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考试统一试卷可行吗?明朝科举曾尝试过,最终酿成恶果

全国考试统一试卷可行吗?明朝科举曾尝试过,最终酿成恶果


最近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考研日,一个让无数学子重新选择奋斗平台,开辟新的人生道路的重大机会。


而经历过考研的人都知道,考研初试的试题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两部分。


参加全国统考的院校,公共课的政治、数学、英语等,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则由各院校和专业自主命题。


而非全国统考的院校,部分的公共课和专业课采用自主命题。


全国考试统一试卷可行吗?明朝科举曾尝试过,最终酿成恶果


也许有人会问,为何考研的命题和录取不能做到全国统一呢?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全国性的招录考试里面。


最典型的就是高考,相信不少考生都吐槽过,各省份试题难度和录取分数线不统一,导致自己的分数在省内可能不算什么,但去了其他省份完全可以上很好的大学。


此外公务员考试也有国考、省考和市考之分,其中省考也是由各省、直辖市自主命题和录取。


全国考试统一试卷可行吗?明朝科举曾尝试过,最终酿成恶果


其实这些考试之所以不采取全国统一命题和录取,而是各省份单独命题、单独划线的做法,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平性。


毕竟,绝对的公平最终带来的只会是不公平,这在历史上是有过教训的,明朝的科举就曾统一全国考卷,结果惹出大乱子。


明朝科举录取引发的南北矛盾


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朝廷照常公布本年的科举考试中举榜单。


按道理每一次科举的结果都必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然而这次科举的结果,居然引起了中国北方几乎所有读书人的愤怒,原因很简单——中举的51名考生全是南方人。


这51名中举的士子被选去参加由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主持的殿试,最终来自福建闽县的陈安高中状元,江西吉安的尹昌隆为榜眼,浙江会稽的刘谔为探花。


全国考试统一试卷可行吗?明朝科举曾尝试过,最终酿成恶果

明代殿试场景图,殿试由皇帝亲自主考


然而来自长江以北的士子竟无一人入榜,不禁让北方的读书人感到颜面扫地。


巧合的是那一届科举的主考官刘三吾、白信蹈也都来自南方,于是北方士子便认为是主考官徇私舞弊,偏袒南方考生。


当时的北方士子大为不满,纷纷质疑此次科举的公平性,并联名上书朝廷,状告身为南方人的主考官刘三吾和白信蹈舞弊、偏袒南方考生。


一些落第的北方考生更是到处游行闹事,局势一发不可收拾。


全国考试统一试卷可行吗?明朝科举曾尝试过,最终酿成恶果

古代科举放榜场景图


这件事情最终传到朱元璋耳中,让他大为恼火。毕竟朱元璋是草根阶层出身,又是开国皇帝,以清廉自居,自然无法容忍手下官僚的贪赃枉法。


于是朱元璋迅速下诏,成立了一个十二人的“专案组”,重新查阅已被录取的51名南方考生的试卷,并从落第的北方考生中再挑选水平相对优秀的试卷,以增加北人上榜的数量。


全国考试统一试卷可行吗?明朝科举曾尝试过,最终酿成恶果

明太祖朱元璋


然而调查结果却十分尴尬,51名南方考生的试卷并未发现任何问题,相反那些落榜北方学子的试卷,不仅文笔、内容异常糟糕,而且还使用了不少犯禁言论,根本无法符合上榜标准。


事实证明当时北方学子的学识水平确实远不如南方学子,北人落第与刘三吾、白信蹈等考官的责任无关,本次科考的公正性毋庸置疑。


然而这个调查结果并未能让北方考生们服气,他们提出抗议,认为是刘三吾等人贿赂调查人员,故意抽调北方学子当中不及格的试卷来与南方学子的优秀试卷作对比,结论荒谬不可靠。


全国考试统一试卷可行吗?明朝科举曾尝试过,最终酿成恶果

明代殿试场景图


于是消息传出,北方各地民怨沸腾,不少北方官员都为考生鸣冤,要求朝廷继续彻查科举结果,一些北方官员甚至还带头闹事,在朝堂上攻击南方官员。


朱元璋眼看局势越来越不利于社会稳定,便只好让刑部彻查本次科考的所有主考官员。


然而刑部为了邀功,对刘三吾、白信蹈等人严刑拷打,最终屈打成招,罗织出一份“营私舞弊”的供词。


朱元璋对供词信以为真,一怒之下便要处决所有主考官员,但念在78岁的刘三吾年事已高,又是学术成就极高的大儒,且为国家做过贡献,便免其一死,改为流放边疆。白信蹈等其余主考官员则被凌迟处死。


全国考试统一试卷可行吗?明朝科举曾尝试过,最终酿成恶果

刘三吾画像


至于那一届科举的状元陈安则成为下场最惨的“背锅侠”。他因为成绩最好,却因此成为舞弊嫌疑最大的人,最终以科举作弊的罪名被判处车裂之刑。其余50名入榜考生也被撤销中举资格。


事后朱元璋又重新组织一次科举,最终录取的61名考生,包括前三甲在内无一例外全是北方人,此时北方学子的愤怒才得以平息。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洪武南北榜案”。


