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第一股”终于“摘帽”,加加食品的对手已不止海天味业

“戴帽”一年多以后,昔日“酱油第一股”加加食品终于实现“摘帽”。对于被ST的上市公司来说,因为没法融资等劣势,一旦“摘帽”又可以容光焕发。7月28日,加加食品发布公告称,股票简称由“ST加加”变更为“加加食品”。

“酱油第一股”终于“摘帽”,加加食品的对手已不止海天味业

不过,摆在加加食品面前的根本问题依旧悬而未决。“摘帽”之后的加加食品,如何扭转增长乏力的业绩?追赶酱油龙头海天味业的同时,又如何免于被后来者千禾味业等追上?

“摘帽”之后股价不涨反跌

一年多前,加加食品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特别处理,简称变更为ST加加,交易日涨跌幅限制由10%变更为5%。

值得注意的是,加加食品被“戴帽”,并非经营亏损导致,而是因为控股股东卓越投资及其关联方存在违规担保的情形。公开信息显示,2020年,加加食品在自查中发现,违规对外担保本金余额合计近4.7亿元,占公司 2019年经审计净资产的19.94%。

“酱油第一股”终于“摘帽”,加加食品的对手已不止海天味业

被ST之后,加加食品再融资的机会被大大限制。此外,一旦业绩继续下跌,还可能被直接退市。

如今,因为前述违规担保问题已经全部解除,加加食品申请撤销股票其它风险警示。7月28日,加加食品开盘起就撤销了其它风险警示,公司股票简称变更为加加食品,交易日涨跌幅限制由5%变更为10%。

成功“摘帽”之后,加加食品不仅恢复了交易限制,其正常的再融资功能也得以展开。然而,“摘帽”之后的加加食品股价走势却一反常态。7月28日到30日,加加食品股价3个交易日跌幅达到18.46%。有网友戏称,加加食品这是“帽子戴久了还没适应过来”。

加加食品的新挑战

对上市公司股价走势,短期看情绪,长期还是看业绩。“摘帽”之后股价不涨反跌,一方面是目前市场对消费股并不友好;另一方面原因则在于加加食品在调味品市场的尴尬位置:前有龙头海天味业,后有后起之秀千禾味业。两相夹击之下,加加食品面临的挑战可不少。

先来看看业绩。2021年上半年,加加食品预计净利润同比下滑79%到86%。对于业绩大幅下滑,加加食品认为,目前快消行业市场竞争加剧,社区团购等线上平台冲击较大,传统渠道销售收入减少。为稳固市场基础公司加大了产品促销力度,增加了新零售等渠道投入,导致毛利率下降。此外,加大一线市场人员投入、销售费用相应增加及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也导致净利润出现大幅下降。

“酱油第一股”终于“摘帽”,加加食品的对手已不止海天味业

头条菌认为,如果加加食品不能在业绩方面逆转下滑趋势,可能仍将影响投资者的市场预期,股价依旧低迷。

另外看看市场竞争格局。目前,无论是市值还是业绩,海天味业都是A股市场的调味品龙头。曾经的“酱油第一股”加加食品,在市值和净利润方面,已经与海天味业越走越远。

仅以2020年的业绩为例。加加食品实现营收20.73亿元,而海天味业则达到了227.9亿元。从净利润的角度来说,加加食品2020年实现净利润1.76亿元,海天味业则达到64.03亿元。

二者的市值更是没法比了。目前,海天味业以4800亿元的市值,坐稳了“酱油茅”的位置,而加加食品市值仅有海天的1.4%,为68.2亿元。

与行业龙头的差距越来越大,加加食品面对行业新军千禾味业,也难有招架之力。2020年,千禾味业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6.93亿元和2.06亿元。在调味品的角逐中,千禾味业展示出强大的进攻实力。资本市场对此也给予千禾味业192亿元的市值。

在头条菌看来,上市8年多的加加食品,未能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强化主业的竞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反而因多元化投资使得在调味品市场掉队。对加加食品来说,“摘帽”只是暂时的喜悦。要想重现“酱油第一股”的辉煌,加加食品必须从头来过,对经销体系、品牌形象甚至是产品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展示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这是加加食品必经之路,哪怕前路充满坎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酱油   食品   市场竞争   市值   净利润   调味品   股价   上市公司   走势   龙头   大幅   业绩   对手   风险   股票   市场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