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苏15 在杭州 苏轼的身体并不快乐

整理苏轼第一次在杭州时的工作生活轨迹,其中有大量方外交游的诗作流传。他与佛结缘,甚至影响到家人。

苏轼在杭州有一位过从甚密的僧人——辩才法师,与之前提到的海月禅师慧辩是同门弟子。

苏轼到杭州时,已经育有两子,长子苏迈已经12岁,另有次子苏迨,生来体弱多病,刚到杭州时一周岁,直到三岁后依然不能独立行走。

苏轼担心迨儿的身体无法成人,寄托于佛门,求辩才法师为他剃度,取名竺僧。

佛法无边,几天之后,迨儿竟然可以落地行走了。

苏轼感慨此事,作诗赠僧友。


赠上天竺辩才师

南北一山门,上下两天竺。

中有老法师,瘦长如鹳鹄。


不知修何行,碧眼照山谷。

见之自清凉,洗尽烦恼毒。


坐令一都会,男女礼白足。

我有长头儿,角颊峙犀玉。


四岁不知行,抱负烦背腹。

师来为摩顶,起走趁奔鹿。


乃知戒律中,妙用谢羁束。

何必言法华,佯狂啖鱼肉。


诗中讲到的“长头儿”就是迨儿的小名儿,所谓四岁是为虚岁。

最后一句中“言法华”是当时另一位杭州僧人,以不忌荤俗为名,有点像民间传说中的济公。


杭苏15 在杭州 苏轼的身体并不快乐

罗汉图(局部) 南宋 刘松年 卷轴 绢本 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在杭州热衷于方外之学,自然有此地佛事繁盛的缘故,但说到底,还是本人心境、身患的双重因素占较大作用。

心境,自不必言,盛年大才,却遭排挤,一切理想只能浮在空中没个着落;

而在身患方面,我们从苏轼在杭州的诗作中可以了解到,三十多岁的苏轼,身体上已经出了一些问题。

先是前面提到过的脱发之患,倒还是小事,更艰难的是,苏轼的眼睛似乎出了些问题。


初自径山归 述古召饮介亭 以病先起


西风初作十分凉,喜见新橙透甲香。

迟暮赏心惊节物,登临病眼怯秋光

惯眠处士云庵里,倦醉佳人锦瑟旁。

犹有梦回清兴在,卧闻归路乐声长。


这是熙宁六年(1073)时苏轼再游径山归来后写的诗,其中已经透露出“病眼怯秋光”。


九日寻臻阇梨遂泛小舟至勤师院二首


白发长嫌岁月侵,病眸兼怕酒杯深。

南屏老宿闲相过,东阁郎君懒重寻。

试碾露芽烹白雪,休拈霜蕊嚼黄金。

扁舟又截平湖去,欲访孤山支道林。


湖上青山翠作堆,葱葱郁郁气佳哉。

笙歌丛里抽身出,云水光中洗眼来。

白足赤髭迎我笑,拒霜黄菊为谁开。

明年桑苎煎茶处,忆著衰翁首重回。

(皎然有《九日与陆羽煎茶》诗,羽自号桑苎翁。馀来年九日去此久矣。)


阇梨:shé lí,意为高僧,泛指僧人、和尚。


以上这一首记录茶饮的诗作,苏轼在开篇两句即透露出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三十多岁已经生了白发,眼睛也生了病,不能贪杯。

从此以后,这眼疾即困扰着苏轼的余生,后来在黄州时发作过,在元祐年间回到京城后也发作过,再往后越来越重。

至于具体是什么眼病,从留存的材料中判断,“赤目”,应该是红眼病的症状,此为后话。

在杭州时,苏轼的眼睛出现不适,他便摆脱一切俗务,泛舟西湖,以满眼的碧绿清洗双目,所以才有“笙歌丛里抽身出,云水光中洗眼来”的佳境。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杭苏15 在杭州 苏轼的身体并不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水光   济公   足赤   天竺   平湖   身体   辩才   诗作   笙歌   头儿   僧人   杭州   法师   心境   眼睛   快乐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