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私塾没有科学教育?

古代私塾教育大多都是侧重于文学和政治以及道德风化的教育,却没有科学教育,为什么不强调科学教育呢?

为什么古代私塾没有科学教育?

因为那时候没有科学产生吗?不对,应该有,四大发明的出现验证了科学的进步,但为什么不会走进私塾教育呢?或许和体制本身有关系。封建王朝实现大一统之后,要通过科举取士,而科举刚刚兴起的时候并不是只考一篇文章,而是要加考一些诗词歌赋,还要考试骑马射箭,后来才发展成为只考一篇文章。或许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科学的概念,人们还活在蒙昧之中,崇尚迷信,崇尚刀兵铁马,只要拥有武力就能够征服天下。但治理天下就不能仅仅靠武力了,需要文官,需要文治武功配合。于是,科举最先设立的时候就采用了文武都考的模式,让参与考试的举子“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但也仅仅限于文武全才,而并非有什么科学的精神。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有了很多的发明。公输班造的木鸢能飞三天不落地,还造了攻城用的云梯,还发明了鱼漂胶,伞、锯子等东西,如果朝着这条路走下去,可能中国文化的历史就要改写了。汽车、飞机等发明创造的专利也一定会出现在中国,但很可惜的是,这条道路走不通,或者说体制不允许走这条道路。封建社会重男轻女,剥夺了妇女的受教育权利,等于剥夺了将近一半的社会生产力和创造才能,而男人们执政之后只会互相倾轧,搞宫廷斗争,要不就带兵打仗,去抢人抢地盘抢粮食,对于科学发明只是不重视,甚至视为“奇技淫巧”。因为他们知道上千年的发展中,只有武力最强者说了算,遵循的都是赤裸裸的丛林法则。要是重视科学,也仅仅限于天象仪的制造,造纸等技术的发明创造,却不会利用,用火药制成鞭炮,却不会制造枪炮,用司南去看风水,如果说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那么国内的这两项技术远远不如国外采用这两项技术之后发展得更好,文化传播也更迅速。从妇女受教育权力的被剥夺就可以看出来,封建王朝的教育并不是人人能够享有的,而且即便印刷了书籍,也只能让特定的权贵进入图书馆,私人图书馆并不多,而书生们要想读书,就一定要读那些备考的“四书五经”,还不能进入国家图书馆查阅资料。如此一来,就会催生读死书的现象,而且愈演愈烈,不可遏制。

为什么古代私塾没有科学教育?

“四书五经”里面没有科学什么事儿,只是一些文学、礼学、易经、史学等东西,却没有理科的数学、物理、化学什么事儿。如果说易经属于算学,也只是牵强附会,却没有系统的西方数学来得更直接,来得实用性更强。至于物理和化学根本就谈不上,但明明四大发明已经涉及了物理和化学的知识,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呢?因为统治者不允许发展。火药要是制成了厉害的枪炮,王朝政治就会出现危机;司南要是不用测风水,用来航海,岂不是要引入外敌,这和闭关锁国的政策大大抵触,造纸术和印刷术虽然能够大批量印刷书籍,但造价并不低,也让朝廷牢牢掌控。也就是说,皇帝已经把民间的财富搜刮殆尽,只留给老百姓一些必须的生存资料,而大部分财富都要供养庞大而臃肿的官僚集团,还要要维持皇宫内的奢侈生活,到哪里去鼓励发明创造呢?就是有科学研究的人才和精神也会被这种体制牢牢束缚,不得发展的。源源不断的财富供养了官僚集团,而官僚集团反过来对人民进行牢牢地控制,科学还被冠以“奇技淫巧”的污名,在提倡道德风化的民间,谁还会去干关于“奇技淫巧”的发明创造呢?

还是进私塾读书最重要,起码可以谋取功名利禄,一辈子也就算是成功人士了。要是喜欢“奇技淫巧”,就会被人们嘲笑为疯子或傻子,当然一辈子也就一事无成了。人们在这种政治体制的引导下,会“穷学文,富学武。”要为国家出力,当然也要为自己的一生负责。国人功利心很强,国家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什么就不学什么,学了也是白学,不管用,自古就有“学以致用”的古训,而参加科举考试最重要的就是可以“学以致用”。哪怕毫无做官经验的书生,考中之后就要做官,摇身一变成了权贵,慢慢地也就学会做官了。但学会做官以后,恐怕已经和当初“修齐治平”的政治理想背道而驰了。

为什么古代私塾没有科学教育?

私塾教育就是一种功利化教育,从孔子开始就要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为了谋求政治地位,而不是为了获得什么科学发明,当然,他们的出发点是错的,那就是以天下为己任本身是不可能实现的。天下是皇帝的天下,而不是读书人自己的天下,当他们做了官之后就会知道,自己以前的理想是多么的幼稚可笑。

于是,在重重夹缝中生长的科学精神终于走上了歧路,直到外来文化刺激之后,封建王朝才开始从美梦中醒来,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了。虽然起步晚,但承认不足,勇于学习,精神可嘉。只是被上千年私塾教育耽误的科学教育已经大大落后,如果当初有了科学教育,是不是会好一些呢?当然不会好,那是由封建体制决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私塾   易经   奇技淫巧   造纸术   司南   科学   印刷术   学以致用   枪炮   科举   官僚   体制   古代   政治   精神   数码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