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来了,未来教育到底会变成什么样?

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春节以来,在线教育逐渐火爆,不仅品牌认知和新增用户纷纷增长,也迎来不少吐槽和差评。近期全国近万所学校推行用“钉钉”在家上课,钉钉应用市场的评论区也迎来了一轮新的“风暴”,小学生们集体为钉钉送上了一星的差评。

小学生吐槽钉钉已经成了一场公关事件,2月17日钉钉的哔哩哔哩官方账号发布了一个名为《钉钉本钉,在线求饶》的鬼畜视频,向广大对钉钉恶意刷一星的用户们求饶,其中歌词非常接地气,让人会心一笑,“我知道老师还得洗头,给你们添麻烦了!我知道各位少侠假期不想那么充实,难为你们了!”。

小学生集体差评钉钉,其实也反应了今天在线教育看似火爆的背后,也有不少隐忧。

丨网课来了,但老师们还没准备好

在线教育,尤其是针对中小学生的培优辅导近几年一直快速发展,而从国家层面,要求学校老师们以网课的形式进行课程教学,确属首次。所以北大刘德寰教授在其微信公众号也撰文称,“这将是40年来人类教育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实验,将深刻地改变未来教育的生态。”

然而,面对各种在线教育平台,各种软件系统,老师们似乎还没做好准备。首先,一名普通老师的网课,其实类似于一场公开课,老师要面对的不仅是学生,甚至还有背后一众家长的围观。很多年轻老师准备不足的直播课程,很有可能变成一场灾难。其次,线上网课,更像一种特殊的主播直播。很多平台上有直播经验的老师,可以把教学和在线直播融为一体,但不是所有老师都有直播上课的经验,面对网课的无直接交流,延时反馈,没有互动,大部分老师急需专门的培训和经验积累。

在线教学是一个趋势,但一线教师绝不能硬着头皮一蹴而就,需要学校、老师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有体系的进行网课培训和实践。没经过专业训练,甚至对平台软件都不够熟练掌握,临时抱佛脚做出来的网课会暴露很多问题,形式大于内容,教学目的未必能实现。

丨网课虽好,但要考虑学生的不同阶段

网课不能一刀切,学生是否需要全面进行网课,其实需要看不同的阶段。如果有中考、高考任务的学生,另当别论,处于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小学生是否有必要,真的需要谨慎考虑。

小学的学习任务不重,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习惯 ,提高学习能力。利用这个超长假期和亲子陪伴,完全可以实现弯道超车,夯实基础,改掉不良习惯。比如,计算能力,朗读能力,书写能力,阅读习惯,甚至书写姿势 这些平时没时间没精力去纠正的错误,现在都可以通过亲子活动完成。

很多对教育了解不深的家长也许会对在线教育盲目叫好。但冷静思考,尤其是针对不同具体学校、老师情况,很多家长不一定会对学校网课买账。现如今教育的主流教育还是以在班级线下教学为主,老师的上课不仅是教知识,还有组织教学、面批面改、培优补差等。把传统教学,短时间按照借助直播、线上互动手动来实现,恐怕还为时尚早。

丨在线教育平台能否应对快速增长的用户

突如其来的疫情,也许对整个在线教育行业的是一次利好,但并不是对每一家公司的绝对利好。 新冠肺炎疫情的疫情正催生出旺盛的在线教育需求,为了响应教育部发出的“停课不停学”号召,有道精品课、学而思网校等在线教育机构先后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放免费线上课程,而B站、抖音、腾讯视频等平台也联合第三方机构上线了教育内容。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历史机遇,各家教育公司也纷纷祭出了火箭速度。有的平台为疫区提供直播授课解决方案,部分网校则推出了在线直播课项目,同时大部分在线教育平台也纷纷宣布推出免费课,新东方、VIPKID、猿辅导等新老平台,都有不同程度的公益计划。

但经过了调研发现,疫情之前,在线教育公司的运营模式,大部分采用双师课堂的模式,也就是有一位远程讲师授课,一位班主任负责解决学生更具体的问题,后续辅导,组织复习、反馈互动等内容。但此时面对动辄成数百万人同时在线、且全员免费的情况,双师模式已无法实现。如果在线课程只是看视频,原有的授课运营模式的优势,将全然无存,这将是所有教育公司都要面临的新问题。

丨什么才是未来教育的主流方式?

“停课不停学”带来的在线教育的火爆,但也会引发很多全新问题。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也近期指出,所谓的“停课不停学”,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网上上课,也不只是远程课程学习,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这包括所有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容和方式。

随着这波大范围的推广,众多学生家长认识和使用在线教育的第一步也始于“网课”,但如果将网课同等于在线教育,则对在线教育的巨大误读。美国联邦前教育部长邓肯也曾经这样解读教育和技术发展的关系: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工具和技术的变革(如PPT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第二阶段是教学模式的改变(如慕课),第三阶段学校形态的改变(教育结构的变革)。

虽然互联网出现以后,教育也在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始终还不够大,因为我们在学校形态与教育结构上停滞了。基于互联网+的线上教育,最主要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能否颠覆传统的教育结构与模式,对学校形态进行新的设计。未来的教育,肯定不是仅仅课程线上化这么简单。

丨学生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尽管美国教育的普及率已经非常高,但美国教育部在2015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约有七千名学生从高中辍学,几乎每二十六秒钟有一名学生辍学。每年有120万学生辍学,其中一半以上的辍学学生认为,“无聊”是他们离开的首要原因。

彼得•戴曼迪斯在新书《未来比想象来的更快》中,针对今天的教育,他认为有两个主要问题:数量和质量。在数量方面,我们面临灾难性的短缺。在当今的美国,我们需要160万名教师。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计,到2030年,全球所需的教师人数将达到6900万。在教育质量方面,也同样面临困难的挑战。全球教育都在趋同功利化,都追求严格的质量控制,老师被迫教授应试方法,学生前所未有的标准化。令人担心的是,每个人终究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真的是否存在一套标准的方式让所有人能爱上学习,掌握知识。

教育的本质,不仅是知识和信息的传递,教育更重要的目标是人点亮人。我们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教学不是简单把课程在线化,把知识信息传递完成就万事大吉。疫情终归会过去,未来在线教育最大挑战其实不是技术,而是“教育”本身。

丨互联网,能给教育带来什么?

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在介绍科技创新如何影响教育时也指出,在未来,社会和科技都将会指数级地增长发展,可现在的教育模式顶多只能满足数量需求,如果教育质量跟不上,最终的结果就是整个社会将被“人才空穴”限制。疫情过后,将回归正常的教育机构,其实可以重新思考国务院参事汤敏老师提倡的双师制——全国名师进行网络授课,本地老师根据学生情况作辅导。

甚至未来教育还应该有“三师制”的可能:第三位老师是一个有专长的兼职师父。传统的师徒制,也许会借助互联网重新发挥作用,给学生提供真实世界的实践机会并给予指导。所以,未来的教育市场需要大量兼职老师的参与,文艺复兴时期常见的“师徒制”可能会卷土重来。这也是一种教育领域的共享经济, 互联网的第一阶段消除了信息不对称,未来要开始消除信用不对称了。这会是对现有教育的颠覆,也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教育是我们每个人都逃不开的问题,科技创新带来普惠,也带来新机会,科技和教育融合还有创造哪些新机会,解决哪些老问题,欢迎和我们一起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在线   未来   教育部   在线教育   美国   疫情   小学生   能力   课程   模式   老师   学校   知识   学生   平台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