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发展史(一)电报

《国产手机史》前传:中国通信发展史

在正式介绍国产手机发展史之前,我们额外的、简单回顾一下中国通讯发展史,以便加深了解,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中国通信发展史(一)电报

中国通信发展史(二)固定电话

中国通信发展史(三)寻呼机

中国通信发展史(四)移动电话

中国通信发展史(五)1G——5G

中国通信发展史(六)运营商

本期讲述第一部分——电报

1.电报诞生早期

1833年,号称“数学之王”的德国科学家高斯和最早制成电流表的德国科学家韦伯,开始研制成一种电磁式电报机,并在他们两人的实验室之间,架设了电报线。他们用一根可以左右偏转的磁针来传送信息,并商定了一种“密电码”:如磁针向右摆三下,再向左摆一下代表字母a,向右摆一下,再向左摆三下代表字母b……

1835年,俄国科学家希林格,也曾发明了可实用的电报机,同时41岁的莫尔斯在美国也研制出电报机的最初样品,并研发了莫斯电码,并在1844年5月24日,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电报通讯。

早期的电报线十分简单,只是架起来的单根导线,1844年,美国建设的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的电报线,就是以大地作为回路的单根导线。1850年,法国和英国之间的英吉利海峡铺设了一条电报线,是世界上第一条传送电报的海底电缆线路。

1847年2月,鼓浪屿人林鍼于应邀赴美教授中文,1849年回国后,他通过撰写的游记《西海纪游草》,介绍美国电报技术,是最早把电报介绍到中国的人。

在书中,他这样如此写道:每隔百步竖两个木杆,杆上横架电线,文字编为暗号,以码代字,用电报机传递,收发电报时,首尾各有人以任其职,如首一动,尾即知之,不论政务,顷刻可通万里”,当时没有“电报”一词,林鍼称为“巧驿”“急邮”。

2.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1870年的4月,英国驻中国公使——威妥玛,给大清总理衙门大臣奕訢写了一封信,大致内容是要求清政府允许英资在华电报公司在中国设电报电缆,多次交涉后清政府答应了请求,奕訢表示:同意在水底安放电缆,但粗线端不得上岸。

1870年6月,丹麦大北电报公司成立远东公司和上海站,租用南京路5号作为营业处。

1871年,中国首条出现电报线路,由丹麦大北电报公司修建,是从香港经上海至日本长崎的海底电缆,清政府反对电缆在上海登陆,但丹麦公司不理清政府,依旧将线路引至上海公共租界,并在6月3日起开始收发电报,这使得上海市民也可以收到大洋彼岸打来的电报。

人类第一封电报发出27年后,中国厦门也出现了电报,1871年初,丹麦国际电报公司在鼓浪屿田尾路开办大北电报公司,同年3月开始营业。

中国通信发展史(一)电报


中国通信发展史(一)电报

厦门大北电报公司

1873年,华侨商人王承荣在法国巴黎从事船政贸易时,与王斌、李镛潜心学习外国电报机原理,并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电报机,同治十二年(1873)向清政府秉告关于他研制成第一台汉字电报机的情况并提请在中国设立电报事业,清政府没有采纳。档案记载:同治十二年(1873年)正月,王承荣由巴黎回国,期间曾将电报机带到上海,禀奉李鸿章谕令到津,等待接见、面询之后,进京谒见总理衙门大臣恭亲王王奕訢。

中国通信发展史(一)电报

1874年,溥仪刚刚即位,丹麦大北电报公司擅自架设了从福州泛船浦——福州马尾罗星塔的电报水线。

1876年清政府与订立合同,由福建通商局出钱从大北公司买下福州电报线路使用权,收归官办。这条线路也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电报线路,此时已与莫尔斯电报机发明过去了近40年。

3.近现代我国电报的发展

1879年李鸿章在天津、大沽及北、塘之间架设电报线路,用作军事通讯。

1880年,中俄伊犁交涉,李鸿章以“用兵之道,神速为贵”为由,准奏天津开办电报总局。

1881年,开通天津至上海的电报服务。

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设立台湾电报局,修建高雄至台南的电报线路,全长95华里。

1887年,李鸿章的老乡,台湾巡抚刘铭传为了解决台湾省与大陆的通信问题,开始修建福州至台湾的海底电缆,向福建船政学堂寻求帮助,,福建船政学堂的创始人为左宗棠,设立的有电报学堂,刘铭传招募了一部分毕业生,成为了海底电缆的技术人员,当年9月中旬之时,一条从台湾省新北市淡水区至福州市连江县川石岛的海底电缆终于铺设成功,是中国首条海底电缆。

甲午中日爆发,被迫签订的《马关条约》,让台湾成为了日本的囊中之物,这条电缆,清政府也在无奈之下出售给了日本,售价为10万墨西哥元。1931年中国与日本谈判不欢而散,5月1日凌晨6时,福建电信工会代表陈贻衍等人在川石水线房外果断切断电缆终端。

1895年电磁波无线通信被实现。

1908年,江苏省官款修建淞崇无线电局,供官商通报,是中国第一个商用无线电报。

1905年7月,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天津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聘请意大利人葛拉斯为教师。

1912年,民国元年,政府接管清政府邮传部,改组为交通部,设电政、邮政、路政、航政四个司。

1930年,上海南京间开办真迹电报。

1933年,中国电报通信首次使用打字电报机。

1961年,大北电报公司将设备转让给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12月9日,由上海邮电管理局与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签订转让契约,1962年3月,厦门邮电局派员接收大北电报公司在厦门的财产,该公司在厦门的历史宣告结束。

1969年,“中文电报译码机”问世,可以自动把电码译成汉字的机器,中文译码机的译印速度相当惊人,每分钟高达2800个汉字,平均速度为每分钟1500个汉字。

2001年8月,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取消公众电报业务中的特急和加急业务,这意味着受飞速发展的新兴通信产业的冲击,传统电报业务正在淡出百姓的生活。

2004年元旦当日,香港电讯盈科即停止电报业务。

2006年1月,美国西联电报公司终止电报服务。

2013年7月14日,印度国有电信公司终止电报业务。

《 国产手机发展史》系列文章持续更新!

欢迎关注!

微信公众号:1973手机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大北   电报   发展史   中国   电报机   丹麦   通信   汉字   厦门   福建   海底   电缆   清政府   线路   数码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