“孝”不能与事君的“忠”有任何冲突,所谓忠孝不能两全。臧武仲凭借防地向国君提要求,讲条件,就算是其情可鉴,其理也废,因此他说“我不相信臧武仲这样的做法不是要挟国君!”

其实,做任何坏事都可以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世界是无限丰富复杂的,任何观点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证明材料。善于明辨是非的人,总是能够从大处着眼,绝不会被眼前的细枝末节所迷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论语   国君   孟子   防地   封邑   忠孝不能两全   绵阳   大处着眼   孔子   继承人   原作者   聪明   本文   儿子   理由   笔记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