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烧光20亿,叮咚买菜欲靠IPO“续命”?

有的公司IPO是因为水到渠成,有的并不是。遗憾的是,叮咚买菜属于后者。


近日,多方消息显示,叮咚买菜欲漂洋过海在美上市,并计划募资3亿美元。


一年烧光20亿,叮咚买菜欲靠IPO“续命”?


自社区团购火了之后,关于它的争议从未停止。


尽管如此,巨头们还是挤破头也要分一杯羹,但百亿资金砸入市场,仍看不到出口在哪里。


叮咚买菜像是其中的异类,没有巨头背景,却依旧苦苦支撑。


一年烧光20亿,还能撑多久?


互联网的春风让各行各业的面貌都发生巨大变化,生鲜领域同样如此。


早在社区团购之前,生鲜电商行业已是“人头撺动”,各家使出浑身解数,试图“一统江湖”。


生鲜大军战况激烈,倒下者无数,活下来的是少数。


叮咚买菜自2017年才开始转型做生鲜,算不得“前辈”。


但和很多刚开始涉足生鲜领域的企业一样,叮咚买菜同样需要资本扶持。


所幸一开始资本市场对它的态度尚佳,诸如红杉、高榕都曾友好“打钱”。


资本的助推让叮咚买菜实现疯狂扩张,跑马圈地成了其首要目标。


一年烧光20亿,叮咚买菜欲靠IPO“续命”?


仅2020年一年,叮咚买菜便将触手伸到全国所有重要省份,烧光20亿之多。


但烧了这么多钱,叮咚买菜却始终入不敷出,难以找到盈利途径。


这也意味着,它扩张越多“地盘”,亏损越大,实际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与此同时,进入2021年,阿里、腾讯、美团、拼多多携巨款杀入社区团购,更是让叮咚买菜慌乱不已。


这些财大气粗的巨无霸们个个来势汹汹,徒留叮咚买菜在夹缝中拼命求存。只是它究竟能撑多久,便不得而知了。


IPO强行“续命”?


刚过去的一年里,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全国生鲜电商平台中有14家拿到融资,却没有叮咚买菜的身影。


纵观叮咚买菜的融资历史,其中8次发生在2018-2019年,涵盖几乎所有主流资本机构。若叮咚买菜想寻找新的“靠山”,非常困难。


去年5月,媒体发布消息称叮咚买菜又获得新一轮融资,但创始人很快回应是谣言。


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叮咚买菜已经一年没有资金注入了。


一年烧光20亿,叮咚买菜欲靠IPO“续命”?


雪上加霜的是,叮咚买菜的开销却额外高,尤其在获客成本上。


由于竞争对手入局早,已经建立一定的品牌效应,叮咚买菜除了花钱“买”客户,别无他法。


除了扩张,补贴、奖励成了叮咚买菜最大的支出。


但和盲目圈地带来的后果一样,这样做让叮咚买菜陷入客户越多,亏损越大的怪圈中。


据媒体报道,在深耕3年的“大本营”上海,叮咚买菜每获得一个客人仍要亏5元,更不用说在其他城市了。


按照叮咚买菜现在的进程来看,若想实现盈利,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通过IPO获得资金,已经成了叮咚买菜唯一的“救命稻草”。


上市了,然后呢?


可即便是在美国“割韭菜”,也不道德,IPO之后呢,叮咚买菜何以立足?


回归到无数失败生鲜玩家,和叮咚买菜的商业模式上,基本可以概括为:先靠一级市场融资扩张,然后靠着补贴培养用户习惯,以期盈利。


说起来简单,但其实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足以致命。


一年烧光20亿,叮咚买菜欲靠IPO“续命”?


畅销书《精益创业》中提出过一个名为MVP(即“最简化可实行产品”)理论,被很多互联网创业者奉为圭臬。


但叮咚买菜自诞生之日起,便只知道冒进,忘了何为“轻装前行”。


资本可以让企业更上一层楼,也可以使其万劫不复,关键看创业者持何种心态。

所以,叮咚买菜此刻聚焦的问题应该是“凭什么上市”,而非“必须上市”。



- END -

一年烧光20亿,叮咚买菜欲靠IPO“续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巨无霸   奉为圭臬   红杉   漂洋过海   轻装   生鲜   圈地   创业者   融资   多久   资本   资金   领域   客户   数码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