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苏06 十年前写的诗,苏轼还会记得吗?

黄苏06 十年前写的诗,苏轼还会记得吗?

一语十年归不得 山翁有赀谪路难

黄苏06 十年前写的诗,苏轼还会记得吗?

离开蔡州继续南下,经过新息(今河南息县),苏轼记得眉山老乡任伋(师中)曾在此地为官,但已调至泸州。

任家与苏家为世交,任伋年长苏轼近20岁,与苏轼的父亲苏洵有着很深厚的友谊。

任伋到泸州任知州时,正好赶上当地夷人与汉人因互市交易口角引发冲突,甚至升级为暴动,时任梓州路转运判官程之才与任伋因对此事的处置意见不合,最终任伋因事获罪。

苏轼闻知此事后,在新息留下一首诗,将任伋之事与自己遭贬联系在一起。

知君坐受儿女困,悔不先归弄清泚。

尘埃我亦失收身,此行蹭蹬尤可鄙。

黄苏06 十年前写的诗,苏轼还会记得吗?

“儿女困”一说,典出《史记·淮阴侯传》,讲的是汉初淮阴侯韩信遭吕后捕杀,临刑前悲愤地说:我后悔当初不听蒯通“三分天下”的建议,才被妇孺之辈欺诈。(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此典将构陷任伋的程之才比做妇孺之辈。

诗中意思,你现在受困于官场小人,后悔不早早回归家乡田园。

苏轼表面上是在同情任伋,其实是在讲自己现在的心境,于是才有了下一句。

身在江湖,谁又能做到收放自如,隐退(收身)自由?这一趟黄州之行,注定坎坷崎岖,实在令人反感。

诗的最后,苏轼还是不经意间流露出他那充满浪漫主义的气质,幻想有一天,皇帝开恩让他退休,他一定从黄州买三百头上好的水牛,回到蔡州送给这位长辈任伋。

往虽不及来有年,诏恩倘许归田里。

却下关山入蔡州,为买乌犍三百尾。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无犀之谈

黄苏06 十年前写的诗,苏轼还会记得吗?

时间回退到苏轼人生上半场最美好的杭州岁月,时年三十四五岁的他,亦曾写诗回赐任伋,诗中已有一句“已成归蜀计,谁惜买山赀。”(山赀,即山资,指隐居生活的费用。)

弹指一挥间,十年似蹉跎,杭息二诗对照,苏轼一定已经忘记了十年前那句信口开河的妄语了。

黄苏06 十年前写的诗,苏轼还会记得吗?

诗即成,苏轼也要启程继续赶路了,他再没有机会见到这位父亲的老朋友了。就在他离去一年后,任伋在公案的冤屈与愤怒中身故,消息传来,身在黄州的苏轼作挽词悼念。

多提一句,与任伋在泸州发生讼案的程之才,正是苏轼母亲的侄子,同时,也是苏轼唯一的姐姐八娘的丈夫。

当年,八娘嫁入程家后常遭公婆虐待,又因生育染上重疾,一年后亡故。从此苏程两家断绝关系,苏轼与程之才在童年时曾为玩伴,自此事后再无往来,直到绍圣元年(1094),苏轼被贬至惠州后,才有机会与程之才于岭南重逢,前尘往事,俱如烟。

那,都是后话了。

黄苏06 十年前写的诗,苏轼还会记得吗?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重新认识苏东坡》是我自2021年起之日更文章,以地点或事件为节,每月讲述苏轼人生片段,不求全,但求心与坡公片刻共鸣。

苏学已是显学,我不乞更多新颖之贡献,但求世人了解、理解苏轼这样一具历千年而不朽之伟大灵魂,已不枉余生每日之“苏写时间”。

是为日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十年前   淮阴   眉山   关山   挽词   蹭蹬   史记   泸州   讼案   息县   显学   妇孺   儿女   事后   年后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