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苏14 方外有缘 遍寻杭州三百六十寺

杭苏14 方外有缘 遍寻杭州三百六十寺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江南地区的佛教信徒诸多,佛事日盛。

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四次由帝王主导的大规模灭佛运动,这其中有一些特别有意思的规律——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这四位灭佛领袖的国都均在中国北方,而且四人的籍贯也都在北方。

再仔细看,这四位皇帝的谥号或庙号里均有一个武字。

若要细究,此事绝非巧合,但这又非本文的主题,只是当个谈资一叙。

说起来,江南侍佛之事,历有晚唐诗人杜牧的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中可见寺庙之广。

苏轼在离杭后写过一首诗,其中特别提到在杭州遍寻寺院的趣味: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

到得苏轼离世数十年后,康王南渡定都杭州,又有一位苏轼的粉丝陆游重提此数目字:

三百六十日,安可日日愁?

四百八十寺,要须寺寺游。


杭苏14 方外有缘 遍寻杭州三百六十寺


江南的寺庙众多,而杭州又是江南诸地中寺庙最为密集的所在。

据《西湖游览志余》中记载,唐代以前,杭州城大大小小的寺庙已经超过360座,至吴越国创立之后,寺庙数量竟然达到了诗中“四百八十寺”的级别。

列位看倌,若得到访西湖,游览这天下第一等的湖山风景,就能明白与感悟到,此处实在是绝佳的供养之地。


欢迎关注:无犀之谈


苏轼一生,于儒释道三家均有涉及,且修为致高。其实这三家于苏轼,倒也可以视作人生的三个阶段:

早年读书科举,专奉儒家;

中年仕途失意,于方外之物有所研究,投于佛法;

(中)晚年了却红尘,看透万象,对道家有了更深切的感悟。


当然,我们不能这样机械地为苏轼人生进行理论切割,儒释道其实是贯穿其人生的三条重要脉络。

在杭州这样一个佛教重地,正遇到这样一个于最世俗的官场上四处碰壁的苏轼,岂不如干柴烈火,瞬时抱燃彼此?

在苏轼离京赴杭时,他的老师欧阳修看出这位有大才的后生似乎于当时官场格格不入,于是劝慰他,到了杭州,如果还是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你不如去当地的寺庙去看看,方外之地,可能才是你的归宿。


杭苏14 方外有缘 遍寻杭州三百六十寺


熙宁四年(1071)苏轼一到杭州,便去孤山寻访老师介绍的两位僧人惠勤、惠思。

又前往上天竺拜访慧辩禅师(海月大师)。

这位慧辩禅师当时在杭州做僧官,在本地讲经法数十年,僧俗弟子众多,是苏轼在杭州最好的方外师友之一。

苏辙后来为慧辩禅师撰写《天竺海月法师塔碑》时提到,哥哥在杭州时,对这位大师非常尊敬,待其亦师亦友。(“熙宁中,兄子瞻通守余杭”“敬之如师友”)


欢迎关注:无犀之谈


苏轼自结识了海月大师后,心境豁然开朗,在《海月辩公真赞》中提到,自己刚到杭州时,对于被朝廷外放一事尚耿耿于怀(予方年壮气盛,不安厥官),每次见到大师,打坐听禅之后,身体与精神都会得到非常好的释放与纾解。

每往见师,清坐相对,时闻一言,则百忧冰解,形神俱泰)。

可以想见,这个对现实世界充满失望的苏轼,终于在方外之地找到了心之寄托,从此后,开启了自己在杭州的寻寺之旅。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杭苏14 方外有缘 遍寻杭州三百六十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江南地区   杭州   安可   天竺   儒家   谥号   佛教   西湖   师友   禅师   江南   官场   寺庙   大师   人生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