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要接受孩子的普通,调查:三高家长最支持双减!家长明白了

【风起堂原创文章】清华教授呼吁:要接受自己孩子的普通?中青报调查显示:高学历、高收入、孩子成绩好的家长最支持双减,其他家长:明白了!

教授:要接受孩子的普通,调查:三高家长最支持双减!家长明白了

“双减”的落地,减了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减了家长们的经济压力,一片皆大欢喜。

然而,周一到周五的晚上,小区附近商业中心那栋教培楼前汹涌的人潮,似乎告诉我们,这疗效,显然还没有彻底斩断病根。

有家长说了,“该补还是要补的,毕竟中考录取率在那!

01

一、谁是双减的最高支持和最低支持者?‍‍

学生减负,家长减压,为何还有家长继续焦虑呢?

据中青报针对51万家长的调查结果显示,双减之后,仍有超过20%的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的焦虑在继续,其中有6.5%的家长甚至更加焦虑了

同样的调查数据告诉我们, 87.0%的焦虑家长中,两类家长最焦虑,一种是孩子成绩处于下游的家长,占比90.0%;另一类是收入中等偏下的家长,占比也是90.1%

教授:要接受孩子的普通,调查:三高家长最支持双减!家长明白了

那么,身处教育内卷中的焦虑家长们,对“双减”政策的支持度如何?

有意思的是,调查结果发现:

更支持:学历高、收入高的受访家长,普遍更支持双减;

最高支持:孩子的成绩位于上游的受访家长,对“双减”政策的支持率最高;

最低支持:孩子的成绩位于下游的受访家长,对“双减”政策的支持率最低。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处于社会优势地位的高学历、高收入群体,本身掌握更优越的社会资源,基本上属于精英阶层,而他们的孩子,也具有更优越的成长条件,基本也属于精英阶层的继承者,成绩基本也属于上游的段位。这一类,可以称之为“三高”群体,自然是对双减最为支持的。

在最焦虑的群体中,中低收入群体(姑且称之为普通阶层)要想改变家庭的未来和孩子的未来,基本上就只有靠读书上大学,所以,一旦孩子成绩不好,就成了天然焦虑族。

教授:要接受孩子的普通,调查:三高家长最支持双减!家长明白了


02

二、教育内卷的背后,是阶层流通受阻的焦虑

中考1:1的职普分流制度下,竞争是残酷的。

据数据显示,国内2010年至2020年的这11年间,普通高中的录取率都维持在50%左右;这就意味着,11年来,每年都有50%左右的孩子,被拦在了高中大门之外,没有继续升学的机会。

现行教育体制下,普通阶层要靠读书实现向上成长,精英阶层当然也不愿意自己的子女掉下来,于是便形成了成绩中下游的先补课,优等生要保住地位也不得不补课,结果就成了大家都补课的全面内卷了

幸好,“双减”的落地,让校外培训机构几乎被团灭,大家都不用补课了,结果就是:那些高学历、高收入的精英二代的优势地位就更加稳固了,这些家长们自然是拍手称快了。

教授:要接受孩子的普通,调查:三高家长最支持双减!家长明白了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再来重温一下那些名校教授们的凡尔赛名言,就别有一番意味了。

清华教授刘瑜在演讲中曾发出呼吁,家长们要“接受自己孩子的普通”,那么,我们再来对照一下最支持双减的“三高”群体(高学历、高收入、孩子学习高成绩的家庭),我们就明白了:普通阶层接受了自己孩子的普通,那些掌握优质社会资源的精英阶层和精英二代的地位,不就更加稳固了吗?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储殷所说:那些教授专家们让你接受自己孩子的普通,其实就是让你认命。

教授:要接受孩子的普通,调查:三高家长最支持双减!家长明白了

03

三、家长要纠偏,不内卷,找对方向

现行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的情况下,普通阶层原本还能寄希望于补习培训让孩子“笨鸟先飞”挤进高中、大学,实现向上的阶层流通,但双减之下,难道就真的只能躺平进职高,继续普通下去了?

当然不是!其实,家长们寄希望于这种“鸡娃”的教育内卷方式,以实现阶层向上流通的方向,已经走偏了

我们应该看到一个趋势,双减还只是破除教育内卷的第一步,国内在教育均衡的优化上,正在不断加码。比如教师轮岗、破除学区、停止兴建超级学校、职业教育本科化等等一系列措施正在不断推出,教育正在重回“教书育人”的本质

教授:要接受孩子的普通,调查:三高家长最支持双减!家长明白了

北大第二任校长、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有句名言: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一位拒绝内卷的普通高中校长说:“眼中只有分数”不是真正的教育,“眼中有人”才是教育的本来目的

不错,眼中有人,教育本该如此。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也有句话说得很直白:“教育其实很简单,点燃、唤醒、鼓舞、激励,把这几个字做好,就达到了90%以上的目标。”

教授:要接受孩子的普通,调查:三高家长最支持双减!家长明白了

点燃希望,唤醒目标,鼓舞信心,激励前行,心态正了,人格修养也在不断健全,逐渐明白自己要什么、该做什么,自然而然就能找到方向和方法

“唤醒了自我”,能自主自律的学习了,即使因为50%录取率的残酷进了职高,也不会轻易沉沦,也能成为高水平、高技能的技术人才;另外,保持这份自主自律,在职高里继续考大学也并非难事。

家长们应该醒醒了,是继续内卷下去、逼着孩子学,还是让他认识自我、找到方向?让他学会自信、自主、自律的积极主动学?

我想,那些还在为能不能补课、要不要补课焦虑的家长们,该醒醒了!

—— END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家长   孩子   录取率   职高   阶层   焦虑   群体   眼中   最低   地位   自主   教授   方向   成绩   精英   政策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