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教授:教育内卷根源在家长观念!李永乐:不要简单指责家长

北理工教授:教育内卷根源在家长观念!李永乐:不要简单指责家长

01北理工教授:教育内卷根源,在于家长观念?‍

有人说,中国教育的内卷根源在家长观念,根深蒂固的只认准上高中考大学一条路,对职业教育有着极大的偏见。

日前,就有北京理工大学的一位杨东平教授发文称,要教育不内卷,家长眼光要长远。

杨教授在文中表示,家长普遍认为“上学就是为了考一个好大学”,这种观念是极度短视的、功利的。

教授并以欧洲德国、芬兰等国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占比远超50%为例,教育中国家长们,文凭不过是满足家长的虚荣心,好的教育应该是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兴趣并热爱,最终自我实现

从杨教授的观点来看,似乎家长才是教育内卷的根源了,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北理工教授:教育内卷根源在家长观念!李永乐:不要简单指责家长

不错,家长们是希望孩子都能上高中考大学,但根源却并非是杨教授所理解的纯粹“学历崇拜”、“文凭虚荣”,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当然,大学教授可能不太理解,为什么不上高中、不考大学就不能有更好的未来了?

02不上高中、不考大学的另外三条路

众所周知,不上高中、不考大学,也就是普高之外的孩子们,还有三种选择:

1、直接辍学混社会

不用说,这一种几乎所有人都不会愿意,包括教授专家们,我想也不会赞成十几岁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出去混社会,最后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吧

北理工教授:教育内卷根源在家长观念!李永乐:不要简单指责家长

2、进职高,学技术进厂

①、进职高拿职业教育毕业证:理论上来说,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并重。

但是,教授专家们如果到社会上走一走,去看看各大企业的招聘门槛,几乎无一例外“最低要求专科学历”,外加一条“隐性”的“全日制”,然后就明白了:所谓的职校毕业和高校毕业同样获得尊重,那只是在理论上,现实会将你的理论击得粉碎。

北理工教授:教育内卷根源在家长观念!李永乐:不要简单指责家长

、进厂当产业工人、技术工人:理论上说,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

不错,那是从前,“咱们工人有力量”的自豪感早就一去不复返了。工作环境、辛苦程度不说,关键是薪资待遇呢?

在如今高得离谱的房价、教育、医疗、育儿等成本下,进厂当工人?那就不如躺平吧。

所以,教授所称的德国等欧洲国家的职业教育占比高,那么,教授何不把德国产业工人的待遇和尊严也拿来对比一下、说一说呢?

北理工教授:教育内卷根源在家长观念!李永乐:不要简单指责家长

3、进职高,也能考大学

当然,职高里确实也可以考大学,不过,这也仍然是理论上,现实中成功率很低。

初中毕业的孩子心智还不成熟,三观不成型,被中考淘汰分流到职高,在周围人的眼中就是没好好学习、没能力考上高中,换句话说,在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中,都是失败者。心态崩了,哪还有学习的动力,混一天是一天,就更不用说能考大学了

北理工教授:教育内卷根源在家长观念!李永乐:不要简单指责家长

良莠不齐的职业教育水平,有些学校在学生品行教育上,往往也是处于缺位状态,说白了就相当于大孩子的“托班”,对自由散漫、过早沾染不良社会习气的现象不敢管、不愿意管,只要不出事,至于学习,简直就是自生自灭

这样的学习氛围里,很多孩子都是在“混日子”,几年下来,不但没学到真正的技术,也没有形成正向的价值观,对未来的人生也是不利的。

北理工教授:教育内卷根源在家长观念!李永乐:不要简单指责家长

小结一下:在全社会各行各业、几乎所有老板们都是:招人要有最低学历限制,待遇按最低给,晋升看学历、评职称看学历、落户口看学历、找老婆还要拼学历的社会认知下,家长们又如何要眼光放长远呢?

如同清华大学教授刘瑜此前的呼吁:要接受自己孩子普通?换句话说,放到当前的社会价值认知里,不就是要家长们认命,让自家孩子躺平进职高吗?

03网红物理老师李永乐:不要简单指责家长观念问题

不过,对杨教授的观点,也有人不同意。

北大双学士、清华硕士,现人大附中的网红物理老师李永乐说:不要简单指责家长观念问题。李永乐一语道破家长焦虑的根源,“本质还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资源不足”。

北理工教授:教育内卷根源在家长观念!李永乐:不要简单指责家长

和北理工的大学教授相比,李永乐老师作为中学教师,对当下的小学和初中生的心理状态、学习状态、家长状态显然要更为清晰明白得多

双减后,中青报对51万受访家长的调查数据显示,仍有2成家长的焦虑没有得到缓解,甚至其中6.5%的家长却更加焦虑了!

更加焦虑?为什么?不正是对当前普职比1:1的强制分流下,对孩子未来出路的焦虑吗?

这不,双减政策落地后,周末不能补课了,但周中补课却还在允许范围内,结果可可苦了那些孩子们,小学放学早些还好,初中生放学晚的,可能没来得及吃上晚饭,就匆匆奔向补习班上课去了

北理工教授:教育内卷根源在家长观念!李永乐:不要简单指责家长

当然,教授们有一点是对的,那就是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热爱,并实现自我。

但如何帮助十几岁的、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们,实现自我呢?

04家长们要纠偏了:教育要点‍燃、唤醒

其实,双减给家长们带来了机会,正是调整教育内卷、给孩子的成长纠偏的大好机会。

新东方为什么能成为教培界的龙头,不得不说俞敏洪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够深刻。俞敏洪认为:教育就是点燃、唤醒、鼓舞、激励,这几点做好了,就实现了90%的目标了。

北理工教授:教育内卷根源在家长观念!李永乐:不要简单指责家长

不错,相对于智商,现在的孩子们更需要的是“情商”、“逆商”的教育和引导

十几岁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们,需要的不正是“点燃、唤醒”他们的自主、自律的自驱力吗?不正是需要“鼓舞、激励”他们不被挫折打倒、积极向上的人生成长吗

虽然不用补课,但也并不意味着家长就可以躺平了,家长们也不要期待孩子能一夜顿悟、突然“自我唤醒”,学会自主自律,与其嘘寒问暖干着急,不如多一些陪伴,多一些耐心,多一点倾听,多一些鼓励,让孩子养成自立、自主、自律的良好习惯,培养积极面对失败的和挫折的心态,这才是更重要的

北大第二任校长、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有一句经典名言: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虽然不认同北理工杨教授的“教育内卷根源在家长”的观点,但双减之下,家长们确实要反思,靠“鸡娃”拔苗助长的方式,恐怕是逼不出来孩子更好的未来的。

双减的落地,家长们也确实该在方式上纠偏了

—— END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根源   观念   家长   教授   职高   德国   心智   职业教育   焦虑   认知   学历   状态   高中   简单   孩子   社会   北理工   科技   李永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