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是未来吗?是

从起源来讲,电动汽车的产生并不比内燃机汽车晚,两者都在19世纪出现。然而在20世纪初,电动机被用来作为内燃机的启动电机,让内燃机的启动更加方便,同时福特的T型车借助生产线技术,成本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从850美元降低到260美元,而电动汽车可怜的续航和笨重的电池根本没有一点优势,所以此后几十年的汽车市场,就基本上没有电动汽车什么事了。

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让人们意识到石油有可能不靠谱,电动车重新踏入舞台,虽然之后的石油价格降低和高昂的电池成本让电动车的发展充满坎坷,但是电动汽车的大方向算是确定下来了。进入21世纪,人们对低碳和环保的要求,使得电动汽车开始遍地开花,不论是混合动力、插电混合还是纯电动,在近十年的发展速度都比以往快的多。当然,混合动力和插电混合更像是从内燃机驱动往电力驱动大方向中的过渡阶段,混合动力不论是否插电,其成本一般都是要高于普通内燃机汽车的,所以长远来看,纯电动才是可预见未来出行的核心。

下面我们来分析分析纯电动汽车的各个部分,看一下纯电动汽车的优势和不足。

电动汽车是未来吗?是

动力系统:除去电池,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主要就是变流器、电动机和变速器了。变流器,你可以认为是某种特殊的变频器(虽然不是所有的电动汽车都是交流驱动,但其原理和变频器是一样的),都是非常成熟的技术。电动机就更不用多说了,虽然高性能的车用电动机造起来不太容易,但是车用的普通电动机可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变速器就更简单了,电动机远大于内燃机的的调速范围就注定了电动汽车不需要复杂的变速器,很多电动汽车都是使用单速变速器甚至可以完全去掉变速器。整体来讲,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比较成熟,结构也更简单,更易于维护,成本也更低。

车身:电动汽车的车身,实际上比传统汽车更容易布置,电动汽车的大件就是电池和电动机。只要安置好电池和电动机,车身就差不多了,而电动机的体积普遍小于同等性能内燃机,同时减少了变速箱、复杂的水冷系统、油管、排气管路等部件,使得电动汽车的车身设计更为容易。当然,目前情况下电池组的重量比较大,一般为数百公斤,所以电动汽车车身的轻量化明显要求更高,但这方面一则可以借鉴燃油车轻量化的技术,另一方面随着电池技术的提升,电池本身的比能量会逐渐上升,电池组重量会不断下降。

电动汽车是未来吗?是

智能化与自动化:这方面可以说是电动汽车胎里带来的优势。电动汽车控制起来更为容易,控制部分的整体结构比传统汽车要简单许多,加上丰富的传感器系统和强大的运算能力,让电动汽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更容易实现。所以,未来的智能出行,其核心肯定是电动汽车。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说过,无人驾驶技术迅速发展,甚至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虽然目前无人驾驶相关的交通设施、法规方面还没有跟上,但是这方面的快速发展,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普遍承认,毋庸置疑。

电动汽车是未来吗?是

电池:要说目前电动汽车软肋,那主要就是电池了。2018年,每kWh的三元锂电池售价大概在2000元左右,如果续航能够满足实用性要求(以大于500km续航为例),一般电池组容量要在60kWh以上甚至更高,而仅仅电池部分的成本就是12万元,所以目前电池组是电动汽车成本的大头,也是最大的软肋。只要电池组容量更大,我们就可以获得更为强大的动力和更为理想的续航。动力方面,现在的电动汽车性能已经明显优于传统汽车,而当电池的成本继续下降,续航能够达到与燃油车相当的程度,成本与燃油车辆相当,那么电动汽车的软肋就完全没有了。

接下来,我们可以看一下近几年电池容量和成本的变化曲线。(单位为美元每kWh)

电动汽车是未来吗?是

电动汽车是未来吗?是

麦肯锡咨询公司报告指出,受益于电池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电池组的平均价格已经由2010年的1000美元/千瓦时大幅下降至目前的227美元/千瓦时。我国计划在2020年达到每kWh1000元,也就是比目前降低一半;美国通用公司在今年12月初表示计划在2022年把电池价格降低到每kWh100美元,这意味在2~4年内,现在的电动汽车的整体成本将要降低30%到50%。

怎么样?看完后,你是不是觉得电动汽车非常有戏?而且这出大戏近几年就会上演!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电动汽车的软肋几乎只有电池成本和续航这一部分,而近几年电池的技术的迅速发展,让这种软肋越来越硬。更加简单可靠的动力系统,简洁明了的车身,加上智能化和自动化这种先天优势,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沈晖说的“对于汽车行业来讲,未来两到三年将是爆发的前夜。”。

沈晖是不是吹牛?我们来看看威马量产车的情况吧。

电动汽车是未来吗?是

威马的量产车续航达到600公里,这个数字满足了绝大部分人的出行要求,对于续航里程来讲,500公里和800公里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200公里和500公里确实天壤之别,所以威马量产车的续航可以说是非常理想。而20万元主流价位区间,应该是更为吸引人的,毕竟这个价格不同于四五十万以上的高端车,20万元区间本来就是关注度非常高的区间,也是具有庞大用户群的价格区间。同时,这款量产车具备丰富的智能交互功能,已经完成了200万公里的测试,将于2018年在威马汽车位于温州的智能制造工厂量产下线。

看到这里,我觉得结论已经出来了:以电动汽车为核心的未来出行是早晚的趋势,且这个趋势来势如此之凶猛,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内迅速铺开。这时候的市场,大家都知道,早来的有肉吃,晚来的汤都没得喝。

所以,对于BAT这种坐拥千亿资本的主,遇到作为未来出行核心的电动汽车,谁不投谁就是傻子。

正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又曰,干柴烈火,豺狼虎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软肋   电动汽车   电池组   变速器   内燃机   量产   电动机   区间   车身   电池   成本   美元   未来   动力   汽车   系统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