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整治下,优爱腾们还有盈利的那天吗?

重拳整治下,优爱腾们还有盈利的那天吗?

最近几天,在监管政策决心整治文娱圈内容生态的背景之下,互联网几大视频平台的日子好像也变得难过起来。


虽然之前腾讯视频《扫黑风暴》的热播着实收获了不少好评,但剧中“超前点播”的话题再次回归了人们视野,而这一次甚至引得了国家点名批评——


8月26号,上海消保委指出腾讯视频涉嫌捆绑销售,因为其“按集”进行超前点播的经营模式,漠视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腾讯很快做出了回应,于9月1号发布了关于“优化”超前点播服务的声明。

重拳整治下,优爱腾们还有盈利的那天吗?


随后,另一个也将超前点播当做营收“法宝”的视频巨头——爱奇艺也跟随发文:超前点播单集可选相关功能也已在开发中,预计本月15号前上线。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超前点播的事情还没来得及翻篇,广电总局又发通知,要求“不得播出偶像养成类节目”。


这一招下来,各大视频网站纷纷陷入缄默,截止码君发稿前,都尚未作出回应。


不过,从爱奇艺早在8月26日就主动宣布“未来将取消选秀类节目”这一决定看来,不愧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能第一个察觉风向并及时转舵。


那么,对于“优爱腾”这几大视频行业巨头来说,超前点播被“优化”、“偶像养成”被禁,到底会带来什么改变呢?



01 超前点播,难以割舍的“摇钱树”




如今的视频平台有两大营收支柱——网剧与网综,而“超前点播”就是代表着网剧的利益。


仅2021年上半年,就共有67部可超前点播剧集上线,同比增加18部,占上新剧总体的33%。


其中,爱奇艺平台上线了可超前点播的剧集10部,在所有剧集中占比为11%;而腾讯视频、优酷、芒果TV均上线超过20部可超前点播剧集,占所有上新总量的比例在30%-47%之间。


在全网剧集有效播放排行榜前20中,有9部均启用超前点播,包括爱奇艺《赘婿》《爱上特种兵》等。


但在超前点播这项业务蒸蒸日上,给平台带来收益的同时,背后的争议也从未消失过。


《人民日报》此前就曾针对此事发表评论:视频网站套路层出不穷,吃相太难看。


2019年12月,腾讯视频,爱奇艺视频纷纷对《庆余年》开启了“超前点播”服务:在会员的基础上再进行付费50元,就可提前解锁观看6集内容。


这一操作引发了大批剧迷的不满,议论之声甚嚣尘上。


在消费者的眼中,利用热门剧集裹挟用户,刺激消费,从而达到额外收取费用的目的,这绝对是一种压榨用户价值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平台会员用户的应有权益。


最后,也确实有用户站出来将其告上了法庭。


重拳整治下,优爱腾们还有盈利的那天吗?


2020年6月2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宣判“爱奇艺庆余年超前点播案”,称“超前点播”模式本身并无不妥,但不应损害会员已有权益。


判决被告爱奇艺向原告连续15日提供原告原享有的VIP会员权益,同时,被告赔偿原告公证费损失1500元,驳回原告其他诉讼请求。


然而,即使经历了如此多“舆论谴责”和“起诉风波”,视频平台却未曾取消过“超前点播”这一销售模式,甚至超前点播的剧集不减反增。


主观上来说,这就像是吃惯了肉的人难以再回去吃素;客观点来讲,在“超前点播”这个香饽饽出现之后,其为连年亏损、难以盈利的视频平台打开了新的赚钱思路,并欲罢不能。


重拳整治下,优爱腾们还有盈利的那天吗?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44亿,较去年12月增长1707万,增长率仅1.8%,且主要增量来自短视频用户。


但长视频平台的盈利困境始终是摆在在线视频平台面前的一道难题。


比如,2019年全年腾讯视频共亏损30亿元;爱奇艺2015年-2019年,每年的净亏损分别为25.8亿元、30.8亿元、37.4亿元、90.6亿元、102.8亿元。


而在2020年全年,爱奇艺总营收为297亿元,同比增加2%,净亏损为70亿元。


2021年第二季度,爱奇艺总收入为76亿元,同比增长3%,但归属于爱奇艺的净亏损为14亿元,经营亏损率较去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


