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地理上的支撑点就没有精神上的支撑点

爱默生曾经说过,没有地理上的支撑点就没有精神上的支撑点。或许地理的支撑点对于人类来说太过于重要了,即便被很多人忽视,也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没有地理上的支撑点就没有精神上的支撑点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人在小时候会受到特有的地域环境的影响,要把出生地当作故乡,还会具备故乡的乡音乡情,当然还会有一帮淳朴热情的父老乡亲。即便长大以后,离开了家乡,还是会时时想念故乡的山山水水,一听到乡音便会产生天然的亲切感,要“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了。人的根在故乡,不管漂泊在外的游子行程多么远,哪怕到了异国他乡,也会时时想念故乡的。尤其是人老了之后,更会想念故乡,就好像叶落归根一样,想要回到出生地,再次回顾儿时的时光。而且,故乡的文化、美食等都会影响一个人,让这个人久久难忘。当然,这种文化或美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但在故乡人的眼里一定是最好的,最亲切的。

地理上的支撑点其实是心理上的支撑点,只是语言一项就能暴露人的出生地。操着浓重的乡土口音,到外地读书或工作,只要一出口就马上被当地人认为是外乡人,而当地人说的也是当地人的家乡话,并非根正苗红的普通话。于是,在外地生活时间久了的人就会学会外地口音,等于学会了一门外语。等他回到家乡的时候,要改回家乡的口音,有的很随便就能改过来,有的硬扯却扯不过来了,只能改用普通话,就会被家乡人笑话,说他忘了本。要是他敢说别的地方的方言,就更要遭到家里人指责了。或许,家乡话已经成了渗透到故乡人意识形态深处的无法改变的东西。毕竟没他们从小就学家乡话,而所谓的普通话也只是在看电视、电脑、手机的时候看到,在学校听老师说过,或者在学校就说普通话,而一出校门就改回了家乡话,算是时刻牢记家乡的恩情,时刻不忘本了。地理上的支撑点让人有了思想的根,无论到哪里都会说自己是哪里的人,除非故乡很落后,也就不愿提起了,但在他们心目中还是时时有一个理想的故乡存在的。

没有地理上的支撑点就没有精神上的支撑点


地理上的支撑点更多地表现为文学、文化的存在。那些大作家写的小说以自己地理上的支撑点来构思,大多都在写故乡。莫言的高密东北乡,阎连科的耙耧山脉,张炜的胶东,王安忆的上海弄堂等等,无不在地理的支撑点上扩展开来,哪怕是虚构也有一个现实的基础,而这个基础就是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离开了地理支撑点的写作无疑是虚构得离谱的东西,而作家写作的文化根基基本上就是对自己影响深远的长期构思的地方。如此一来,文学的地理支撑点大多都是作家体验深刻的地方,也是负载了地域文化的特殊地方。伟人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说的是民族文化,以其独特性可以享誉全世界。民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地域文化,民族聚居区内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可以滋养一个民族的精神,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安塞的腰鼓、蒙古的摔跤、天津的相声、北京帝都文化等等,都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受到世界的关注。这些地方出来的人没有不知道自己故乡文化的,甚至还会滔滔不绝地说起来,自觉做起了文化传播者。

精神的支撑点来自于地理上的支撑点。东北人的剽悍,南方人的婉约大多都出自一方水土的特点,而多数人离开家乡之后仍然带有家乡人特有的脾气秉性,不能一时扭转过来,也不能立刻融入高速发展的城市文明。但他们有自己的道理,就是不忘本。到哪里都要知道自己是哪里的人,也知道自己祖先是什么脾气秉性。在他们眼里看来,进了大城市就成了唯唯诺诺的一群,庸庸碌碌过一生就算是丢了脾气,忘了本,还不如在家乡自由自在地生活一辈子呢。虽然这种想法不利于城市文明的发展,但足可以让故乡人保持自己固有的脾气,硬气地活下去。也正是因为这种硬气,让地域文化保持了下来,没有被城市文明所同化,也没有随着互联网大潮而消失。即便有人总结了地域文化对人的影响,说什么哪里的人都是骗子,哪里的人都是黑社会云云,其实都是以偏概全和捕风捉影的说法。地域文化凸显了人们的性格,但并不等于所有处于哪个地方的人都是一样的性格。北方人爽快,但也有扭捏作态的;南方人柔婉,但也有刚烈之辈,当然不能一概而论。

那么,地理上的支撑点是不是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古语云:“英雄不问出处。”要有意忽略英雄的出生地和发展的地方,就是要去除人们的地域偏见,让英雄获得应有的光荣,为社会做出贡献。但英雄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英雄也有故乡,很可能受了故乡地域文化的影响。“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古已有之,但也要看到,时代不同了,地域文化也在发展,慷慨悲歌之士不只是燕赵独有,别的地方也会有。

没有地理上的支撑点就没有精神上的支撑点


地域文化会发展,精神也会发展。但不管人们怎样否认,故乡以及地域文化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如果自认为已经脱离了地理上的支撑点,那么等到老了的时候就会明白,故乡对于一个人是多么重要了。外国华侨想念故乡,进而想念故国,当故乡或故国有难的时候慷慨解囊,无私奉献。在外国学有所成的科学家回国报效祖国,其实并非只是为了科学,而是为了故乡和故国。

失掉了故乡是可悲的,古人讲“背井离乡”百般困难,而现在背井离乡的人越来越多,逃离农村,走向城市,似乎已经不可阻挡。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他们在城市打拼的时候,甚至在城市定居的时候,梦里屡屡会回到那亲切的故乡,寻找自己精神的支撑点,当然也会泪湿衣襟,长太息以掩涕兮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支撑点   乡音   燕赵   故乡人   地理   家乡话   故国   出生地   地域   故乡   家乡   英雄   地方   数码   城市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