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18亿拿下银隆,格力重启造车梦,董明珠不再孤立无援

掷18亿拿下银隆,格力重启造车梦,董明珠不再孤立无援

面对轰轰烈烈的造车大潮,格力电器也忍不住“下水”了。8月31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以18.28亿元的价格拍得银隆新能源30.47%的股权,加上董明珠委托的表决权,格力电器实际控制银隆新能源47.93%的股份,获得实际控制权。

5年前,董明珠被格力股东羞辱收购不了银隆。她转身拉着王健林和刘强东自掏腰包入股。5年后,银隆新能源已今非昔比,格力得以更小的代价入局银隆新能源。值得注意的是,格力通过收购切入造车赛道,这一次,董明珠不再孤军奋战。

格力“抄底”银隆

8月31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以18.28亿元的价格拍下了银隆新能源30.47%的股权。与此同时,董明珠将其持有的银隆新能源17.46%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委托公司行使。交易完成后,银隆新能源将成为格力电器的控股子公司。

掷18亿拿下银隆,格力重启造车梦,董明珠不再孤立无援

这不是格力电器与银隆新能源第一次擦出火花。早在5年前,董明珠就力主格力电器以130亿元的价格收购银隆新能源100%的股权。这项决议却并未获得大多数股东的支持。随后,董明珠以个人名义,同时邀请王健林和刘强东一起入股银隆新能源。与此相比,格力此番以18亿元的代价拿下控股权,可谓抄底之举。

董明珠入局之后,银隆新能源的经营及管理团队的情况却急转直下。2020年,银隆新能源录得净亏损7.63亿元。截至7月31日,银隆新能源资产总额达281亿元,负债总额227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0.75%。

为何时隔5年仍要收购银隆新能源?格力电器给出的解释是,将充分利用银隆新能源现有锂电池产能,全面加速多元化业务发展。在头条菌看来,董明珠此番拉上格力进入造车赛道,已经不再孤立无援。自格力电器大股东更换之后,凭借高瓴资本和京海互联的支持,董明珠的话事权显然更重了。

董明珠能否解套?

格力电器对银隆新能源实现控股,这似乎为5年前那次失败的收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在头条菌看来,对格力电器、董明珠和银隆新能源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对格力电器来说,多元化战略一直未见起色,能否通过跨界造车实现多元化突破,是投资者关注的话题。对银隆新能源来说,能否凭借家电巨头的协同,实现扭亏为盈,不仅关乎这家公司的前途与命运,也关乎董明珠、王健林、刘强东当年的投资能否解套。

银隆新能源目前的财务数据来看,这显然并非一笔优质资产,甚至可以说是个烂摊子。有评论认为,银隆新能源并表之后,短期内只会拖累格力电器的业绩。不过,从银隆的业务布局来看,这似乎又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投资标的。

掷18亿拿下银隆,格力重启造车梦,董明珠不再孤立无援

在头条菌看来,银隆新能源有两大看点:储能和新能源汽车业务。

先来看看银隆的新能源汽车业务。目前,银隆的钛酸锂电池技术也备受业内关注。众所周知,5年前,董明珠看上银隆的最大原因就是钛酸锂电池技术。当时,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锂电池技术并不完全成熟,钛酸锂电池不仅支持快充,安全方面更是具有足够的优势。

然而,因为能量密度太低,钛酸锂电池续航里程太短。这一短板的存在,让钛酸锂电池只能应用在短途固定线路的汽车身上,比如物流车、摆渡车、公交车等。虽然市场小但对银隆来说也足够了。今年前7月,银隆新能源客车销量居行业第四位。

与新能源汽车相比,头条菌认为,储能是格力最有可能做大文章的业务。格力电器在公告中也表示,将充分借助标的公司的纳米级钛酸锂技术,在现有锂电池产能的基础上,推动标的公司储能产品在公司储能相关的电器产品、新能源等板块的应用,全面加速现有多元化业务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9年,格力就与银隆和华泰慧能合资成立了格力华钛能源公司,主要经营新能源、节能、电力等储能项目。这似乎彰显了董明珠在新能源领域的野心。至于格力入主银隆新能源能否让董明珠等股东解套,显然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抄底   表决权   解套   孤立无援   新能源   锂电池   标的   股权   股东   年前   能源   电器   业务   汽车   技术   科技   公司   董明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