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微芯生物1类新药西格列他钠即将获批上市


近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微芯生物1类新药西格列他钠上市申请(受理号:CXHS1900032)已处于“在审批”阶段,有望近期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这将会是微芯生物获批的第2款产品。


口服降糖!微芯生物1类新药西格列他钠即将获批上市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T2DM)的始动因素,并贯穿全部病程。因此,针对胰岛素抵抗的治疗药物,在安全控糖的同时缓解胰岛素抵抗引起的高胰岛素状态,在 T2MD药物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噻唑烷二酮(TZD)类药物(PPARγ激动剂,如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是目前已知最为明确的针对胰岛素抵抗的口服降糖药物,临床治疗实践中显示出持续降糖效果,其中吡格列酮具有明确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但PPARγ激动剂的一些安全性问题,例如体重增加、水肿等副作用,也限制了这类药物在部分患者中的使用。


除PPARγ外,PPAR核激素受体家族还有另外两个成员,即PPARα和PPARδ, 均为重要的脂代谢和能量代谢调节蛋白。贝特类药物以PPARα为靶点,用于血脂异常治疗已有30多年的历史。目前尚无以PPARδ为靶点的药物上市。如果能开发同时针对PPAR三个受体亚型的新药,则既能提高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调节血糖,又能改善其所并发的脂质代谢紊乱,潜在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其危害程度,从而实现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综合治疗。


口服降糖!微芯生物1类新药西格列他钠即将获批上市


西格列他钠(Chiglitazar Sodium;国际通用名Carfloglitazar)是微芯生物自主研发的一个全新非TZD结构的PPAR全激动剂。前期综合研究结果显示,西格列他钠能够平衡且不过度激活PPARα、δ和γ三个受体亚型,具有良好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特征,并且在多项探索性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对T2DM患者血糖和血脂具有综合调控作用,安全性良好。


口服降糖!微芯生物1类新药西格列他钠即将获批上市


今年7月,Science Bulletin 杂志发表了分别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牵头的西格列他钠与安慰剂对照(CMAP)、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教授牵头的西格列他钠与西格列汀对照(CMAS)的两篇背靠背的确证性III期临床试验结果。


CMAP和CMAS均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分别入组了535和739例经饮食和运动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T2DM患者,对比研究观察了西格列他钠32 mg和48 mg两个剂量分别与安慰剂(CMAP)或与已上市药物西格列汀100 mg(CMAS)在治疗24周后的综合疗效及安全性。


两项III期临床试验综合结果表明,T2DM患者在分别经西格列他钠两个剂量治疗24周后,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绝对值较治疗前降低1.32%~1.52%,显示出两个剂量均具有持续和有临床意义的血糖控制作用。这一试验研究的主要疗效终点指标与安慰剂对比呈优效,与活性药西格列汀对比呈非劣效。


口服降糖!微芯生物1类新药西格列他钠即将获批上市

医药魔方NextPharma


在有效控制HbA1c同时,与西格列汀相比,西格列他钠两个剂量组,特别是48 mg剂量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等一系列次要疗效终点指标中,均显示出优于西格列汀的疗效趋势。


安全性方面,西格列他钠两个剂量组与安慰剂和西格列汀对照组相比,在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和程度分级上均基本一致。两项试验中观察到西格列他钠治疗组出现较低频率的与PPARγ激活相关的副作用,如水肿事件和体重增加,但均明显低于TZD类药物的报道情况。


此外,微芯生物正在开发西格列他钠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以及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激动剂   安慰剂   生物   受体   胰岛素   水肿   剂量   血糖   新药   疗效   安全性   类药物   糖尿病   药物   患者   两个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