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苏11 苏轼 人到中年 前秃无亮

熙宁五年(1072)的盛夏七月,江浙最是酷暑难消,苏轼接到了一个苦差事——下基层。

你没看错,下基层这事儿,自古有之。宋时,一城长官都有定期到辖区各县检巡的计划,苏轼作为杭州副官,自然责无旁贷。

这一次,苏轼要坐船出杭,直抵余杭县。工作本身自是无趣,可是,若能在这枯燥乏味的工作中找寻到任何哪怕一丝乐趣,并且绝不放过将其记录成诗的机会,那人定是苏轼了。

话说苏轼在出发当天夜宿法喜寺(就是今天杭州灵隐寺附近的上天竺寺)后身的绿野堂下,次日从余杭继续赶路,到了临安。


关于这一趟差事,苏轼写了一首小诗,诗中机锋乍现,已经显出了他的慧根。

在此诗中,还有一则有趣的线索不经意间流露出来,那就是——35岁的苏轼,已经有些秃了。

我读到这首诗时,不自觉又笑了出来,想了想,不好意思,鄙人也是从这个年龄上开始“前秃无亮”的。

好歹,好歹

虽然才华差之千万里,

至少发量与君有一比。


宿临安净土寺

鸡鸣发余杭,到寺已亭午。

参禅固未暇,饱食良先务。

平生睡不足,急扫清风宇。

闭门群动息,香篆起烟缕。


觉来烹石泉,紫笋发轻乳。

晚凉沐浴罢,衰发稀可数。

浩歌出门去,暮色入村坞。

微月半隐山,圆荷争泻露。


相携石桥上,夜与故人语。

明朝入山房,石镜炯当路。

昔照熊虎姿,今为猿鸟顾。

废兴何足吊,万世一仰俯。


正午时分,苏轼来到了临安净土寺,又热又饿,“饱食良先务”,这就看出苏轼的可爱了。

若是那些严肃的道貌者,哪怕再饿,也要先把参禅的正事办了再说,身为老饕的苏轼可不管那些,佛祖在我心中,酒肉总在眼前。(我写错了,肯定没有酒肉,这是寺庙里,想啥呢?)

吃饱了之后,苏轼依然没有急着去参禅,倒头便睡,“平生睡不足,急扫清风宇”。我们在后面还会看到很多苏轼睡觉的名场面,最著名的一首便是那首临江仙中的“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一觉醒来,寺庙内的佛香飘来烟缕。

杭苏11 苏轼 人到中年 前秃无亮

这里要简单介绍一下,苏轼诗中讲到的香篆,在古代非常流行,是人们将线烟的粉末制成篆文模样,以示风雅高洁古意。

睡醒了吧,苏子瞻却还不去参禅拜佛,好不容易来到这里,必须要试下当地泉水,于是找来紫笋茶煮之,茶水散发出清香乳色,其意非常。

杭苏11 苏轼 人到中年 前秃无亮

煮茶之后,天色渐晚,苏轼在寺中沐浴。

科普一下,宋代没有专门的浴室,百姓沐浴的主要场所就是寺庙内的公共浴室。

在这里,苏轼毫不避讳身体上的小问题,直接在诗中感慨“衰发稀可数”,我猜这句话有些夸张了。

此后余生,苏轼有很多肖像画作流传至今,其中不乏一些被考证认为真实形象的还原度较高的作品,其中苏轼的形象中,发量尚可。


杭苏11 苏轼 人到中年 前秃无亮

但无论如何,苏轼也已经开始秃了,是个事实。


沐浴更衣后,苏轼的心情又开朗起来,竟然哼着小曲出了寺院到村中闲逛,此时山中月半弯,湖下荷争宠。

赏罢夜色,苏轼回到寺院山房中,突然看到屋内摆有一面石镜,又生发出一番感慨:

当年的自己正值壮年,身如熊虎,如今被岁月所累,已经瘦小枯干如猿鸟。

于是点出了诗眼:这些生老病死的事何足挂齿,人生不过就是这样反复轮回,起起落落罢了。

“废兴何足吊,万世一仰俯。”

从这首诗中,分明已经可以看出一个以茶、以影、以身姿释禅的居士影子了。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杭苏11 苏轼 人到中年 前秃无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慧根   石泉   灵隐寺   小曲   小诗   临安   山房   月半   酒肉   人到中年   万世   杭州   寺院   净土   寺庙   好歹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