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 750V耐压用的igbt,可用最高电压与哪些有关?

神行问答288:

750V耐压用的igbt,可用最高工作电压与哪些有关,如何优化提升可用工作电压?一般直流电压最高450V左右,是否可以提高到500V?

参考答案1:

不能简单从450V提升到500V,需要进行测算。如果正常最大450V,工作电压系统来说,要考虑测量系统误差:20V,Torque ripple 误差:30V,载荷冲击:50-70V,开关电压过载: 100-120V,偏离gap:35V,大概600-725V。500V相应的增加了50V,需要的能力范围大概 650V-775V,还是有风险的,有能力的话对每一项做一下测算。

这个问题不能从热老化考虑,应该是高压过载能力的考核,不是热耐久,就像设计机械强度一样,一次损伤和累积损伤类似,要留有安全余量,一旦穿透了就是损坏了,而不是慢慢老化,冷却是热老化相关的,最好仔细核算一下以上各方面的冲击电压,和IGBT厂家确认好能力。

优化项目就是下图这些项目,负载比较基本,不能优化,可以考虑缓存dumper之类的。

650V igbt可以用到450。750V igbt要看系统的能力和各杂项的能力需求,需要问询厂家和自己研发相关的项目。如果电机的扭矩和变速器的波动比较低 负载的缓冲比较好,开关电压没那么高,测量更准确,其他杂项控制比较好 ,完全可以满足 500V。

288 750V耐压用的igbt,可用最高电压与哪些有关?

参考答案提供者:AVL-尹晓飞

参考答案2:

主要与电压应力相关,功率回路设计的好的话,Ls小,自然电压应力小一点。另外也与驱动保护电路相关。直通短路时电压应力是否超750V,能否可靠保护,相间短路时能否靠OC及时保护而不超750V。这些都是考虑的因素。电压高了后损耗也会相应增加一些,也需要关注结温,一般一定电压后会降功率。

驱动和保护做得好是可以到500V的。现在乘用车很多车型的最高电压都到了470/480的样子。也是选择750V的IGBT。

优化也从驱动保护设计,主功率回路设计,有源钳位降低应力等几个方面去解决。

参考答案提供者:阳光电源-贾星辰

参考答案3: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短的篇幅也很难摊开了讲清楚,尝试着用几页的篇幅从原理和一个实际工程案例出发,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

1、影响母线电压选择的主要因素

288 750V耐压用的igbt,可用最高电压与哪些有关?

图 1 三相全控桥式变流器+阻感负载(电机)

对于图 1 所示的三相全控桥式变流器+阻感负载(电机)的拓扑,三相共 6 支 IGBT,在稳态下每个 IGBT 的 CE 之间最大承受的电压 VCE 为母线电压 Udc,在开通关断过程中,IGBT实际承受的电压为上述稳态电压叠加一个瞬时的峰值电压,由于 IGBT 的最大阻断电压 VCES没有裕量,超过了一定会过压损坏,所以实际承受的电压为上述稳态电压叠加一个瞬时的峰值电压,由于IGBT 的最大阻断电压 VCES没有裕量,超过了一定会过压损坏,所以实际选择母线电压时要在 IGBT 给出的最大阻断电压 VCES基础上留出足够的裕量。将上述过程用式子表示为,

VCE=Udc +Vpp<VCES (1)

式(1)中,VCES 由 IGBT 的 datasheet 可以查询,在 IGBT 安全工作的前提下,如果要确定母线电压 Udc,必须知道 Vpp 。而 Vpp 的产生与 IGBT 动态换流过程有关,其数值与变流器主回路(主要是杂散电感 ESL、主电容电容容值)、母线电压、流过 IGBT 的电流等都有关系,尤其是主回路设计不同,导致 ESL 相差很大,对应的 Vpp 会有几倍的差值。好的主回路设计方案下,Vpp 可以控制的较为合理,满足式(1)时可以选择相对较高的母线电压,反之,则只能选择较低的母线电压来保障 IGBT 的电压安全。

下面将以图 1 中 a 相上管 IGBT 为例结合换流过程对 IGBT 承受的稳态及动态电压情况进行说明。

产生 Vpp 的机理:Vpp的产生主要与 IGBT 的关断过程有关。A 相上管的 IGBT 关断后,集电极电流 ic 迅速下降。此时 dic/dt 为负值,将在负载电感 Ls 上产生过电压,使下管 IGBT的反并联续流二极管正偏,流过负载的电流由上管 IGBT 转移到下管的二极管续流回路。此外,负的 dic/dt 引起的杂散电感Lσ的压降为uσ= Lσ × dic/dt ,电压uσ加在 IGBT 两端使 IGBT电压 VCE出现瞬时的关断过电压 Vpp,如图 2 所示。

在主回路不变的情况下,Vpp 还受到关断时刻 IGBT 集电极电流iC 的影响,iC 越大,则Vpp 越高,所以,一般评估 Vpp 都是在最大的工作电流下做的。

288 750V耐压用的igbt,可用最高电压与哪些有关?

