圃苏14 忆江南 苦密州 盖浇饭 肉腥膻

人在困苦中,最惯常的回忆都是那些曾经美好的经历,苏轼亦不能免俗。

在密州时,苏轼诗词创作的题裁中,对于江南风土的追忆,是着上很多笔墨的,而且字句之间,任谁也能明显感觉到他对密州饮食起居的巨大落差为自己带来的不适感。

圃苏14 忆江南 苦密州 盖浇饭 肉腥膻

于蜀人苏轼而言,无论从气候环境,还是饮食素质,江南都是向上的,而胶西一带都是明显向下的。


苏轼在密州最大的文学成绩,其实并不是那首豪放词,而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超然台记》

在这篇文章中,苏轼形容江南胶西之别,一一对仗:

江南:舟楫之安,雕墙之美,湖山之观。

胶西:车马之劳,采椽之居,桑麻之野。


在江南,苏轼可以安逸地乘船,倚靠着美好的西湖与孤山,居住在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之内。

而在密州,离岸之后,苏轼必须行车驾马,住在简陋的木屋里,也没有啥风景可看,终日要面对的就是各种不顺利的农业事务。


对于像苏轼这种基因中一早就植入了浪漫主义的诗人来说,密州,太痛苦了。

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熙宁八年(1075),赴密州任一年期将至,苏轼收到了好友蒋夔寄来的一罐茶叶,煎煮之下,清香怡人。一看到茶,苏轼自然就会顺着那股清香,让灵魂爬回了杭州。

一边啜着止沸的茶汤,一边回忆过往种种,给蒋夔写回信时,附了一首长诗。

此诗极长,全文附于文末自赏,但其中细节丰富多彩,甚至可以当做考察北宋江南风物的证据来学习。

苏轼在诗中回忆,自己本就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在蜀中家乡时,水陆通畅,一叶扁舟到了江南,就非常适应当地的生活,杭州三年,享尽江南美味佳肴,湖海珍馐,吃爽了之后,在湖边找个舒服的所在一躺,一觉醒来,泡上一瓯好茶,一天就过去了。

圃苏14 忆江南 苦密州 盖浇饭 肉腥膻

写到这里,苏轼笔锋一转,说起自己来到密州,再无风景可言,除了农田就是荒野。

苏轼又说到密州风物,字里行间、各种委屈涌起。

话说密州当地的胡羊,个头贼大,把羊毛剪去之后居然还像一匹小马一样,每天在府衙之内吃饭时,连盘碗之内都有膻腥之味。

苏轼还向好友介绍了密州当地吃饭的习俗,对于吃惯了杭州精致小吃的人来讲,实在是太过粗鄙简陋。

宋代密州人吃饭,习惯把肉放在碗底,碗面铺上一层米饭。我们今天吃快餐时,常有一种盖浇饭,那照这么理解,当时苏轼吃的就叫饭盖肉(饭瓮)

再说饮料,密州人爱喝酸酸的饮料,可能与枣酿之类的果汁类似,这一点,与杭州人对煎茶的热爱更是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圃苏14 忆江南 苦密州 盖浇饭 肉腥膻

北宋江南热衷擂茶,要用铜制的小碾子,在柘木做的容器内捣碎茶叶,之后煎煮,这工序何其讲究。

而到了密州呢,一切变得简单而粗放,茶就不要想了,研磨芝麻的器皿竟然是大盆。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圃苏14 忆江南 苦密州 盖浇饭 肉腥膻

和蒋夔寄茶

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

扁舟渡江适吴越,三年饮食穷芳鲜。

金齑玉鲙饭炊雪,海螫江柱初脱泉。

临风饱食甘寝罢,一瓯花乳浮轻圆。

自从舍舟入东武,沃野便到桑麻川。

翦毛胡羊大如马,谁记鹿角腥盘筵。

厨中烝粟埋饭瓮,大杓更取酸生涎。

拓罗铜碾弃不用,脂麻白土须盆研。

(未完,待续)

鹿角:古代府衙外布置的障碍物,这里代指府衙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切变   百事   腥膻   桑麻   衙内   鹿角   风物   扁舟   江南   水陆   杭州   北宋   简陋   清香   茶叶   之内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