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消费提醒来了!商家、平台套路不得不防,做精明消费者

双十一首波已经开启,广大用户经过一系列“反向生长”,成功从“人上人”进化到了“吃土人”。而在各大平台、商家大促同时,中消协出来喊话,“提防商家促销套路,做精明的消费者。”

中消协通过对近几年在“双11”“6·18”等大促期间开展消费维权工作所了解的情况进行梳理,给消费者列出了“双11”期间六大消费陷阱,分别是“直播带货槽点多”、“优惠活动水分多”、“商品质量问题多”、“售后服务诟病多”、“订单合同违约多”、“促销广告骚扰多”。

看了这六点后,不得不说,这个总结非常到位。如今的双十一,无论是商家还是平台,推出的活动可以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让消费者在耗时耗力后,乖乖拿出钱包。

双11消费提醒来了!商家、平台套路不得不防,做精明消费者

直播带货,可以说是今年双十一的主要购物形式,但是在直播带货“光鲜”的背后,还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之处,暗藏一些消费陷阱。

直播刷粉丝数据、销售量刷单造假“杀雏”、过度宣传产品功效、产品质量货不对板,兜售“三无”产品、假冒伪劣商品等成了直播带货的主要“槽点”。

除了直播带货,平台的优惠活动也有较多水分。有网友称,参加抢红包活动,一共抢到了900多个红包,但实际优惠金额累计不到10元,花费了很大精力,最后只有满满的失落感。

而更是有商家使用“限时抢购”、“爆款秒杀”、“巨惠特卖”等极具诱惑力的宣传语吸引消费者下单,但实际上是“先涨后降”的套路。

双11消费提醒来了!商家、平台套路不得不防,做精明消费者

还有的优惠活动可能就消费期限、商品品类、消费金额等设置一定的“门槛”,达不到这些门槛,就不能享受到优惠。

当然,每年这种优惠大促也都避免不了平台“杀熟”现象。两台不一样的手机,两个不一样的账号,购买同一件商品却有着不小的差价,虽然现在已经有相关政策出台管控大数据“杀熟”,但还是有平台为了利益铤而走险。

双11消费提醒来了!商家、平台套路不得不防,做精明消费者

除了这些,商品质量、售后、订单合同违规、促销广告太多等等都是消费者在双十一期间很大概率遇到的问题,而对于平台和商家来说,如一直不能给用户带来真正的普惠,相信用不了多久,用户对其的信任就会被耗尽,而到时候,平台和商家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最后给广大消费者送上一些消费建议,在面对各种促销、优惠广告,要保持理智,根据实际需求选购商品;尽量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较高的商家进行交易;提前做足“功课”,不被各种“假优惠”陷阱误导;慎重预付定金,防范消费陷阱;认真行使“先验后签”权利,确认无误再签收;重视个人信息保护,不轻易向商家授权,丢弃快递包装前,先将个人信息撕毁或涂抹;注意留存购物证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套路   消费者   商家   平台   精明   水分   门槛   优惠活动   金额   陷阱   说是   订单   很大   商品   数码   用户   广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