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男子汉不许哭”?比起男子气概,父母更该告诉儿子这6件事

“你是男子汉不许哭”?比起男子气概,父母更该告诉儿子这6件事


有次周末我带孩子去游乐园玩,很多小孩当时抢着要玩新开的项目,两个小男孩因此产生了一些推搡,差点打起来。


尾随在后的双方父母赶紧拉开孩子,互相道歉后,各自批评了自家孩子几句。其中一个小男孩被父母安抚后,脸一下子阴转晴,拉着一起来的小伙伴去别处玩了。


而另外一个小男孩情况则完全不同,被爸爸训了几句话,全程嘟着嘴不出声、脸涨得通红,过一会儿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你是男子汉不许哭”?比起男子气概,父母更该告诉儿子这6件事


察觉到身边的人都看向这边,小男孩的爸爸脸色瞬间变得难看,马上提高音量对儿子说“别动不动就哭,小小男子汉有泪不轻弹,赶快把眼泪给我憋回去!


男孩天生就应该坚强吗?


那天回到家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反思当天遇到的情况。


孩子之间的哭闹本来是常见的事情,但在现代社会中,很多父母似乎会对女孩的软弱表现抱以同情理解、认为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放在男孩身上,一旦他们表现出任何哭哭啼啼或者懦弱无能的情绪,就会被斥责:


"女孩子才会哭。"

“不要让别人笑话你。”

“要像个男子汉,别扭扭捏捏的!”


“像个男子汉”“男儿有泪不轻弹”——多数父母在教育自家的儿子时,有意无意之间都说过类似的话。


“你是男子汉不许哭”?比起男子气概,父母更该告诉儿子这6件事


然而,谁规定男孩生来就应该勇敢坚强呢?


哈佛大学曾进行过一项研究,他们发现:


6个月大的男婴比女婴更爱哭,对父母的面部表情也更敏感;小学阶段的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建立亲密的同性友情;但进入到15岁,男孩会突然减少哭泣的次数,也不再轻易对朋友吐露心事。


这说明男孩压抑情绪并非天生获得,而是后天学习的成果。


而男孩进入青春期后开始学会隐藏负面情绪,源于整个社会对男性的普遍期待拔高,即要多具备男子汉气概。


对男性的社会期待没有改变


有趣的是,大众对于这个概念并没有统一具体化的表述,而是用一些缺乏逻辑的行为来反向解释,比如男孩子等于不哭哭啼啼、不吹毛求疵、不娘娘腔或女性化、不软弱无能。


美国有一位关注性别议题的纪录片导演 Jennifer Siebel Newsom,她的第二部纪录片《面具之下》(The Mask You Live In),想要探讨男性面对社会对“男子气概”、“阳刚之气”的狭隘定义时,所面临的挣扎与奋斗。


片中最开始是给一群小男孩带上纸面具,并要求在正面写上,他们认为自己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形象,很多人写着“酷”“强壮”“阳光”“幽默”之类的词语。


“你是男子汉不许哭”?比起男子气概,父母更该告诉儿子这6件事


但在面具背面,男孩们要写出他们被迫隐藏起来的内心感觉,几乎所有人都写了“愤怒”“悲伤”“脆弱”等词语。


可见,一切代表男性受欢迎的形容词,都夹杂着不被外人所知的苦楚。


最耐人寻味的内容,当属对一群男囚犯的采访。


导演发现,每一个犯人或多或少都会将自己的犯罪行为归因为对自身的判断失误。比如,一名杀人犯认为是自己的不自信衍生了罪恶,从而对自己疯狂迷恋的异性痛下杀手。


男性自杀率普遍高于女性


男性刻板印象对人的影响之深,可以从片中这些统计数据中窥见一二:和同龄女性相比,美国青春期男孩更有高几率辍学、被开除甚至走向自杀。


男性偏高的自杀率,同样发生在其它国家。


根据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澳大利亚男性的自杀可能性,是女性的3倍;俄罗斯男性的自杀可能性,则是女性的4倍之多。


