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追求完美可能摧毁自信?避免他过度焦虑,父母可以做这3件事

孩子追求完美可能摧毁自信?避免他过度焦虑,父母可以做这3件事


常常有人问我,家里孩子太追求完美怎么办?有时候感觉ta在跟自己较劲,让人看着挺心疼。


通常,我们会希望孩子追求完美,这样他们会有自我驱动力去变得更强。但值得父母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拥有“不良型完美主义”则可能会损伤甚至摧毁孩子的自信。


比如《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杰西卡(Jessica Grose)就曾提到,女儿在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展现出了完美主义者的倾向。女儿其实已经认得很多字了,除非确定自己的发音正确,否则她不会轻易说出那个词语。


完美主义背后承受着痛苦


从某些方面来说,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孩子,是很多父母希望拥有的。因为这类型孩子自律、认真负责、渴望成功,对于父母来说相当省心。


孩子追求完美可能摧毁自信?避免他过度焦虑,父母可以做这3件事


然而,完美主义有时候是个相当沉重的包袱,高度自律背后带来的可能是源源不断的痛苦。


杰西卡回忆女儿每次数学考试后,都会不断念叨自己唯一错的一道题,而不是答对了的十几道题。一个错误在女儿眼里,简直就是灾难般的存在,她对自己的苛刻要求几乎达到了过分的地步,从而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极端的紧张和焦虑之中。


幸运的是,女儿上小学之后,碰到了一位很棒的老师。


在注意到女儿过度追求完美之后,这位老师每次都语重心长地告诫她,“人只有犯错,才能进步。


杰西卡也试图将同样的道理灌输给女儿,并遵循着一些教养专家传授的技巧,但都没有太大效果。


无奈之下,杰西卡带着女儿,向一位专注于完美主义症研究的心理学家,以及一名教育专家进行了求助。双方交谈之后,杰西卡也对完美主义有了深层次的了解。


孩子追求完美可能摧毁自信?避免他过度焦虑,父母可以做这3件事


完美主义有遗传因素,也有后天影响


约克大学儿童与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Gordon Flett,数十年来一直从事完美主义相关议题的研究。


他认为完美主义大多数是天生遗传的,比如工作狂或吹毛求疵的父母,会养出同样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孩子,这些孩子大都在3、4岁就会显现出完美主义的性格特征。


但天生气质,并不是唯一的成因。


从狭义的概念来看,完美主义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良好型完美主义不良型完美主义,前者强调努力投入心力去尝试,后者则会过度沉溺于自我批评、以及担忧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有研究表明,过去的几十年中,有25%至30%的美国青春期孩子具有不良型完美主义的症状,或者努力追求不切实际的完美状态。


孩子追求完美可能摧毁自信?避免他过度焦虑,父母可以做这3件事


Gordon Flett博士认为,父母对孩子的高度控制和介入,可能会让孩子害怕犯任何一个小小的错误,他们接收到的讯息是“无论你怎么做,你永远都不够好”。


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过度自我批评,并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剧,有较高几率罹患焦虑症和抑郁症。


此外,社会影响也会让孩子陷入苛刻的自我要求之中,比如竞争激烈的求学环境、社交媒体对于成功的过度渲染等。


如何分辨不良型完美主义


第一个迹象是,变得过于自卑


他们不太去抱怨他人,但可能经常因为小错误而责怪自己,这种对自己的怨恨很容易让他们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说出“我真笨”“我太没用了”“我什么都做不好”“我讨厌自己”等自我贬低的话。


第二个迹象是,难以克服自己所认定的失败一旦他们对失败的反应是持续性沮丧,短时间内可能无法收复好情绪、重新向前。


孩子追求完美可能摧毁自信?避免他过度焦虑,父母可以做这3件事


另外一个迹象是,回避尝试自己想做的新事物,好比尝试一项新运动或者是将所做的事提高一个难度,他们都会下意识认为这会令自己陷入麻烦之中。


最后一个迹象是,对成就缺乏满足感因为他们很少将事情的成功与自己联系起来,相反一旦失败,就会立刻归责到自己身上。


不良型完美主义,既经常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又认为自己要做到许多的“必须”和“不可以”,长久之下,往往容易造成自我贬低、焦虑和内疚,活在压力和恐惧之中。


父母可以做什么


首先,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跟进,如果孩子只是偶尔展现出追求完美的性格特质,父母只要维持现状就好了,不要想着介入改正他。


因为孩子想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是他认真的表现,父母试图跟他说没关系、尽力就行,反而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受重视,或者大人对他没有信心。


但如果孩子在追求完美的同时,还出现了焦虑现象,父母这时候就要介入了。


孩子追求完美可能摧毁自信?避免他过度焦虑,父母可以做这3件事


接下来,父母不要批评孩子的所作所为,在友善的氛围中,让孩子愿意敞开心扉聊聊,他追求的完美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境界。


孩子需要的不是评判,他只是需要父母的聆听,真心诚意地聆听。


孩子努力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并没有什么不对,但他们对完美的定义不同于普通人,竭尽全力和过度求好是两回事,最后可以试着告诉他“无论对自己的要求有多高,没有人真的可以做到尽善尽美。”


面对完美,孩子需要多练习合理的自我察觉,尝试放下对自己不近情理的过高要求。


父母可以讲一些自己过去害怕做某事的经验,或者直接在孩子面前犯一次错误,用机会教育告诉孩子,即便是大人也会犯错,但父母不会因为孩子犯错就停止爱他,用这样的方式减轻孩子对犯错的恐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杰西卡   焦虑   父母   孩子   都会   自我批评   尽善尽美   迹象   自信   不良   女儿   主义   错误   自我   努力   完美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