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会进入“武则天时代”,恐不利于健康成长

日前,广东顺德一所学校初中部学生会选举结果“出炉”,其女生比例远高于男生引发热议,而这些通过发放申请、面谈、综合评定脱颖而出22名“学生领袖”中,有20人为“娘子军”。(12月17日《广州日报》)

学生会干部选拔的“阴盛阳衰”已经不再新鲜,今年初长沙某中学学生会选拔32名干部就有28名女生,被媒体惊呼校园“武则天时代”到来。在我看来,过于严重的比例失调,对学生会干部如何学习与异性相处、理解异性同学极为不利,也不利于学生会的管理。过于追求现有综合能力和所谓“公平”,悄然间和教育的本质目的逐渐疏远,造成了教育实质内容的不公平。

学生会是一个学生自治、自我管理的群众组织,但对于中学学生会来说,更多的是一个学生学习历练的平台。在现实中,中学的学生会并不由、也不宜由学生直接选举产生,而是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就是现有能力,包括学习成绩、语言表达、协调能力、师生认可度等,通过综合评判,学校选择出综合表现最好的学生担任学生会干部。这样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过程公开,看上去很美!

但是,这其中有着难以解答的问题。与大学不一样,由于中学生能力素质、认识水平、思想成熟度远不足够实现自我管理,中学学生会向由学校主导,并不是单纯的学生自治组织,更重要的是一个平台,那么,这个平台就应当是一个公共的共享平台,有意愿在岗位上历练和愿意为大家服务的学生都应当得到机会。这类似于一门选修课,想要学习综合协调、服务管理的学生都可选修。自然,就不能以该学生其它成绩不好而将其拒之门外。当然,由于这门“选修课”教室太小,不能容纳下所有学生,那么,也应该让所有学生都有努力的机会,比如早点“占座”、轮流“上课”等,而不是由于我某门成绩不好(比如语言表达)就永远失去了机会。话说回来,正是我相关成绩不好,所以才想在这个平台进行锻炼啊。

另一方面,学校在主导学生会干部选拔的过程中,出现20:2这样悬殊的男女比例,显然没有真正从中学学生会、从学生会干部的健全人格培养出发,没有从学生会的教育功能出发,而是仅仅将眼光放在了技术性操作上。中学生性别意识上比较自我,本就缺少对异性的互相了解、认同和尊重,学生会干部性别如果“一边倒”,在服务管理中涉及到相关问题时,是否会充分考虑异性同学的特殊性?而如果比例相对平衡一些,无疑也有利于这些少年学生正确的性别意识观念的形成,有利于互相的理解交流,也有利于学生会的正常运行。

说到底,中学学生会干部的选拔,不是搞民主试验,也不能单纯择优录用,而是要准确认识中学学生会的教育平台功能,从中学教育本质出发,从有利于学生成长进步、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培养的角度出发。而悬殊的男女生比例和唯成绩是取的方法,显然与这样的教育目的是不相符合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学生会   选修课   悬殊   中学生   人格   主导   异性   比例   性别   干部   机会   中学   学校   时代   学生   健康   平台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