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到底为什么如梦?

人生到底为什么如梦?

“人生如梦”是古人最擅长的诗词创作主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其实就是杜甫说过的 文章憎命达。

最深刻的文字,往往是写在痛彻心扉之后,人生起伏的旅途中。

于是,在中国历史上,写这个题材写得最通透、最痛苦、最让后世沦落之人生出同病相怜之感的人,一定是

苏轼

回顾苏轼一生的作品,其实都在写梦,我虽然没有统计,但你随便找出他七八首诗词,其中大抵总会有一些字句中包含“梦”这个字。

在他流传至今的数千首作品中,我找出了三首,最杰出的,也最深刻的——大梦一场

恰恰,这三首最杰出的对于人生如梦的感悟作品,都出自黄州东坡。

是的,人,只有在最低谷时,才能真正领悟到很多高处看不到也看不懂的人与事。


人生到底为什么如梦?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被贬黄州后,几乎相当于剥夺了政治权力,人身上的自由亦不得全权。

面对这样巨大的落差,哪怕旷达乐观如苏子瞻,亦要凄苦心惊,无从下手。

这四年,是苏轼成为苏东坡的四年,他从一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蜕变为对现实不充悲喜、唯冷眼旁观,且惧且行且达。

人格中最具吸引力的一项,已经嵌入了东坡之肉身。

西江月·黄州中秋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在苏轼自乌台诗案入狱之后的作品中,这一首是极少让我读了之后可以欣慰地笑出来的。

每次读这一首,总在嘴角挂住了笑意,因为从这一首中,实在可以清晰地看出,他有多么的快乐。

哪怕是在那样一种境地中,他竟然也可以如此的快乐。可以任风任叶,调眉头,调发鬓。不在乎酒的好坏,不在乎月的阴晴。

最后一句:凄然北望,初看直是伤感,那又如何呢?这一句并非为自己的身世与遭遇而凄然,而是为了那北方的皇帝而凄然,为了那同样难捱的弟弟。

此诗大概写于苏轼在黄州度过的第一个中秋,距离他那首所有中国人都必须知道的史上最牛中秋词(明月几时有)刚好过了四年。

四年不代表任何事,但四年又代表了太多事。就在这四年间,苏轼经历了一条诡谲的人生抛物线的上半部分,再过四年,他将经历这条抛物线的下半部分。

好罢,我们不给他剧透了。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是苏轼最著名的词作,也是豪放派宋词中最著名、最经典、最优秀的词作。

关于本作,古今太多大家有太多经典的评点,我亦非自不量力之徒,在此简单引用与整合一些前人的评点罢了——

如果没有“乌台诗案”的打击,如果没有躬耕东坡的艰辛,我们难以想象,苏轼会写出《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的天才之作。官场上的围剿,造就了文化上的突围。 ——余秋雨

这首词,读来,便觉有万里江涛,奔赴眼底,千年感慨,齐上心头的叹喟。其实是苏轼目前的遭遇,使他觉得不论是羽扇纶巾的周瑜,还是狼狈战败的曹操,他们都已发挥了生命的光辉,照亮了时代,丰盈了历史,谁复像他这样的处境,将有限的生命平白浪费?“故国神游”,哪里还能够不自伤流落,哪里能够不自笑头上早生的白发。——李一冰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人生到底为什么如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旷达   华发   文章憎命   赤壁   东坡   羽扇纶巾   人生   故国   抛物线   凄然   人生如梦   最著名   眉头   中秋   作品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