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是一个废物!”毁掉一个孩子很容易,不停羞辱就好

“你真是一个废物!”毁掉一个孩子很容易,不停羞辱就好


记得在一次坐地铁时,看到一位妈妈严厉地斥责站在身边的小孩:“你怎么老是借同学的东西不还?同学都告到老师那里去了,你真是一个废物,太让我丢脸了!


在全车路人的注目下,这位妈妈喋喋不休地开始数落孩子的其它毛病,全程孩子唯唯诺诺地低着头,不发一言, 看上去已经习惯了这种场面。


“你真是一个废物!”毁掉一个孩子很容易,不停羞辱就好


在我们身边,很多父母持有一种信念,那就是对于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必须施以严格的教育或者惩罚。


这种专制式教养方式的特点是“高期望、低回应”,虽然短时间内可能会让孩子听话悔过,并中止不当行为,长期下来却会造成反效果。


已有研究表明,惩罚和羞辱孩子会导致更多的不当行为,而不是更少。


他们往往较不快乐、不容易独立、缺乏自信,为人处世欠缺弹性,更具攻击性和敌意,并且更容易遭受滥用药物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威胁。


归根究底是,没有人会因为被羞辱而轻易改变。就像上面这个例子,妈妈沉浸在羞辱式教育的氛围之中,孩子却不会因为一次斥责就决心改过。


“你真是一个废物!”毁掉一个孩子很容易,不停羞辱就好


羞辱能激励人“奋发图强”?


为了帮助父母从孩子角度来理解羞辱式教育的坏处,美国亲子专家 Cameron Kleimo举了一个职场的例子:


想象一下,在上司给出的截止日之前,你紧赶慢赶交出了一份错漏百出的企划书。


你明知道自己可以做得更完善一些,但因为过去几周你一直焦虑失眠,总想着要尽快把工作任务完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便影响着你的工作表现。


等到上司看完你的企划书后,气冲冲地来到你的办公桌前,大声斥责:“你写的是什么垃圾?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可以做得比这好,如果你明天不把这个东西重新做一遍,你就卷铺盖走人吧!”


试想一下,你的感觉会如何?是不是很糟糕,然后还感到非常羞耻,上司的否定和攻击无异于将这种痛苦放大了几倍。


你可能会因为害怕被炒鱿鱼而努力修改企划书,也许你永远都不会再做出这样粗糙的东西,但上司的反应真的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


不,他愤怒的、惩罚性的回应让你觉得自己被蔑视和误解。


“你真是一个废物!”毁掉一个孩子很容易,不停羞辱就好


关心与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同样的场景切换一下,在你交完企划书后,你的上司走来问是否可以聊聊,然后他坐下来说,看完你的企划书后,很惊讶地发现它居然不符合你的正常发挥水准。


于是他问你是否一切安好,充满真诚地在表达他的关心。


你解释说,最近身体有一些不舒服,工作上也忙得焦头烂额。上司认真地听着你的倾诉,听到你近期过得很辛苦时表示了同情。


“你真是一个废物!”毁掉一个孩子很容易,不停羞辱就好


最后他表示,你可能今天需要熬夜来修改这份企划书,之后便建议你申请一天假期来好好休息,养精蓄锐。


你的感受会如何?多半是感到被理解、被关心,从而松了一口气吧。


此前负面焦虑的情绪可能就一扫而空了,替换而来的是重新振作地修改企划书,或者你还会考虑去见见一直以来逃避的医生。


当父母处理孩子的不当行为时,比如无法忍受孩子没有收好玩具,或者认为他们应该做得比预想中好,我们总会本能地做出羞辱和惩罚的反应,因为这种反应在我们的传统教育文化中非常普遍。


但羞耻和惩罚永远不会带来持久或积极的改变,对我们的孩子大喊大叫,施以严格的惩罚,看似简单有效,却在孩子心里埋下了一颗恐惧和愤怒的种子,也在亲子关系之间形成了一道高墙。


“你真是一个废物!”毁掉一个孩子很容易,不停羞辱就好


我们不需要为了教训孩子而惩罚他们。


换句话来说,难道我们想让孩子表现得更好,就非得让他们先体会一下糟糕的感受吗?不妨回想自己的经历,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和屈辱时,我们是怎样的感觉?


你是希望对方以合作友好的方式,还是通过羞辱来激励你“奋发图强”?


孩子在惩罚或羞辱方式下体现出来的感觉和行为,并不能帮他们完全发展出正面的品德。


父母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父母可能要问,那应该如何教导孩子改正不当行为呢?


孩子会通过父母的以身作则来学习,孩子会通过沟通、爱心和同情心来学习,孩子会通过被看到、被听到和被理解来学习。


当孩子表现得最不值得被爱、最糟糕的时候,他们其实最需要爱。


每个孩子都不可避免地犯错,他们会从权威者的身上学习到处理的方法,当众羞辱或者惩罚他,只会让他看见恐惧,而不是学会犯错时正确的处理方式。


“你真是一个废物!”毁掉一个孩子很容易,不停羞辱就好


下次当你看到孩子犯错时,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并通过说“我看到你遇到难题了”来反映他的沮丧,之后给一个拥抱,你会对最终的结果感到惊喜。


具体来说,你可以使用以下这些积极的语句:


我想让你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先花几分钟时间聆听孩子的讲述,这展示了对孩子的尊重,也有利于父母掌握更多讯息。


你感觉怎么样?帮助孩子识别自己因为相关事件产生的真实感受,这些可能包括愤怒、恐惧、孤独、不安等等。


你能为此做什么改变?这句话是在暗示孩子做错事并非就是结束,父母希望孩子可以说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期间父母要做的是,肯定孩子一些积极的想法,帮助他们找到预防下次再犯同样错误的策略。


我能帮忙吗?即便父母最后没有给予太大的帮助,它也会让孩子从感到被爱中获得力量。


“你真是一个废物!”毁掉一个孩子很容易,不停羞辱就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孩子   奋发图强   可能会   书后   羞耻   废物   上司   不当   愤怒   恐惧   父母   东西   妈妈   感觉   方式   企划书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