从财务数据可以看出,为了寻找新的盈利点,视频平台深耕既有付费会员用户成为提高营收的必由之路。


爱奇艺CEO龚宇曾在2019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称:超前点播非常成功,将在未来作为“一种常态的播出方式”,并且将其视作“一种重要的提升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的方式”。


而最近这次,面对官方点名,爱奇艺、腾讯视频等平台也只是承诺对“超前点播”做出优化,并不肯一刀切地放弃。


这样恰恰证明了如今“超前点播”在其商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早已成为视频网站的一大营收支柱。


例如,在爱奇艺《庆余年》超前点播模式引发巨大争议之前,腾讯视频实际上已经在《陈情令》大结局时尝试了超前点播,这试水性质的操作直接为其带来了超过6000万元的会员收入。

重拳整治下,优爱腾们还有盈利的那天吗?

同时,2020年第一季度,爱奇艺在各类剧集中尝试了超前点播模式,包括《爱情公寓5》、《鬓边不是海棠红》等头部热剧,再加上20年疫情对于线上用户量的影响,使得爱奇艺Q1会员数量大幅增长。


财报显示,爱奇艺第一季度的订阅会员数达到1.189亿,同比增长23%,环比净增长1200万,创下自上市以来,单季度订阅会员最大环比涨幅。


如此丰厚的利润,如果视频网站直接舍弃超前点播,怕是会带来难以估测的损失。


但是,也有人指出,当平台为了利润开启二次收费的“超前点播”,那也有可能会为了利润开启三次、四次。


这种担忧其实不无道理,超前点播的前提是你已经开通VIP会员,然后支付额外费用,又能比会员多看6集。


说白了这就等于是视频网站让你在开通VIP的基础上,再开通VIP中P,二次充值,二次收费。


除此之外,或许是为了让“超前点播”利润最大化,不少剧集上让观众感觉有注水的嫌疑。比如前阵子最火的《扫黑风暴》,就有不少人反映中间有几集剧情毫无意义,充满了“注水”的味道。


但这类问题现在也未暴露过什么实锤,只能先放在一边。


就超前点播这一块而言,视频平台如果不想失去这一挣钱的金手指,这次的“优化”是远远不够的,还有不少问题需要其给出答案。



02 偶像养成,竭泽而渔


对视频平台来说,偶像养成类节目在网络综艺中的地位与“超前点播”在网剧中的地位相比,只高不低。


偶像养成类节目,起源于18年由爱奇艺出品的《偶像练习生》,它可以看作是古早时期的选秀类节目(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等)的迭代升级版。


而不同于全民参与,更多是凭才艺本事才能出道的初代选秀,偶像养成类节目从一开始就明确了目标受众群体,与互联网时代极具分量的粉丝经济进行了深度绑定。


平台与经纪公司围绕着粉丝情绪打造节目,选拔“素人”,看似养成偶像,实际是养成粉丝。


赛制设置上,节目一般设置集资投票、打榜、助力等环节和通道。在比赛中表演什么曲目、谁站C位、出道名额位次,皆由粉丝砸多少钱决定。


赋予粉丝“造星”的主动权,迎合并满足粉丝的参与感,观众自发“投钱”、非理性“追星”风气日渐浓厚。


当某位“素人”成功出道后,公司就可以退守幕后,让粉丝们主导营销,带领“偶像营业”,最后获取流量,使“偶像”与公司获得商业价值的多重增值。


偶像收获了名气,平台收获了流量,公司收获利益,只有粉丝们全身心地投入,付出金钱与努力,最后却难有所得。


重拳整治下,优爱腾们还有盈利的那天吗?