“南北榜案”背后的地域教育资源不公


一场考试里出现的地域偏差问题,放在今天顶多就是一个网络热点话题,然而在明朝却险些引发社会动乱,最终酿成冤假错案,导致数十名主考官员和一名状元的惨死,代价不可谓不大。


而“南北榜案”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北方与南方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对等。


隋唐时期北方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在科举制度刚兴起的时候,历届科考的中榜者大多为北方士子。


全国考试统一试卷可行吗?明朝科举曾尝试过,最终酿成恶果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代中国文化中心在北方,科考中举者也多以北方士子为主


然而中国随后经历了安史之乱、五代十国、靖康之乱等多场战乱,北方的社会生产力被严重破坏,导致人口大量南迁,中国经济和文化重心也逐步南移。


而到了宋元时期,中国北方地区被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统治,包括科举制度在内的汉人文化在北方也陷入了长期的停滞、式微。


全国考试统一试卷可行吗?明朝科举曾尝试过,最终酿成恶果

元世祖忽必烈,元朝期间中国科举制度曾一度被废止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时期南方的文教事业迎来了黄金时期。由于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加上宋代南方繁华富庶,促成理学在南方的兴起。


全国考试统一试卷可行吗?明朝科举曾尝试过,最终酿成恶果

《清明上河图》,两宋时期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开始南移


两宋时期的南方文人才子辈出,私塾、书院遍地开花,浓厚的文教氛围大幅提升了南方学子的文化水平。


全国考试统一试卷可行吗?明朝科举曾尝试过,最终酿成恶果

朱熹讲学图


而直到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以后,中国北方才重新回到汉人的统治之中,当地的学子才有机会重新接受汉人的儒家文化教育。


反观同时期的中国南方,由于文化根基牢固,科举制度发达,出身南方的士子从小接受的教育便远比北方士子要完善得多,这也导致明朝初年南方学子一度在科举考试中碾压北方学子现象的出现。


全国考试统一试卷可行吗?明朝科举曾尝试过,最终酿成恶果

明代全国科举考场——南京江南贡院


然而明朝政府一开始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仍然按照隋唐以来的传统习惯,科举考试由全国统一命题,把教育资源严重不对等的南方与北方的学子放在同一平台上竞争,才导致“南北榜案”惨剧的发生。


照顾落后地区考生的“南北卷”制度


经历“南北榜案”以后,明朝吸取了教训,开始照顾科举制度中存在的南北地域差异。


到了洪熙元年(1425年),明朝科举开始采用“南北卷”制度,“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


即规定往后的科举考试中,按照南方60%和北方40%的比例录取进士,以实现地域录取平衡,照顾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北方地区考生。


全国考试统一试卷可行吗?明朝科举曾尝试过,最终酿成恶果

南京江南贡院内部复原的古代科举考试试室


而到了宣德、正统年间(1426-1449年),为了照顾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等当时文化教育水平更为落后的西南地区,明朝又增设“中卷”制度,在南方人原有的60%的录取名额中再划出10%的名额给予西南地区考生。


“北中南”三卷制度至此一直实行至明朝灭亡。


全国考试统一试卷可行吗?明朝科举曾尝试过,最终酿成恶果

明代科举考试复原场景


而后来的清朝也把这项制度继承、保留下来。由于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为了维持统治的稳定性,对待汉人的科举制度也比明朝更为慎重。


例如清朝在每一个省份实行不同的录取名额,形成科举“分省录取”的制度,最大限度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地域公平性。


全国考试统一试卷可行吗?明朝科举曾尝试过,最终酿成恶果

南京江南贡院内还原的清代科考场景


照顾文化教育水平落后的地区,自此成为中国历代考试制度的一大共识。毕竟我国领土辽阔、人口众多,地域发展不平衡是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的问题。


不论是过去的科举考试,还是现在的高考、考研还是国考,如果全国统一命题和开放录取名额限制,教育资源相对发达的地区,录取人数必然会比教育资源不发达的地区要多。


全国考试统一试卷可行吗?明朝科举曾尝试过,最终酿成恶果

电影《赤狐书生》中古代士子进入科举考场的情景


这样就会导致不发达地区的学生感受到不公,进而发展成地域矛盾、对立的局面,这是不利于国家和社会整体的稳定的。


国外也有类似的情况,例如美国的高校录取制度,对于黑人、印第安人、拉美裔等整体受教育程度相对滞后的少数族裔,也会在录取标准和比例上给予一定的照顾政策。其目的也是为了维持不同族裔接受教育的公平性,以缓和国内的种族矛盾。


全国考试统一试卷可行吗?明朝科举曾尝试过,最终酿成恶果


分省命题、录取的制度,表面上是牺牲了发达地区部分考生的利益,但也保证了每一个人都有被选拔的机会。


全国考试统一试卷可行吗?明朝科举曾尝试过,最终酿成恶果


适当牺牲小公平,换取社会整体的大公平,看似不公平的背后才是真正的公平。


毕竟无论来自哪里,只要你足够优秀,都终将取得成功。


最后祝愿考研的学子都能被自己心仪的院校和专业录取!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明朝   科举   士子   试卷   殿试   考试   主考   科考   恶果   命题   学子   地域   考生   官员   时期   制度   全国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