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苏27 苏诗中没有一点政治智慧

在新城县的考察过程中,苏轼路过当地小山村,亲眼见到当地农民的贫苦生活,再联想到目下朝廷正在大力推行的青苗法,实在是一种天大的讽刺。

一想至此,这位一向不合时宜的诗人又没能忍住,一口气写了五首表现当地山村生活的诗作。

这组诗,乍一看不过是民间风景的素描,但有心之人越品越觉味道不对,分明是一组政治意味颇为浓烈的讽政文章。

杭苏27 苏诗中没有一点政治智慧

山村归骑图(局部) 南宋 阎次于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山村五绝

其一

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

无象太平还有象,孤烟起处是人家。


山村的风景真是优美,“孤烟起处”这个景象真有意境啊,仔细想想,这哪里是什么意境,这个景象的潜台词是,一整个村庄应该是炊烟袅袅,为什么却是孤烟?当然是因为农民贫穷,一派凋敝。


其二

烟雨濛濛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

但教黄犊无人佩,布谷何劳也劝耕。


“烟雨蒙蒙”是多惬意的风景!可这平静的表面之下,是百姓被新法闹得不得安生,农民为了还(国)债,连耕牛都没有了。


其三

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

岂是闻韵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七十岁的老人家还要亲自出来挖笋,哪里是因为贪食美味,实在是因为没钱买盐,只能以笋代之。


其四

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


前面还都是银辉着抨击新法,这一首一看就是苏轼写high了,指名道姓地骂起了青苗法。这条新法的核心,说简单点,就是国家给老百姓放高利贷,半年大概要收二分利,就是上半年借农民100文钱,下半年要还120文,属于半抢的性质,所以说“过眼青钱转手空”。


其五

窃禄忘归我自羞,丰年底事汝忧愁。

不须更待飞鸢坠,方念平生马少游。


最后一首诗,苏轼用了一个“马少游”的典故。

马少游是东汉名将马援的族弟,生性淡泊,他一直在劝导自己的族兄马援回归乡里,为一方百姓造福守业,已经足够了,没必要南征北战,胸怀天下。

苏轼这一句“方念平生马少游”,是在暗示自己也不应总是这样事事关心,这些不是自己能力所能改变的事,应该效仿马少游的劝导,回归乡里。


这最后一首诗还有另一层意思,是写给弟弟苏辙听的:“窃禄忘归我自羞,丰年底事汝忧愁。”

为了俸禄而留在这里让我非常惭愧,丰收之年又有什么事让你忧愁呢?

于是,苏辙在收到哥哥的来信后,以同韵回复了一组山村五绝,其中最后一首非常经典:

贫贱终身未要羞,山林难处便堪愁。

近来南海波尤恶,未许乘桴自在游。

这最后一句“南海波尤恶”,分明是在警示哥哥,朝局不善,小人频出,我们不要这样随便说话,洁身自好、但求自保吧。


从二苏的仕途上看,苏辙的政治智慧要比苏轼强太多,小苏的人品自然没有瑕疵,一生为官为人为弟都有交有待,有头有尾,但有一点,他至少比苏轼要智慧,他知道有些话是不能说的,尽管那些是真话、实话。

“我可以不说真话,但我绝对不会说假话”——这是官场上比较基础的素养,可是,苏轼一生,也没有真正掌握与理解这种素养。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杭苏27 苏诗中没有一点政治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安生   青苗   南海   丰年   新法   乡里   山村   真话   素养   烟雨   意境   忧愁   惭愧   智慧   农民   风景   政治   数码   苏诗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