图 2 关断过程波形(VGE,VCE)

需要注意的是,在 IGBT 短路时集电极电流 iC会远大于上述评估时的最大工作电流,关断短路电流的 di/dt 会更高,因此短路时电压尖峰 Vpp 会更高。所以有可能出现,驱动器发现了 IGBT 的短路现象,并且也及时关断,但是由于 dic/dt 太高,产生了非常高的电压尖峰,在短路保护发挥了作用,有效的关断该短路电流后仍然可以击穿 IGBT。

总结: IGBT 的 VCE 电压尖峰,它是主回路杂散电感与 dic/dt的乘积,通过观察这个尖峰,可以评估 IGBT 在关断时的安全程度。Vce 尖峰一般都客观存在,在短路或者过载时,这个尖峰会达到最高值,比正常工作时要高得多,通过优化主回路设计(低感叠层母排、主电容、IGBT摆放方案、增加吸收电容等)或者使用有源钳位电路(Active Clamping) ,可以对上述尖峰电压进行抑制,但是无法完全消除。

考虑到主回路设计水平不同,工作电流不同,为了保证电压安全,一般工程中采用的经验公式为: VCES=1.7Udc~2Udc。

比如,英飞凌的 HP1 模块手册中关于该款模块适用的母线电压如图 3 所示。

288 750V耐压用的igbt,可用最高电压与哪些有关?

图 3 英飞凌推荐的 HP1 模块直流电压

2、工程实例

下面以使用英飞凌 PrimePack2 的一款 1200A/1700V 模块的变流器为例,对如何选择变流器的母线电压进行说明。

该型 IGBT 模块核心参数为:

最大阻断电压 VCES=1700V;集电极标称电流 iC=1200A;

最大短路电流承受能力:4200A@TVj=175℃,tP ≤10 μs。

288 750V耐压用的igbt,可用最高电压与哪些有关?

图 4 PrimePack2 模块关键参数

VCE的评估一般都是基于双脉冲实验进行的。

选择的母线电压为 1000V,分别给出了额定电流及短路电流下的动态过程。

1)额定电流下的正常换流

变流器的额定电流峰值为 1000A,当流过 IGBT 模块集电极的最大电流 iC=1000A 时关断 IGBT,关断过程的双脉冲实验波形如下图 5 所示。关断后 Vpp=220V,关断动态过程结束后VCE=1000V(母线电压)。关断动态过程中 VCE=1220V<1700V,系统电压安全。

288 750V耐压用的igbt,可用最高电压与哪些有关?

图 5 额定电流下正常的关断过程中 VCE 波形

2)短路保护时关断过程

人为制造一个 10μS 的直通短路故障,触发驱动的短路保护,保护前后的波形如图6 所示。保护起作用封脉冲使得 IGBT 关断后,Vpp=320V,关断动态过程结束后VCE=1000V(母线电压)。可以看出,短路电流较大,在短路时关断 IGBT 会产生更大的VCE 尖峰,关断动态过程中 VCE=1320V<1700V,系统电压安全。

288 750V耐压用的igbt,可用最高电压与哪些有关?

图 6 上下桥臂直通触发短路保护后 VCE 波形

结论:

针对工程案例的情况,母线电压取Udc=VCES/1.7=1000V,额定电流以及短路电流关断IGBT 瞬间造成的 VCE都在模块的承受范围之内并留有 300 多伏的裕量,所以系统是安全的。

进一步讲,由于案例中的变流器的主回路经过了优化设计,杂感 ESL 较小(大约 50nH),换流动态过程中 VCE 的尖峰被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因此,理论上该案例中母线电压可以继续提升,但是考虑到双脉冲实验较实际的电机负载实验更为理想一些,所以电机负载时 VCE的尖峰有可能会更大。

如果实际需要,母线电压与模块的 VCES 的下述式(2)关系不能满足,则需要在主回路设计、驱动电路设计(比如有源钳位电路保护电路)多下功夫,产品设计出来实验进行驱动电路考核时尤其是要进行短路保护试验,保证触发短路保护后 VCE 不会超限。

Udc ≤ 1/(1.7 ~ 2)VCES (2)

除非有特殊要求,电压的裕量强烈建议留足,因为过压不像过流,短时的过流如果 Tj 温度控制好的话不会坏管,但是 VCE 过压和 IGBT 损坏之间是个必然因果关系,不需要其他任何的前提条件,所以选择母线电压要慎重。

参考答案提供者:中科院电工所-张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电压   变流器   集电极   稳态   母线   耐压   波形   尖峰   应力   回路   负载   电流   模块   过程   动态   工作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