2018年,《偶像练习生》上线一小时,在粉丝、明星、资本的多方加持下,播放量轻松破亿,微博阅读量达到15亿,开播当晚共拿下了18个微博热搜关键词。


在尝到甜头后,视频平台趁热打铁,通过这样的经营模式,打造了一个以偶像养成节目为底的庞大的商业板块,经济效益增长飞快。


2020年上半年,爱奇艺以大盘占比40%的播放量稳居全网综艺有效播放榜首,整体播放量达到51亿,其中选秀节目功不可没。


数据显示,2020年3月《青春有你2》上线之后,正片有效播放量达到了18.18亿,位居2020年上半年网络综艺播放榜第一。腾讯视频的《创造营2020》也成绩斐然,以5.92亿的播放量排在第三位。


但在数据背后,其打造的低龄化、重视颜值的造星流水线,却彻底拉低了娱乐圈明星的门槛。


明星们不再是当年那种才艺突出,以身作则引导粉丝的良心艺人。而是成为了资本操控下,只以刺激粉丝消费为导向的“傀儡偶像”。


“偶像”们看似是经过实力对比、重重筛选的万里挑一之人,实际上却是按着粉丝消费欲望批量生产的、同质化的、可复制的“产品”。

重拳整治下,优爱腾们还有盈利的那天吗?


“产品”们因为粉丝经济的消费需求而制造,粉丝经济的消费欲望又不断因为产品“特征”而加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如此消费导向化带来的恶果就是,整个视频平台的价值取向越发单一肤浅、以流量为王、缺乏文化价值。


进而使“饭圈文化”横行,令整个互联网的文化环境变得乌烟瘴气。



03 不良生态,需正本清源



说到饭圈文化,码君也是多次分析过其利害了,而最近,在监管部门强力出击之下,这块污泥地也算是彻底被翻过去了。


而这波清洗,基本是以当时赵丽颖粉丝“拉踩”事件为信号开始进行的。


8月22日,赵丽颖全球粉丝后援会官方账号发布长文,宣布“四点意见”,表示“拒绝二搭是全体粉丝的核心诉求……坚决抵制一切形式的合作”“关于网传剧,若传闻属实,我们坚决切割,并拒绝和此剧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安利、反黑、控评等”。


王一博的粉丝自然不甘示弱,下场“互撕”,甚至上升到攻击偶像本身,俨然发展成为一场网络骂战。


8月23日凌晨,赵丽颖后援会发博道歉,称为近日受各方压力而暂停一切工作的行为道歉,这样不理智的行为都忽略了本该维护的艺人本人。将暂停本账号的更新,重新整改规划,也是对此次不负责任的行为的交代。


最后,新浪微博出来终止了战局,表明由于赵丽颖粉丝在其新剧未有官方明确消息的情况下拉踩引战、宣扬抵制,多个官方微博或大V将被禁言。


其中包括有259万粉丝的“赵丽颖全球粉丝后援会”,234万粉丝的“赵丽颖微吧”,拥有200万粉丝的赵丽颖超话粉丝大咖“胖颖飞刀”,拥有70.8万粉丝的“赵丽颖吧官博”等。

重拳整治下,优爱腾们还有盈利的那天吗?


码君一开始还以为只是要作为杀鸡儆猴的个例,没想再过几天,娱乐圈直接来了个天翻地覆。


多名明星被约谈,劣迹艺人直接封号,超话通通下架,粉丝打榜也被禁止。


这一切,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如今饭圈文化的影响太过恶劣,已经到了臭名昭著的地步。


此次广电总局出手,清朗了社会风气,也算是祛除了网友们的一块心病,偶像养成等节目凉了,才能给文化价值深厚的音乐、舞蹈、曲艺、戏剧、影视、纪录片等更高级艺术作品一个正常的生存空间。



04 尾声



说到底,对视频网站来说,营收才是根本目的,饭圈没了它们心疼的不是这些“偶像”或粉丝,而是没法再利用打榜、投票等饭圈行为来为自己增加收入。


其次,放眼周围,如今长视频平台最主要的竞争对手——短视频平台的规模一直是稳定增长中,并逐步通过网络短剧蚕食着自己的领地。


可反观自己,两项“法宝”一改一禁,原来的那一套怕是走不通了。接下来需要它们着重考虑的事情,是要好好思考自己未来如何活下去且活得“漂亮”了。


互动话题:

你怎么看待如今“优爱腾”面临的局面呢?

*期待你的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广电总局   剧集   腾讯   原告   重拳   超前   类节目   上线   偶像   粉丝   节目   用户   会员   文化   平台   科技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