“你是男子汉不许哭”?比起男子气概,父母更该告诉儿子这6件事


究其原因,是男性在心理健康问题(大多是抑郁症)上寻求帮助的可能性较小,他们将心理疾病视为一种软弱的象征,而不敢或者不愿意主动寻求帮助。


他们担心身边的人会认为自己不够坚强、不够男子气概,要依靠其他人才敢面对社会的“历练”,所以他们选择独自吞咽负面情绪,相信着自愈的力量,说不定只要几瓶酒的帮忙。


如何养育出一个有同理心的男孩


在这个表现得“要跟别人一样”的时代,如何帮助男孩们摆脱过时的男性刻板印象,似乎没有想象中容易。


养育出一个有同理心并思想开明的男孩,关键在于父母们要保持一个开放、坦诚并不断去沟通的态度,尝试告诉孩子以下这些事,将会有所帮助。


1.展露并分享情绪是完全可以的


传统观念里,男孩较不被鼓励随意表达自己的情绪,大众也更看重他们在体育技能或学业上的杰出表现。


虽然社会进步飞快,但即便是最好的父母,内心仍不免有“男儿有泪不轻弹”“要有男子气概”等过时心态。


“你是男子汉不许哭”?比起男子气概,父母更该告诉儿子这6件事


父母首先要自我灌输并认同的是,男孩可以去打架、上蹿下跳、调皮玩火,也可以表现出脆弱的一面,这是人类正常的情绪,应该被承认且接纳,父母可以在孩子哭泣的时候抱一抱他,告诉他你会永远支持他。


2.不要被小事所拘束


孩子所担心的事情,通常和他们的年龄和发展阶段有关。


对于男孩来说,尤其是十几岁的青少年,身体和人际关系的变化会让他们感到焦虑,因此很容易情绪失控。青少年阶段,可能是男性一生中最艰难的时期,这其中可能有诸多原因。


鼓励你的男孩把注意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比如培养扎实的心理来明辨是非,放弃一些不太重要的琐事。


3.学会赞美和自己不同的人


教导孩子去赞美、欣赏他人的不同之处,这是在培养他最基本的同理和包容能力,同时也让他能够认可、爱自己的不同之处。


4.教孩子“推己及人”


教孩子学会遵循“黄金法则”,即对待别人,要像你希望如何被别人对待一样,也要告诉他,尊重固然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包容与接受同样很重要。


“你是男子汉不许哭”?比起男子气概,父母更该告诉儿子这6件事


教养作家Dana Williams认为,只是告诉孩子推己及人是不够的,有时候父母必须得向孩子解释会有一些不良善或不公平的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互相尊重只是走向接纳迈开的第一步。


5.懂得说“对不起”


对于很多人来说,特别是男性,最难说出口的无非是“对不起”三个字。相比之下,女性则经常被训练要学会道歉,无论是否真的有道歉的必要。


教导男孩说出“对不起”,将会帮助他们懂得自我审视和谦虚,并让他们早一步明白为自己负起责任会对他们未来极有帮助。


6.做好自己


不管你的男孩喜欢运动还是洋娃娃,让他了解并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就够了,这会极大地带给他爱自己的力量,不论他背负着什么样的外部文化、社会压力或闲言闲语。


向他强调一点,所谓的“男子气概”并没有任何单一的评判标准,它取决于自己对一个成熟男性形象的理性认知,也就是男性能做到做好的样子。


如果他认为男性应该尊重女性,那么男子气概意味着懂得尊重和接纳他人;如果他认为男性应该威慑他人,那么男子气概可能就意味着“变得暴力”。


男子气概可以成为潜在侮辱或鼓励的话,客观地看待这句话的魔力,将有助男孩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气概   男子汉   推己及人   父母   男子   男儿有泪不轻弹   软弱   可能性   情绪   儿子   男性   事情   男孩   孩子   女性   社会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